康熙革面
文/王树林
康熙皇帝一次又一次地离开京城,微服私访,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时常在一些祠庙里借宿投足,接触过许许多多僧道之人,在潜移默化中,无不产生对于僧道的自然向往。晚年的康熙皇帝曾经来到过一处叫做龙虎山的地方,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进入龙虎山脚下的关帝庙大院子里。
守候关帝庙的智空长老撩起黄袍,急忙跪倒在康熙皇帝面前,口里高呼:“吾皇万岁,小人不知陛下光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康熙皇帝说:“不知者不着罪,”
康熙皇帝挥手示意智空长老起身,很感兴趣地询问:“智空长老何以认识朕的?真是独具慧眼呐。”
智空长老郑重其事地说:“吾皇虽然圣明,却不知自身有一点小小的缺陷。”
康熙皇帝更加好奇了:“此话怎么讲?”
智空长老说:“万岁的左脚上少了一无名指。”
“喔?这事就奇怪了,朕的脚趾头从来就是五个,怎么会是四个呢?你注定猜错了,这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康熙俨然地笑着脱下御鞋,他不由仔细一看,果然不见了无名脚趾!这只脚趾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失去的,他连自己都不得而知。
智空长老急忙招呼来一个小和尚说:“慧净,把万岁爷的御脚趾拿来!”
慧净手捧着一个红布团,小心翼翼地交给智空长老。
智空长老打开红布团,取出一个金脚趾头,吐口唾沫,安插在康熙皇帝的脚趾间。
康熙皇帝抖擞着左脚,蠕动着五个自由自在的脚趾头,开颜说:“智空长老成神了!”
“讨皇上的福口,谢主隆恩!”智空长老朝康熙皇帝叩了一个响头,爬将起来,一转身飞离了大地,飞离了关帝庙,一架云光上了天宇。据说,康熙皇帝就留在龙虎山下的关帝庙里,坐了主祠。他为了修成正果,从此潜心修炼起来。
康熙皇帝久不还朝,他微服私访之事一直隐瞒朝野里的文武大臣,孝恭仁皇后期盼康熙皇帝早日归来,心里十分着急,她就嘱托儿子雍正,抓紧时间去寻找康熙皇帝。
雍正寻觅康熙皇帝的行踪,一路来到龙虎山脚下的关帝庙中。
整个神庙一片静寂,正殿里以及东西厢房关门上锁。
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头戴一顶缺了边沿的毡帽,用一溜火纸代替帽沿,罩住了半个脸面。老者手拎喂猪捅,走向猪圈。此刻,老爷爷把一桶猪食倾倒进了猪食槽里,用勺子敲敲空桶,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令人听起来似懂非懂,“猪多糠稀,不肯吃……猪多糠稀……不肯吃……也罢。”听到这里,雍正难耐地呼吸着阵阵扑鼻而来的猪腥气味,他拍打着一群群向他叮咬而来的绿头苍蝇,非常扫兴地离开了龙虎山下的关帝庙,一路留心,打探父皇的下落。
他找遍了神州大地上的州州县县,村村寨寨,毫无踪迹,只好回家密报孝恭仁皇后。讲述了自己千里迢迢寻找父皇的经过。
母亲告诉他:“那个喂猪的老头儿就是你的父亲,傻孩子,你没有悟透他的话语——”
一经点破,他才领悟过来。一不做二不休,雍正火速赶往龙虎山,关帝庙里空无一人,那个喂猪的老者已经不知去向,猪圈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个祠院一片肃静空寂。
走出龙虎山寺庙,牵着马儿,一脚踏上庙西的纵向红尘古道。眼见那些手拿要饭棍,离家出走的人流,他心如刀绞……一群群黑色的、灰色的、美丽而又可恶的绿身子的红头苍蝇,还有成帮结队的牛虻虻,穷追不舍的叮咬着他的马儿……一股扑鼻的恶臭气味搅拌着热浪刮了过来!走不几步,只见路旁侧身躺着一位老人,不知死了还是没有死,他的一只胳膊向着身后撇着伸去,另一只胳膊枕在头下,握紧拳头伸向远方,他把右边的一条腿横跨在左边的那条腿上。老人眯缝着眼睛,一脸痛苦的神情。他身着短裤,袒露在外的后背上,生着流脓淌血的疮疖,许多苍蝇牛虻齐来叮咬他的皮肉,喝饮他的浓血。
雍正急忙飞身上马,他一溜小跑,幸亏道路两旁出现了高大的垂杨柳,他让自己的马儿慢慢地在浓绿的柳荫下走着,不为什么,那位后背生长着大疮疖子的老人总是闪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浮想联翩,猛然意识到那个悲惨的老人的睡姿活脱脱就是一个:“康”字。
“对,是‘康’字!”是他父亲康熙的化身!雍正调转了马头,返回原路寻觅。
刚才躺在路边的老人已经不知去向。
作者简介:
王树林,青年时期作过中国土地资源调查队绘图员。小说《烟小姐》《堂吉诃德兄弟》获得《芙蓉国文汇》优秀奖。《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中国当代杰出文学家。著有中篇小说《芦花飘荡》《水到渠成》,长篇评书小说《唐家将》,以及短篇小说和民间故事两百余篇。诗歌《咏羽山》《梦游》获得相约北京二等奖,小说《水晶记》《小秤砣》和民间故事《灭徐三千里》《问八仙》,散文《九彩土壤》获得相约北京一等奖。小说《开锁记趣》《九彩土壤》获得相约北京特等奖。一部分词条入编《中国当代杰出文艺家大辞典》和《中国作家书画家百科大辞典》。民间故事《马猎户识狼》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