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雄馆:敬礼
文/杜东
2025年春节,当众多观众聚集影院与虚幻“哪吒”共鸣时,我却感受到一种无奈。中国人啊,尽管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还是要永远缅怀着那些保卫祖国牺牲的英雄,譬如:于庆阳烈士。
人生百年,总有一年会走进最深记忆,譬如:1969年。
1969年3月,辽宁新金县(现大连普兰店市)老帽山下一个叫松树底的村子,有一位25岁的年轻军人,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他叫于庆阳。此后村子改名庆阳村。
1969年12月,一位还在旅大市31中学读书的学生,在 这位“全国战斗英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事迹感召下,毅然决然参军,入团、入党、提干,从戎23年。他就是我。
时间慢煮雨,往事不依稀。尽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过去了55年,我参军也过去了55周年,我还是在追寻难忘的1969年,在2024年“八一”建军节一大早,我首次去了大连市普兰店区同益街道的庆阳村,因为要参观新落成的于庆阳纪念馆;因为2024年,是英雄于庆阳诞辰第八十周年。
纪念馆坐落在于庆阳当年读书的小学校旧址,好大的一个院子。入院处两棵柳树沧桑粗壮,葱郁垂阴,犹如两尊守护神。
纪念馆的负责人名叫于罡,是庆阳村委会副主任、于庆阳的小侄子。听说我们专程来此参观,便急忙找来钥匙,带我们入馆。
目光被纪念馆门前那尊著名的英雄冲锋造型的铜像吸引住了。于罡告诉我们:这尊铜像是由他老姑所赠送,重500多斤,高1.85米。底座有寓意:1.969米高度,象征着一九六九年;三个台阶,暗指三月二日于庆阳牺牲的那天。
我仰望英雄,敬礼!敬他为祖国为人民,视死如归;敬他点亮了我少年梦,青春灯和军旅路。
纪念馆占地1140平方米,内设庆阳馆和旗帜馆,四个展区以时间顺序为轴,主要以1969年时期的文字、图片、遗物、影像等全面展现了于庆阳的生平事迹。馆内,头顶一枚巨大的红五星,那就是我当年曾经也佩戴在老式军帽上的帽徽哪,很亲切。迎面还有一尊系着红领巾的于庆阳半身戎装雕像。馆里有于庆阳珍贵的遗物:棉帽、绒衣,“烈士证明书”、“一等功喜报”、还有生前战友们在电视里留下的语言和战斗实景、55年后在他的牺牲日--3月2日战友送给纪念馆的那一面面锦旗,都叫我泪目不已。
他的军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有些人,在我们尚没有明白他们的重要性之前,他便悄悄的离开我们的世界。参观过纪念馆,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
当听说于罡的老姑于继红,这次也专程从居住地济南赶回了老家参加活动,我便提出想去见见她的要求。于罡很快满足了我的愿望,安排他的妻子开车从老家房子把他的老姑专门接到了纪念馆与我们见面,在英雄铜像下合了影。我俩有着1969年“同年兵”共同语言,那年她16岁、我14岁。她个子虽不太高,但精神矍铄,眼神坚韧。于姐姐和蔼地对我介绍:“我是1969年7月和弟弟一起当兵,是哥哥所在部队46军133师的卫生兵。”
又说:“家里面属我长得最矮最小,我们家所有的兄弟姊妹长的都不像我,随妈。哥哥于庆阳更像妈妈,身体很棒,他在连队所有的军事技术比赛中都是第一名!”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身如芥子,心藏须弥。庸常之中,微芒不朽。知命不惧,日日自新。英雄生长在庆阳,他却永远活在全体中国人心房。崇拜英雄,应该是我们民族永远的主旋交响。
1969年,在珍宝岛事件后,我国又面临遭受敌国核打击的战争威胁与入侵下,那些敢于扛起钢枪,穿上绿军装“要准备打仗”的兵,都是好样的!何况,那会的部队条件与现在待遇相比,太悬殊了。当兵前四年每月津贴费仅为为6元、7元、8元、10元。提为排级干部后也才23级,每月工资52元,就要交每天0.45元伙食费,扣去每月伙食费13.5元后,每月工资实发才38.5元。如今回忆,恰似:浮云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庸常之中,微芒不朽。我对1969年和珍宝岛感情极深:当通信兵时津贴才6元,吃的高粱米和冬天的萝卜白菜,没有奖金没有轿车,可是我们有着于庆阳似的军人品质,我与战友们在白雪皑皑的严冬,乘坐过敞篷的“大解放”卡车,数十次去东北边防完成过维修各种电台的任务。1978年3月我第一次登上过珍宝岛;1995年国庆节又率全家三口去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我军在珍宝岛缴获的T62坦克。对了,我的老领导范永征,就是因为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敌人炮火取出这辆坦克里的电台而荣立了二等功;作为退役军人,2017年6月,我第二次与老伴又登上了珍宝岛,在“英雄树”下、在乌苏里江畔,在于庆阳牺牲的地方,向英雄们敬礼,祭拜!我也曾经在部队立过三等功,退休后获得了“在党50周年”纪念章。
于庆阳,55年前,就已经化作了我一生的力量,一生的榜样。他如同夜空中那些最亮的星星,并不知道仰望者是谁,但是就在那里闪耀,成为了每一位仰望者的光。敬仰如梦,我投入了全部真情,热血沸腾,麻辣滚烫,哪怕我吹熄了写作的灯,梦里也都是英雄模样。英雄啊,“自是人间英物,不须更试啼声。”
作者简介:
杜东,男,祖籍山西,1955年3月出生于西安市,现居住大连市。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入党,在原沈阳军区402部队曾任战士、无线电技师、工程师、政治处干事,技术研究室主任等职。1993年10月转业到大连市沙河口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历任秘书、秘书科长、残联理事长,调研员等职。2015年3月退休。曾经多次立功受奖,在部队荣立个人3等功三次;在地方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3次,三等功一次。先后在国内各大媒体发表过文章360余篇,多次获奖。喜爱写作、摄影、旅游、收藏等。2023年荣获“在党50年纪念章”一枚!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截稿日期:2025年3月31日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