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韵识典】06(新韵熬韵部)
三略;
此上下联放在一起解释:“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后来黄石公授给了张良。分为上、中、下三卷韬略,是一部从政治与军事关系上论述战胜攻取的兵书。“六韬”是姜太公所撰,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先秦兵事方面,几乎全部涉及。这两部书为历代兵家所重视,对后世影响颇大。
典故“雷焕留剑”出自《晋书》。吴灭晋兴之际,天空斗、牛二宿之间常有紫气。豫章人雷焕对尚书张华说丰城剑气,地点在豫章郡丰城。张华于是任命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任后,在丰城监狱中掘得龙泉、太阿宝剑两口,当晚斗、牛二宿之间的紫气就消失了。
典故“吕虔赠刀”出自《晋书》。
三国时期曹魏的徐州刺史吕虔有把好佩刀,经专家鉴定说:“只有三公才可佩此刀。”吕虔对别驾王祥说:“如果不是可佩的人,刀或许有害,阁下有公相之分,就赠给您吧。”王祥再三推辞后才接受,后果位至三公。王祥临死时将刀赠其弟王览,王览也位至高官。
典故“桑弧蓬矢”出自《礼记·内则》,意思是古代男子出生,礼官需用桑木做的弓和六支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以及东南西北四方,以示志向之远大。
典故“不义之财”出自《列女传》。齐国宰相田稷,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黄金等财物,田稷拿回家送给母亲。母亲觉得就算是宰相,俸禄也不会这么多,便严肃地追问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田稷只好如实回答了。田母教育他:士大夫应该修身养性,认真做事,不义之财千万不能拥有。田稷便将财物全退了回去。
典故“引锥刺股”出自《战国策》。战国时期的苏秦,字季子,少有大志。但由于学识浅薄,得不到重用,甚至家里的人都瞧不起他。他很难过,并决心发愤读书,增长学识。所以他经常读书到深夜,为了振作精神,他拿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刺大腿。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个政治家,联合六国合纵抵抗秦国。
典故“画地为牢”出自《报任少卿书》。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十分生气。多数大臣也都转向责骂李陵。唯独司马迁持有不同看法。他说:李陵只带五千步兵,不顾个人生死,杀得匈奴个个震惊恐怖。最后没有了箭和粮食,退路被断,迫不得已。司马迁因此受了“腐刑”。司马迁虽然画地为牢,身陷囹圄,但他艰苦顽强地完成《史记》这部巨著。
成语“九死一生”出自《离骚》。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主张联齐抗秦,但是却遭到了贵族子兰、靳尚等人的忌妒与陷害,因此被免职并流放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还惦记着祖国和人民,写下许多爱国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其中有:心之所善,九死未悔。
驺奭雕龙,词章隽美;
曹植绣虎,文赋奇高。
典故“雕龙”出自《史记》。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名叫驺奭(zōu shì)的人,他写文章时象雕镂龙文一样长于修饰,时人称之为“雕龙奭”。后以此典比喻文辞隽美,刻意雕琢。《史记》载:“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意思是:高谈阔论的是驺衍,精心雕饰的是驺奭,智多善辩,滔滔不绝的是淳于髡。
典故“富而无骄”出自《论语》。孔子的学生子贡,复姓端木名赐,他信奉的理念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买卖,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最后成了巨富。所以说他还算是中华儒商始祖,儒商文化创始人。
典故“许询胜具”出自《世说新语》。东晋时,许询好游山玩水,雅兴极高,身体强健轻捷,极善攀登。故时人说他不但有胜情,而且具备跋山涉水游览名胜的身体条件。李瀚的《蒙求》上有:“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典故“骑曹不记马”出自《晋书》。王徽之字子猷,散慢且不合群。曾担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骑曹),桓冲问他在哪个部门。回答好像是管马的。桓冲又问他府里多少马?回答说我不太懂,也不知马有多少。又问有没马匹死亡。回答是活马不知,死马就更不知了。可见王徽之是不知羞的。
典故“骅骝捕鼠”出自《庄子》。骅骝(huá liú)指赤红色的骏马,周穆王八骏之一,后常用骅骝指代骏马。《庄子》:“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猫和黄鼠狼)。”寒山诗:“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日行千里的骏马,要论起抓捕老鼠这个事,他连瘸腿猫都赶不上。此典比喻各有所长。
作者简介:
马忠文,网名“清南文兵”,1980年参加工作,从事财政工作,2016年退休,业余爱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现为大连市诗词学会会员。
制作:英宇 202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