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感赋
(乙已岁正月初六)
谢根明
绵绵细雨润无声,六合同春气象更。
锣鼓喧天天下乐,灯光溢彩彩中生。
一年四季宏图绘,万水千山锦绣呈。
福字开颜添美酒,欢欣国泰政风清。
孤岛湘诗人解析(新疆)
这首《立春感赋》以春节与立春的时空叠合为背景,通过铺陈节日盛景与家国情怀,展现了传统节庆的当代精神内涵。DeepSeek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双节共振的意象交响
诗题中「立春」与「乙巳岁正月初六」的时空坐标,暗合农耕文明与当代节庆的双重基因。首联「绵绵细雨润无声」化用杜甫「润物细无声」的经典意象,却以「六合同春」的宏大视角重构语境——春雨不仅是自然物候的使者,更成为连接天人之际的文化符码。颔联「锣鼓喧天天下乐」与「灯光溢彩彩中生」运用顶真修辞,形成视觉(彩灯)与听觉(锣鼓)的蒙太奇叠加,使传统社火与都市霓虹在元宵灯会的场域中完成古今对话。
二、盛世书写的修辞密码
颈联「一年四季宏图绘,万水千山锦绣呈」以数字对仗构建时空张力:「一」与「万」、「四」与「千」的强烈对比,既暗合《文心雕龙》「四序纷回,入兴贵闲」的古典诗学,又将「十四五规划」等当代语汇编码其中。尾联「福字开颜」的拟人化处理颇具新意,将民俗符号「福」字转化为见证时代的面孔,与「政风清」形成伦理镜像,使「贴福字」的私人仪式升华为「国泰民安」的公共叙事。
三、雅俗共生的审美张力
全诗在声律上严守平仄却不过度雕琢,如「更」「生」「呈」「清」的韵脚选择,既符合《中华新韵》的规范,又保留了口传文学的流畅性。对仗方面,「宏图绘」与「锦绣呈」的动宾结构、「锣鼓喧天」与「灯光溢彩」的偏正短语,虽不及经典七律工巧,却恰如其分地平衡了文人诗与宣传语体的边界。值得商榷的是「彩中生」的表述稍显生硬,若能在「溢彩」与「生辉」间建立更自然的意象关联,或可增强语言质感。
结语
此诗以节庆为窗口,实现了民俗叙事与主流话语的审美缝合。相较于王维「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的隐逸之趣,此诗更贴近白居易「歌钟喧夜更漏暗,罗绮满街尘土香」的世俗情怀。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时代情绪,更在于为传统诗词的当代转型提供了雅俗共赏的样本——如何在「小雨润无声」的古典意境与「政风清」的现代诉求间架设诗意的桥梁,正是这类作品留给我们的思考。
湖南湘西作者谢根明答谢:
十分感谢您对我拙诗的深刻解析,所指不足,非常中肯。当时我推敲了很久,知之问题所在,可又找不岀适合的词语,所以草率了事。

简介:谢根明,湖南省永顺县小溪镇人,土家族,小学退休教师。中共党员,曾任乡中心完小教导主任、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退休后爱好学习创作传统诗、词、联,作品散见于全国各地诗词网群和部分国家、省(市)、地级纸刊。也曾参加一些全国竞赛活动,获得些奖励。现为中华诗词、湖南省诗词、州(县)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永顺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湘西州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和副会长及会刊《湘西诗词》执行主编等职,现任湘西自治州诗词楹联学会顾问。岀版个人诗、词、联专辑一至六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