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外婆
文/周慧怡
外婆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是每当在路上看到有老婆婆蹬着三轮车载着小孩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也是像那样,踩着一辆锈迹斑斑的破旧三轮车,载着我放学,那时的外婆,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她依然精神矍铄,行动矫健。她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稳稳地握住车把,用力地踩着踏板,将我载向家的方向。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外婆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她那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智慧和爱意,如同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我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一.做个坚强的人,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高中那会,我从乡镇考到市区的高中上学。刚来到陌生的学校,我内心充满了忐忑。很快我就发现,市区的同学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友好,他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尤其是当我开口说话时,他们更是指指点点,嘲笑我浓重的口音。有一天,我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不小心又说了家乡话。同学们立刻哄堂大笑,有人甚至故意模仿我的口音,让我感到无比尴尬和羞愧。我默默地低下了头,心中都会涌上一股酸楚,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午后,我失落地走在学校的操场上,心中涌动着对家无尽的思念,便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他们关切的话语,突然让我内心瞬间破防了,眼泪忍不住地哗啦啦往外流。翌日,外婆意外地带着一盒热气腾腾的饺子出现在我的宿舍。那盒饺子,就像是一份来自家的温暖,让我在异乡的校园里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外婆用那温暖地手,轻抚着我的头发,怜惜地说到:“傻孩子,听到你昨天电话里哭哭啼啼的,外婆就知道你肯定是想家了,特意给你送来你最爱吃的白菜猪肉馅的饺子。”望着外婆那慈祥的脸,还有那热腾腾的饺子,我没忍住情绪,卸下了所有的防备,便一头钻到外婆的怀里,哭着说到:“外婆,他们都欺负我,笑我的口音,我讨厌这里,讨厌他们,我想回家。” 外婆轻轻地拍着我的背,用最温柔地话安抚着我:“孩子,别难过,我们要学会坚强,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我们的口音源于我们的家乡的文化,能证明我们来自哪里。而且口音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语言本来就是一个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他们笑你,只是他们不了解你,不了解你的家乡,不够包容。我们来学校是学习的,只要做好自己,自己足够优秀了,别人就不敢小瞧你啦。”外婆的话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因为别人的嘲笑而自卑。我要学会坚强。
从那以后,我开始努力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渐渐地,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同学们也开始尊重我,纷纷来跟我做朋友。而我也明白了,一个人的情绪,并不能由别人的评价来决定的,如果改变不了别人对自己评价,就只能改变自己,做一个内核强大的人,默默变优秀,别人才会尊重你。
二.做个节俭的人,用自己的余热去温暖别人
外婆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她的衣服好几年了,总是那两三件轮流着穿,衣服上的补丁也随着年份,越来越多。妈妈说陪她去商场买几件像样的衣服,都被她连忙婉拒:“我的衣服都好着呢,有破的地方,我缝一缝又能穿,衣服没必要多买。”外婆的节俭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从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每次做饭用过的淘米水,收集起来,用来浇灌她小菜园的蔬菜瓜果;吃完的剩菜剩饭她也不会浪费,收集起来,喂鸡喂鸭;家里的电器都是最基础的,而且从不追求时尚潮流。她总是说:“够用就好,何必浪费钱财。”外婆年轻时家境贫寒,所以深知生活的艰辛,因此,她一直保持着节俭的习惯。
外婆虽然平日对自己抠抠搜搜,穿着朴素,吃的也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把她勤勤俭俭节省下来的积蓄,都捐献给村里的贫困家庭,听到谁家小孩没钱上学了,她都会不留余力地去支助他们,供他们读书。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身边的人,也感染了整个村庄。村民们纷纷称赞她是村里的“爱心大使”。我曾经问外婆:“你有钱,怎么不留着,多花在自己身上?”外婆摇着头说:“不不不,到了我这个岁数,能够花到的钱并不多了。想想以前,我也是那个因家境贫寒而无法继续求学的孩子。如今,每当听到有小孩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读书的消息,我总是心疼不已。我常常想,如果当时我能够继续读书,现在或许会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听完外婆的话,我由衷地对外婆的行为感到敬佩,因为曾经自己淋过雨,所以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愿意给淋雨的人撑把伞。外婆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也愿意像外婆一样,用爱心去撑起一把伞,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遮风挡雨,即使世界破破烂烂,而我愿意缝缝补补。
每每追忆起我的外婆,都会有无尽的思念和感慨。一阵清风徐来,温暖的风轻轻柔柔地吹过我的脸庞,吹起了我的发丝,就仿佛犹如外婆温暖地双手轻抚着我的发丝,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