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车
文/吴梦秋
2010年秋,这一年我6岁,正赶上丰收。父亲卖掉装了满框的橘子,买了他人生中第一辆车——板车。
板车不大,却成了父亲的老朋友,扛起一家人的生计。那时门前的路坑坑洼洼,遇上下雨天,泥土总是裹挟着雨水打湿父亲的裤脚,我站在门口只能看到他拉着板车去街上卖橘子的身影——高大魁梧却又吃力无比。这时的父亲是喜悦的,因为他终于拥有了一辆独属于自己的车,在那个农村物资匮乏的年代,一辆板车就是可以夸耀的资本,也是父亲引以为豪的财产,在大街小巷均挑着扁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里,父亲将板车视若珍宝,从街上赶集回来一如既往地将车冲刷干净后再处理自己染尽风尘的衣裤。这辆板车贯穿了我一整个童年,在那个淘气的年纪我钟情于爬上板车躺在草堆里远望云卷云舒,周围堆满了玉米和稻谷,耳边回荡着秋蝉的歌声。父亲在前头拉着车,我在后头望着他被阳光晒得赤红的脊背。前些日子,见到一句趣谈——“板车是那个时代的‘新能源’”,令人忍俊不禁。的确,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唯有依靠人力运输。板车和父亲的身影,绘就了我记忆中最动人的风景画。
2015年秋,脱贫攻坚战拉开序幕,家乡蜿蜒曲折的小道在政府的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为崭新的柏油路。那段下雨天行走在小道上留下深深浅浅黄泥脚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永远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中。路修通后,街上赶集的人越来越多,橘子愈发好卖。2017年夏,我考上了市里的初中,远离家乡踏上了未知的求学之路。父亲变卖了板车,用积攒三年的积蓄购入了他人生中第二辆车——摩托车。每逢开学父亲驾驶专车载着我驶过柏油路向城里开去,我依偎在他宽厚的后背,耳畔是摩托车引擎的轰鸣和风的呼啸,周围的景色迅速后退,直至变为不再熟悉的轮廓。曾经赶大巴需要倒车两次、耗费一天才能到达的市区现在仅仅只需5个小时。父亲操着一口家乡话,用朴实无华的话语,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好生照顾自己。不善言辞的他,只言片语后,便将装有金钱的信封塞入我手中,转身离去。望着父亲摩托车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其中既有不舍,更有对未来的期盼——期盼着父亲的作物丰收,盼望着我能鹏程万里、迎风飞翔。
2019年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我的家乡如火如荼地进行,政府鼓励知识青年返乡创业,一代代毕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带着飞扬的青春、深邃的思想、创新的技能踏上回家的旅程。在“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带动下,政府带头奋斗,将沥青路修过了千家万户,将密密麻麻的路网覆盖在群山呼应的地皮上,越来越多的作物走出密林、走出大山、走进城区、走进寻常百姓家。返乡青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向父亲等一辈辈农民宣传直播带货的思想、方法与技巧,一群群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家乡的蜜橘成为助农直播间的宠儿,变成了远销全国的特产。父亲的橘园被承包,销量大增,在市场供求价值规律的影响下,承包户为橘园添置设施以打造温室种植基地,产量只增不减。父亲用承包的钱购入了他人生中第三辆车——三轮车,在丰收时节大框大框的橘子装满车,被父亲拉到供销社,再由供销社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销往更加开阔的市场。这时的父亲是幸福的,每年橘子都能成批出售,曾经只能依靠在街边叫卖,无人光顾徒见橘子腐烂的忧愁在直播成功时即从父亲脸上消失,生活有了盼头,日子也更加红火起来。
2020年秋,在一群群人的艰苦奋斗下,脱贫攻坚战打赢。在政策的扶持下,家乡不仅成为了当地津津乐道的“蜜橘之乡”,还形成了罐头加工、陈皮生产等产业链,成功摘掉了贫困地区的帽子。在我中考结束返乡之时,许多老旧的平房换上了新颜,有的甚至变成了别致的小别墅,父亲也购入了他人生中第四辆车——四轮小轿车。年过半百的父亲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之情,感叹国家的帮助给予了他意想不到的财富。我坐在后座,望着神采飞扬的父亲,心中涌现出无数回忆。家乡的变迁令人惊叹,曾经的穷乡僻壤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乘着产业发展的快车步入更多人的视野,从前父老乡亲只能靠着扁担挑起生活重担的日子已然划上了句号。父亲总是感激着国家的好、政策的好,每当扶贫干部们下乡与父亲唠嗑时他总会热泪盈眶,不停地鼓励我努力学习,为家乡、为祖国贡献力量。
2023年初,家乡的高铁站投入使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理念深入人心。尽管这个站小得只有两个站台,但却承载着无数人炽热的梦想。年初,成千上万的外出务工者和学子从这里出发,追寻远方;年终,一辈辈人回到这片熟悉的故土,寻找心灵的慰藉。2023年6月,我完成了高考,迈入大学,父亲随我一同报到时首次乘坐动车直达一线城市。从候车到检票,再到上车,父亲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在这庞然大物前,那为我遮风挡雨的身躯显得如此渺小。父亲是个伟大的诗人,时代赋予他笔,他将汗珠化作诗的墨水,经历风雨后,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在祖国大地上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茁壮的作物、圆润的橘子,还有我,都是他心中最杰出的作品。义务教育的春风吹拂着知识的阳光,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了劳动致富的欢歌,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带来了追逐梦想的便利,父亲在创作诗篇的同时,也成为了时代篇章中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作者简介:
吴梦秋,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热爱写作,阅读、唱歌、硬笔书法。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为期一年,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