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年》
文/唐增虎(山东)
祥龙腾飞辞旧岁,
金蛇摆舞迎新春。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已经到来,在这万物即将复苏,到处欢歌笑语之时。有谁知道年的蕴涵,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何意义?
有人说:年是华夏儿女的传统佳节,是我国人民根据二十四节气变化及地球和月亮的运转,而确定的一个起始点。我说年是一杯酒,包含着人生酸甜和苦辣;又像是一幅画,展现了沧桑变化的历史;更似一本书,记载了古往今来的所有一切;犹如一条永不停息的河,见证着每个人的苦乐年华,伴随着时光而流淌;经过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而回转。它是 过去的终结,希望的开始。
年,又称春节,是龙的传人为欢庆丰收,家人团聚,共祝愿的一天。它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夜晚叫除夕,也叫年关。传说夕是一种四不像的怪兽,每年岁末晚上就会出来吃人,老百姓都很害怕,称这天夜晚为年关。后来人们发现它们怕响也怕光,于是发明了炮仗和火花,吃完饺子就出来放,目的是为了吓跑夕,不让它害人,以后改成乐除夕,时间长了大年三十放鞭炮成了习惯,后来变成了人们除邪和欢庆节日的一种表达方式。嗳,这吃水较也有故事,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忽冷忽热,冷时,冻得人不敢身手,耳朵都掉了下来;热时,晒的地皮干裂,万物烤焦。为了防冻,人们按照耳朵的形状发明了水饺,吃到肚子里,以寄托耳朵不被冻掉的希望,原来叫包子,是因为它是用面皮包上馅子而得名。后来有个叫后羿的人射得一手好箭,为普渡众生,决心把10个太阳全射下来,当射到第九个时,吓的这个太阳出了一身冷汗跑了,只有夜晚才敢出来露头,再也不敢发怒,变成了现在的月亮,省下的第十个,后羿让它发光发热造福百姓。过去过年是富人欢笑,穷人愁;现在是改革开放富起来,吃不愁来,穿不愁,国家兴旺,民族强盛,人民安居乐业。还有每当三十晚上,第一件事是:人们到冲着家乡方向的路口,烧点刀纸给已故的老人送点钱,说上几句思念的话,请老人回家过年,完事后回家,摆上酒菜,在上首放一双筷子,到上一杯酒,家长恭恭敬敬的双手捧起,面向主座说:请您老人家回家过年了,我代表您的子孙敬上一杯,然后倒在地上,之后,一家人才开始自己的庆祝活动。还有吃年糕的风俗,寓意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当零时的钟声响起时,到处鞭炮齐鸣,火树银花不夜天,直到初一早上响个不停。这一天,晚辈们第一件事是给长辈拜年,孙子孙女要叩头,总能领到一个小红包,大的叫赏,小的叫压岁。从早到晚,人们走家窜门送上祝福的话,算是拜年,相互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合家欢乐!初二是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出嫁的女儿要回门,当娘的要杀只鸡招待女婿,女婿则要为岳父敬酒感谢他将爱女嫁给了他,并祝二老身体健康!初三以后是走亲访友,直到十五方算完;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直到正月十五,各地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近几年大年三十的春节文艺晚会,成了人人喜爱的节目之一。从正月十二至十六,大街小巷热闹非凡,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敲锣打鼓扭秧歌,有的踩高跷,有的玩狮子滚绣球,有舞龙的,还有扮兽的,有神,有鬼,还有小丑,各地根据当地的民俗和传说,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一是喜庆,二是为新的一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正月十五达到高潮,闹元宵,玩龙灯,家家户户挂灯笼,张灯结彩过完年。
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是炎黄子孙最盛大的节日,它是东方之子祝愿国富民强的一天。俗话说一年四季在于春,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再创佳绩,为美好的明天奋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