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9)》「向未来挑战」(1933辑)

晨间寄语
以前,我们热衷于社会主义的有关名词,其中就有轰轰烈烈闹革命这个说法。转换空间,眼下我们正在轰轰烈烈闹过年,无论城市大小、大街小巷、乡村山寨,车挤车、人挤人、人车互挤、卖场上的大呼小叫,那场景,难到不是轰轰烈烈?
看到一个视频,我们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在布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丛林里探险,好不容易被一位拿着弓箭的土著人接纳,在荆棘丛生的热带雨林里穿梭行走。肚子饿得咕咕叫,就等土著捕获猎物后能够分到一杯羹。镜头下的土著,没有衣服穿,树皮挡羞,赤脚,上窜下跳。终于,射下了一鸟一野鸡,钻木取火,将未拔毛的鸟和鸡放在火上烧烤。小伙子分得一只鸡脚,看得出来,半熟都说不上,学着土著啃着黑黝黝的、带着血腥的鸡“肉”,以牙和手对扯,总算咬下一口“肉”,吃得发呕的样子。忽然想起历史老师讲的山顶洞人,石器时代,因为雷电森林起火,有了烧死的动物,猿人初吃熟食…。时代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有食人族,还有像猿人一样、靠射杀为济的“现代人”,感慨难以置信。再看到那些“人”,剖开牛肚子,拿出带牛粪的毛肚,随便用手一抹,稀牛粪顺着手淌的同时,立马咬上带牛粪的毛肚,嘴上黄兮兮的,硬生生就吃了下去,吃得津津有味。天啦,这也是“现代人”。
诸如此类,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的生存总是存在差异。我们所说的,轰轰烈烈闹过年,讨论美味佳肴?不仅格格不入,而且,的确让人倒了味口。又以幸福一词论,感觉这就叫天壤之别吧。
小伙子的精神可嘉,大学毕业,冒自己之大不韪,去到那种野蛮横措、落后不堪的隔世之地,耳闻目睹了那种无法感受,倍觉身在国内的舒坦舒服舒适。看过非洲原始部落人的生存影像,又看战乱中的国家和地区,所谓的天上地下,中国人就是站在天上的天上。仅凭咱们眼下的“轰轰烈烈闹过年”,全是讲吃讲喝讲好玩,全是比美比干净比享受。与之相比,我以为,已应是活脱脱的知足、该常乐也。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中国人讲传统讲美德讲感恩,我们所将承袭的“过年”,无疑像一个系统工程,寓吃寓教、寓教寓意、寓意寓沿、寓沿寓深,传世永永远远!
新的一天,早安!
2025.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