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生
2024年10月25日我与老伴吉荣、二儿子庆民去芜湖小孙子隆泽处游玩。现把这次游玩的经历过程记述如下。
当天下午由大儿子庆军开车送我们到济南西客站二楼东门,我们三人迅速经过安检通道进入候车大厅。西客站是2011年6月建成,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车站承载量为4万人。它是京沪高铁、石济高铁、胶济高铁的专线客运站。
下午3时46分,我们坐上了由北京开往永康(金华市永康)的“G2557”次复兴号列车,我们三人坐在13号车厢8排A、B、C座椅的三个座位上。从车厢内的小电视上看到车速每小时100公里、200公里、250公里、290公里、330公里、350公里……飞速的变换着。车窗外的城市、村庄、高山、田野、河流匆匆闪过。一路经过枣庄、徐州、蚌埠、合肥,7时08分到达芜湖火车站。从二楼到一楼出站,一眼就看到了前来接站的隆泽。他带我们很快入住了“紫云英大酒店”,并在酒店招待了我们。
酒足饭饱后,我们四人步行去了“鸠兹古镇”。芜湖古称“鸠兹”,“鸠兹古镇”名气由来已久。几里地的路程,我们不觉累,坐车的疲劳感早已抛在九霄云外。太晚了,景区内很多景点已经关闭,我们只游览了很少几处。然后在大门口摄影留念,由于饮了酒,脸红得像“关公”,从拍摄的照片上看,红光满面,好像又年轻了几岁。
第二天(10月26日)。隆泽开着他的“宝马”车带我们去江西婺源游玩。听隆泽讲:婺源古时属于安徽省徽州管辖。1934年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竟将《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家乡强行划入江西省,1947年又重新划回徽州,1949年5月婺源解放,调整区划时又将婺源划归到江西省上饶市管辖至今。
“婺源”是处在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山区小县。在古汉语中“婺”为古星名即“女宿”星,旧时用作对妇女的颂词,意为“美貌”,如“婺焕中天”。“婺”字拆开来就是一个左手持矛,右手著文,能文能武的女人。她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村妇,她是一个魅力四射的美妇,她又是一个难以接近的处子。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女人,是那样的美丽和清纯,古朴而自然。她是从极远的天边飞来的,又飞回了遥远的天空。我们对婺源充满了无限的神秘和向往。多少年来就发恨到此一游,一探究竟。
江西省内的路和安徽省是一样的,公路两边的青山众多,树木和竹林翠绿茂盛,村民的二层三层小洋楼比邻相连。不知不觉车子进入了婺源县江湾小镇。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宜人,已到了中午时分,为了观看小镇的风情,午餐我们就选择了小镇驻地。
我们走进了一家“江氏农家小炒”饭馆。落座后墙上的一张大照片映入眼帘,这张照片是由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与当地村民欢迎江泽民总书记来江湾镇时的拍照。照片上江书记怀中抱着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名字叫江紫荆,现在是县优秀教师。她是为纪念香港回归而起的名字,这家小饭馆的店主就是江紫荆的爸爸。店主以此为荣,他服务周到,笑脸相迎,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江书记生在江湾,长在扬州,这里的名人多,文化底蕴丰厚。
在小酒馆用餐后,我们开车来到离江湾7公里的石耳山脉篁岭村。我们坐缆车,下午2时进入“篁岭”景区。篁岭景区面积5平方公里,是一个拥有500多年文明史的古村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篁岭村始建于明朝中期,是典型的山居村落。村内建筑呈扇形阶梯状排列,层层有街道,街道有宽有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小巷、便道和主街相连接。“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因这个村建在山坡上,不论你站在村子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村子的全貌。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民俗展览馆”和“竹山书院”。
在“民俗展览馆”,我们饱览和领略了古徽州文化。
在“竹山书院”我们看到了“喜上眉梢”、“望子成龙”、“兄弟登科”、“孟母教子”等精美的砖雕。馆内介绍的全是“耕读文化”,那块悬挂在墙上的匾额“读书乐”就是对篁岭人自古以来的“向往读书、勤奋读书”的有力诠释。
往里走,就是景点较多又比较宽敞的“天街”和“花溪水街”。
天街长388米,横贯东西,九条街由天街分支,延展至村庄的各个角落。这是一条商业街,店铺林立,商品众多,有大大小小的超市和酒店,还有人民公社时期的供销社等。
在这条街上,腊肉的香气,随风飘散,荷包红鱼,香味扑鼻,毛豆腐、小蒸糕引人驻足品尝。在这里不光品尝美食,还可以挑选购买自己喜爱的小纪念品。
山泉激荡,溪水成河。“花溪水街”就是沿着小河建造的。沿河而上,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美景。这儿有精美雅致的亭台楼阁,有溪水和水雾装置,有大水车,有小桥,还有石磨和水槽等。这里水雾迷蒙,雾气缭绕,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搭配着石磨、水槽,点缀着各色繁花成为一处“仙境”,游人在此打卡拍照留念。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和鲜花,争奇斗艳,紫藤、绿萝爬满了墙,树荫下的三角梅在秋风中竟相开放,分外妖娆,别有一番韵味,这些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也给花溪水街争了光添了彩。同时也印证了“花溪水街”的一句经典名言:“有花,水街就更有生机;有水,花街就更显意境”。花溪水街上不仅有酒吧、咖啡、甜品、茶社,还有供人们娱乐的戏台、歌厅、舞厅等。
花溪水街,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白天的吃喝玩乐,晚上的灯红酒绿,是一条名符其实的商业娱乐街,也是篁岭最热闹的地方,被人们称为建在山坡悬崖上的“小丽江”,真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水街的下端,有个叫水口林的地方。这里古树繁多,有500多年的樟树、银杏树,还有桂花树、红豆杉、香枫、糙叶树。虽是深秋,仍是满树绿装。这里不仅有桂花的飘香,更有樟树的香气。因为樟树比较多,一股股的樟脑气味钻入鼻孔,沁人心脾。据说,樟树枝可以入药,具有祛风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效。老百姓衣柜里的樟脑球就是从樟树上提取制成的。
在这里还看到了村民“晒秋”的情景。村民把收获的玉米、豆角、大辣椒等农产品都装在大箩筐里,把箩筐放在房顶上,放在在窗户上伸出的长杆上。小村的秋,果香四溢,红、黄、绿各种颜色的农产品都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城里人专门来看篁岭的晒秋。晒秋是南方人一种生活方式的展现,更是农民丰收喜悦的象征。
走着走着,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转了几条小的街巷,拍影留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真是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古树、古桥,细雨轻烟,流水淙淙,构成了一幅醉人的无墨画卷。
这里还有花海梯田、滑道漂流、森林娱乐、温汤浴池、夜景等景点和设施。
三个小时了,我们仍然兴致勃勃,游兴不减。天渐渐黑了,意犹未尽,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当晚入住景德镇人民广场附近的“良景观澜大酒店”。
第三天(10月27日)。在景德镇,我们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和“御窑厂”。
“中国陶瓷博物馆”1955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它占地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整个建筑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馆内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至汉唐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00余件,涵括了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从装饰上分,有景青、卵白、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等;从造型上分,有碗、盘、杯、碟、瓶、罐、雕塑等;从工艺上分有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馆藏品类丰富,科学价值极高。
上午,我们重点观看了“古代陶瓷馆”和“近代陶瓷馆”两部分。展品琳琅满目,工艺精湛,品类繁多。有一件展品叫“鸡缸杯”,展台前围的人水泄不通。导游兴致勃勃地介绍:“鸡缸杯”是明朝的一件珍品,属于斗彩瓷。直径8公分,是一种敞口、浅腹、卧足的酒杯。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外壁上的图案,绘有公鸡、母鸡和小鸡的图像,寓意吉祥如意。
它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经过两次烧制。首先,工匠们在瓷坯上用青花料勾勒出图案,然后涂釉,在1300度左右的窑里烧制胎体。接着用红、绿、黄等颜色矿物颜料填充预留的青花纹饰,最后进行低温烧制。工艺虽繁琐,“鸡缸杯”的成功率却非常低,增加了它的珍贵程度。
“鸡缸杯”是明朝成化皇帝朱见深的御用酒杯,恐怕主要是为他宠爱的万贵妃烧制的。它不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复杂的斗彩工艺,其独特的斗彩工艺也标志着中国瓷器从单色纹饰向彩色纹饰的转变,把斗彩推上明代彩瓷的顶峰。
2014年,“鸡缸杯”在上海拍卖会上以2.8亿元港币成交,进一步提升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目前存世的“鸡缸杯”极为稀少,据说真品只有19只,4只在私人手中,其余保存在北京和台北的博物馆里,它是珍品中的珍品,已成为国家瑰宝。
展品中的“十八罗汉”雕像也很受人关注。这些雕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有坐的,有卧的,有大笑的。有一尊露胸的雕像连他的肋骨、汗毛都像活人一样。其中一尊“无语”雕像,也叫“沉思罗汉”深受人们的青睐和喜爱。为了在这尊雕像前拍照需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可见它的魅力。我也很喜欢这尊雕像,特别是他的“沉思”和“无语”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沉思”,就是要沉下心来,也就是要静下心来。静心去浮躁,静心去烦恼;学会沉默,学会思考,保持冷静,修炼自己。“无语”,不是不说话,而是少说话。口是祸福之门,不妄言,不多言,为自己修德积福。宁可低调,不可炫耀,谨言慎行,不惹是非,学会闭嘴,修心养德。
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烧制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这里集中了最为优秀的制瓷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最充足的资金,也烧制了众多精美绝伦的瓷器,成为无价之宝。景德镇制瓷兴起于汉朝,发展于隋唐,到两宋开始崭露头角,元朝是它的上升期,到了明清,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
“御窑厂”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这里有明朝烧制瓷器的遗址,有衙署、作坊、窑坊,院内还有祠、庙、亭、阁等。在观看中巧合的是在遗址旁立了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明:习近平主席曾在2023年11月11日来此参观指导工作,并在立牌处拍照。在导游的引导下,我这个休闲的退休人也在此拍照留念,这也是紧跟习主席的一个具体体现吧!
饭后,我们冒着小雨观赏景德镇的夜景,众多的陶瓷店铺林立在大街的两旁,陶瓷品类齐全,高、中、低档均有,价格不便宜,但质量都是上乘的。沿街还开设了一些制陶的手工操作作坊。很多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引导下亲自动手制陶。
一天的参观也增强了我们对瓷器的认识和陶瓷文脉传承的敬畏,不由自主地走进了一家作坊,亲自动手感受一下制陶的操作过程。作坊的师傅取料和泥,把毛坯放在转盘上让我们自己动手。我当时想制作一件喝水的杯子,一会儿杯子的底部被穿透,一会儿倾倒在一边不成样子,我心里急躁,手里不稳,求之太急,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一个小时后制胎终成了废品。师傅只好重新制坯,重新让我们操作。
由于时值夜晚,怕作坊早关门,我把制坯让给了庆民。他制作了一个笔筒,隆泽制作了一个不太规则的杯子,我在“笔筒”和“杯子”上写了“知足常乐”、“瓷都”几个字并注明了日期。我想,我的制作再有一次两次或三次,成品质量肯定会很好。由此可见,不管做什么事,要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亲自实践,“实践出真知”。
第四天(10月28日)。我们游览了“瑶里”古镇。
“瑶里”古镇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东北端,地处黄山、庐山、宏村和西递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风景名胜区因景德镇是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这里有宋、元、明、清窑厂遗址。
千年瑶里,古韵悠悠。瑶里始建于西汉末年,230多幢明清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这里有吴氏祠堂、程氏祠堂、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等建筑群,这些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这里还有陈毅元帅故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址、红军游击队旧址,有明、清景象的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
瑶河在小镇中穿城而过。瑶河水面有二十米宽,河中不时有小船飘过,河水清澈无染。上游有洗菜的妇女,下游有妇女洗衣的,河上有木桥、石桥,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还有一座用木板、竹排搭建的仅供单人行走的简易桥,这座桥上挤满了拍照的游人,有几个少女在桥上给河边洗菜、洗衣服的妇女拍照、录像,一少女高喊“请洗菜的女士抬起头来,我给你照相”,“请洗衣服的大嫂把捶衣服的棒槌举起来,我给你录像”。不知洗菜、洗衣服的妇女听不见,还是听不懂,她们不理不睬,仍然在忙着她们手中的活计。我想,这是对喊话少女那高傲、无礼、命令姿态的蔑视吧。
站在石板桥上,眺望远方,满眼都是醉人的风景,山是青的,水是绿的,脚下的瑶河水缓缓流淌,不徐不疾,这里的山水就像青花瓷瓶上的图案般的那样清秀美丽。真是“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沿着河边在青石板路上漫步感受着徐徐吹来的秋风,心情格外舒畅。小镇的人们傍水而居,既宁静又温馨。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这里只有木桥和游人、绿树、竹筏相映成趣,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构成了一道江南水乡独特的风景线。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写的这里吧!
街上有民宿,有度假大酒店,有特色美食,有售卖瓷器的小摊贩。街的尽头还有几棵叫不上名来的果树,青枝绿叶,呈桔黄色像拳头大小的果子挂满枝头,我好奇地询问了当地一位先生,他热情地说:“是香甜可口的小柚子”。很高兴,在此又认识了一种南方植物。
中午在景区内就餐。下午开车上路,车子很快驶出“瑶里”景区,左拐进入省道。省道是沿着大山上的“徽饶古道”修建的,这里峰峦重叠、山势陡峭,十分险峻,是安徽省与江西省的界山,也是古吴国与古楚国的分水岭。这条省道路面窄,弯道多,路况差,车少人稀,很长时间也不见有车辆和行人通过。在这里开车是对司机驾驶技术的一次大检验。为了方便,在省道旁修了一些“驿站”。驿站里建有简易的小屋,还有石桌、石凳,在这里可以停车、修车、饮水、观景、拍照等。为了欣赏这里的美景,我们也选择了一个合适的“驿站”停了下来。
深山不光出俊鸟,大山也出风景。这里是崇山峻岭,奇峰异石,茂林修竹,满山遍野都是葱翠的竹海和茶园,还有多处大小不一的瀑布,远处还有采摘油茶果的村民。
在这视野开阔而又宁静的驿站里,呼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蓝天和团团的云雾,听着鸟鸣和瀑布的流水声,别有一番情趣,真是高兴惬意得很。这里的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车和人如同在仙境之中。大自然的魅力令我们赏心悦目,令我们心旷神怡,更令我们心驰神往。
休息后,我们驾车行驶大约一个多小时,车子到了大山的哑口,翻山进入了安徽省。
“安徽省祁门红茶博物馆”的同志接待了我们。在这里我们详细了解了红茶的起源、种植、生产情况,并对工厂的生产车间进行了参观。祁门县有大小茶厂300多家,“祁门红”比武夷山的“金骏眉”、云南的“滇红”都好。邓小平曾来这里,题词是“你们祁红世界有名”。“祁门红”主要是出口国外,价格昂贵,我们光看不买,只饱眼福吧。
晚上8时10分,回到芜湖入住“精选如家酒店”。
第五天(10月29日)。早饭后隆泽去公司上班,由庆民开车拉着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50多分钟到达“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古镇的西南部。高淳老街也叫“淳溪老街”,也曾叫“正义街”,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山大街”,现在仍叫“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东西走向,总长1135米,供游览的主街800多米,宽4米。老街建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这儿分布着几片大的古建筑群,它们是“吴氏祠堂”、“杨厅”、“关王庙”,还有明代的“襟湖桥”、乾隆时期的“古井”等。街面建筑多为楼宇式的双层砖木结构,属皖式风格。挑檐、斗拱、垛墙、镂窗、木板排门,有高门牌坊、老店林立,店内雕梁画栋,悬挂着牌匾和楹联,古朴典雅,造型别致,它是4A级景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又是“金陵第一街”。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重点观看了“吴氏祠堂”。
吴氏先祖吴敏,曾在宋代末年任朝廷枢院士,由杭州迁至九华山,又迁至老街定居。吴氏是江南的望族,明、清时期曾出过三个进士,有“一门三进士”之称。“吴氏祠堂”建于乾隆46年,占地3700平方米。它是中进式大庭院。
一进是“观乐台”,大门、戏楼合二为一,戏台设在二楼。
二进是“祭殿”,是祠堂的主体,是祭祀聚会的主要场所,墙上悬挂着“双孝”匾、乾隆的御笔“孝子”匾,显眼处雕刻着24孝图和各式各样的图案。殿内很多牌匾和楹联,显得古朴典雅而庄重,它赓续着中华悠久的历史文脉。
三进是“议事堂”,曾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1938年6月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从皖南东征来到淳溪老街,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在展厅里陈列着陈毅《东征初抵高淳》诗词的手迹,字迹豪放潇洒,行云流水,诗词欢快的韵脚里交织着战争年代的水乡风物和诗人的英雄豪情。
“关王庙”和“杨厅”两个景点观看后,我们来到大街上。羽毛扇超市、古玩店、土特产店、书店、茶社、小吃店、饭店、螃蟹专卖店。。。。。。几百个店铺林立在街道两旁,拥挤的人群中,有些是当地居民来购买蟹子和土特产的,商业气息很浓,看来景区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大街。
一只只用草绳捆起来的鲜螃蟹,有的装在网兜里,有的装在水桶里,有的盛在大盆里摆在小吃店、饭店、专卖店门口。还有的为引起行人的注意,干脆专捡个大的螃蟹用细绳串起来吊挂在商店门口,成了街上亮眼的一景。上市的鲜螃蟹产自“固城湖”,它以口感鲜、甜、嫩、香广受欢迎,秋天是蟹子最肥的时候,也是收获的季节。
除螃蟹外,高淳还有一种手工工艺品羽毛扇,文化味浓,历史悠久,中外有名。
在1700多年前蜀国丞相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就是从高淳买去的。当年刘备来吴国招亲,和孙尚香成婚后,在高淳购买了
高淳扇作为贡品,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1914年羽毛扇又在埃及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大奖。从此走出国门,销售国外。由于它的种类多,工艺精美,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又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现在产量大、销量大、名气大,已成为高淳的一张发展名片。
中午在一家饭店,我们点了四道菜,其中一道就是清蒸大螃蟹,八大两一只,每只40元,都是母蟹。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奢侈了一回。热气腾腾的大红蟹子,剥开以后透亮透亮的蟹黄,吃在嘴里,软绵绵的,香甜可口,饱了眼福也饱了口福。真是不枉来老街一游。
下午游览了“固城湖”后,返回芜湖。
第六天(10月30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芜湖市博物馆”。
芜湖市博物馆建在芜湖市鸠江区中江大道与仁和路的交叉路口。它占地39亩,2015年建成,建筑面积有2.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为6500平方米。博物馆高、大、上,十分气派,展厅设在一、二、三楼,共分为六个部分。
馆内有400多件各类文物,其中100余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又是镇馆之宝。博物馆通过大量实物、照片、图版、图像、光电等形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芜湖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情景。
芜湖春秋时期属于吴国,称“鸠兹”,西汉时设县,后因周边湖沼“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易名“芜湖”。“芜湖”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的美誉,是安徽省第一个开埠城市,清朝就设有“英国驻芜湖领事署”,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东地区的商贸重镇,被人们称为“小上海”。
芜湖是“江南四大米市”之一,(当时四大米市是芜湖、无锡、九江、武汉)。由于芜湖盛产水稻,稻米产量大、品质优,又由于芜湖水运方便,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参观时我又想起了,一九六五年我在平阴一中上高中时的班主任邢振奇老师,他是一位知识渊博、说话幽默的好老师。他是芜湖人,他经常夸赞他的家乡芜湖:“芜湖是个好地方,是鱼米之乡,是富饶之乡。”
六十年前,我对芜湖就产生了向往和敬意,也曾想到此一游。巧合的是小孙子隆泽在2022年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这里工作,成了一名芜湖人。由此也更增加了我对芜湖的亲近感和关注度。
芜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清秀美,人文荟萃,稻谷飘香,芜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文化底蕴深厚,充满了浓浓的历史韵味和岁月沧桑,令人神往,流连忘返。
“悠悠千载重伟业,皇皇盛世沐春风”。过去的芜湖是历经风雨、砥砺发展的芜湖,现在的芜湖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向大都市迈进的芜湖,将来的芜湖更是激流勇进、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的新芜湖。
中午,隆泽在“五味坊大酒店”设宴招待了我们。下午游览了芜湖市“赭山公园”和“广济寺”。游程全部结束。
下午3时,隆泽开车送我们去芜湖火车站。4时46分坐上了由黄山开往上海的G7086次动车,5时28分到达南京。6时10分在南京火车站转乘由上海开往北京的G24次动车,晚上8时7分正点到达济南西客站。庆军开车接我们回到平阴。
第七天(10月31日)庆军在锦东“烙馍村大酒店”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
这次游玩历时五天半,行程两千多公里,走了三个省四处风景名胜区。时间虽短,收获颇丰,感悟也有不少。
一、平生第一次坐高铁动车。高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成果,现居世界一流,享受和体验了它的快捷、平稳和舒适。提高了自己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对陶瓷两馆的参观,不仅了解了古今制瓷的艰辛过程,也感受了中国陶艺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了它对历史发展和文脉传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意义,也为我们国家璀璨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 江南自然风光令人赞叹,印象深刻,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江南的美,江南的情,一切都是和谐的。江南之行洗涤了自己的心灵,愉悦的心情和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自目睹感受了国家突飞猛进的发展,增添了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力量,决心在这伟大的新时代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甲辰龙年,江南之行真是一次快乐之行!
2024.11.6
作者李贵生,平阴县招生办公室原主任。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