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伟人
朱忠良
如此江山如此人,豪强万里拜真神。
危亡总应轻毫转,丑陋皆因利剑沦。
几套旧衣迎贵客,一双宝女做平民。
明君千古谁能比,喜见传承盛世新。
您还活着
次韵朱忠良先生《念伟人》
严泽怀
粤海饮茶思故人,心中矗立一尊神。
狂澜既倒力回挽,大厦将倾帅隐沦。
五卷千年存浩气,一声万岁福黎民。
百三十一同追梦,您指前程天地新。
立意别致,诗语隽永
一一读严泽怀先生《七律·您还活着》
梁大新
拜读严兄《您还活着·次韵朱忠良先生<念伟人>》新作,不由感慨万千,心中生出无限敬意。总的感受可用十六字概括,即立意别致、造语语深、高度凝炼、饱含深情。
首先,诗题颇具匠心。无论立意的高度,还是语言的特色,都可谓新颖别致,造语情深。读《您还活着》这一诗题,让人自然联想到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名作《有的人》中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显然诗人想表达此诗立意:毛主席虽然辞世了,但他并没有逝去,他老人家还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在平常语境中,说人死了或活着,似乎都是不敬之辞。据此,诗人使用了一个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创造出来的第二人称一一您一一这个词。我国古代是没有“您”这个词的,旧体诗属于古典文学范畴,颇忌讳使用这些个新词,好似这样做就不是古典诗词,所以旧体诗词里几乎见不到这个“您”字。作者在诗中使用“您”是较为大胆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效果恰当地表达了诗人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您还活着》这个诗题有着深刻的内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毛主席虽然离开我们,但他的精神思想却是万古不朽的。全诗为此展开。
诗的首联写道:“粤海饮茶思故人,心中矗立一尊神。”诗人在“粤海饮茶”这种安祥和乐的生活环境中,不由想一位故去的人物。诗的开头符合古人作诗“起要平直”的观点,但字里行间却隐含着饮水不忘掘井人的深意。“粤海饮茶”,其实是在不着痕迹的用典,凡熟读毛主席诗词的人就自然想起了毛主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饮茶粤海未能忘”的诗句。也许诗人是受到主席诗的启发而开篇,他当然也“未能忘”主席这个人。紧接着诗的第二句写道:“心中矗立一尊神。”原来诗人思念故去的人是他心目中高高耸立着的“一尊神”,这尊神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从“饮茶思故人”到“心中一尊神”,这样开篇,是对传统的“起要平直”的写法一种突破,可谓平中见奇,总揽全诗。
诗的开篇,尊主席而仰之以神。颔联怎样承接下去。古人说:“承要舂容。”何谓“舂容”,要求承接首联的诗句自然从容,强而有力。写好颔联,犹如有了压舱石,诗就稳住而立定了。此诗颔联完全做到了这一点。“狂澜既倒力回挽,大厦将倾帅隐沦。”怎样评价毛主席巨大的历史功绩,我国著名的党史专家逄先知先生在访谈节目中用四句话予以概括:创建了一个新中国,建设了一个先进的党,缔造了一支人民的军队,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体系。这些我甚为赞同,但觉得还不够,毛主席对新中国成立后继续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巨大功勋,不容抹去而不提。毛主席去逝后留下两弹一星为代表高科技耀煌成就,留下了一个完整工业化体系,留下了一个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国。毛主席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都达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登峰造极的境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如何在诗中联对中表现出来,这需要高度凝炼的语言表达,的确考量诗人语言的概括功力。于是诗人借助典故,通过用典得到较好的解决。“狂澜既倒力回挽”,典出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同时“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之语,还出自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两句经典性的语句,很显然是用来肯定文天祥的,但文天祥并没有实现,空有其愿罢了。然而文天祥仍不失为人们敬仰的民族英雄。诗借用此典来概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是作者调动知识积累精心选词表意的结果。在这极其有限诗行中,用高度凝炼语言来表达对毛主席盖世功勋的评价,作者完成的还是很不错的。毛主席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征途中,多次挽危为安、化险为夷,他救国家于苦难,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涂炭,创造了无以伦比的人世间的伟大奇迹。用典,并非照本宣科,还应有所变化,应是直引与意引的结合,其“帅隐沦”即是如此。“力回挽”与“帅隐沦”从词性上讲是对仗的,但从语意上可引申开去,这在诗律上也是允许的。“帅”通“率”,“隐沦”,这里非沉沦埋没之意,而是指神级一样的英雄人物。此乃用典,出自汉·桓潭《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神,四曰先知,五曰铸凝。”古人将神人分为五等,一等是神仙,二等是隐沦,三等是使鬼神,四等是先知(未卜先知)五等是铸凝(擅炼丹点金之术)。照作者看来,毛主席是一等的神仙,即诗中所云的“一尊神”,率领着一批将帅和革命前辈这些“隐沦”级的神人,来逆天改命创造未来。这是类比手法的运用,可能不太贴切,但须知这是写诗,不是写散文,能通俗而形象表达出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巨大贡献就足够了。
“转要变化”是古人作诗一个要求。此诗颈联顺势转而写道:“五卷千年存浩气,一声万岁福黎民。”可称得上诗中名句。丝毫不亚于郭老“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诗句对毛主席著作的评价。目前,中央文献编缉委员会只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著作选集》五卷,(后续待陆续出版)“五卷”即指此。前面谈到毛主席“创立了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是以“五卷”为载体的。“毛选五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遗产。“五卷”的结晶可概括体现为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非常完备,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统战、党建等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毛选五卷”肯定要留传后世而千古留芳。“存浩气”中的“浩气”,即浩然正气。这亦是用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其意是符合道义的正大刚直的气势。此诗中的“浩气”,我理解为人间正义的力量,光明的力量,无私的力量。否则,“妖魔鬼蜮必成灾”。“一声万岁福黎民”这句诗,其涵义是十分丰富的。我们知道毛主席在世时,人们见到他总是高呼“万岁”,表达了广大人民对毛主席真诚的崇拜。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毛主席是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人。诗中的“一声万岁”显然指的是这个意思。有人以此攻击毛主席搞个人崇拜,但是我要问:人民为什么崇拜毛主席而不是别人?别人值得人民这么去崇拜吗?人民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回应喊出“人民万岁”,照此推理毛主席崇拜的是人民。“黎民”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黎”是众的意思,“黎民”即众民,指普通百姓。“时雍”,和睦。此典的意思是:天下黎民百姓在时令的变换中变得和睦。此典描述了在尧政治理下社会和谐状态。“黎民”于现代意义上讲就是人民,底层人民。“福”,作动词用,即造福于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毛主席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力,改变了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英雄史观。是毛主席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作为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所以我说此诗的颈联是名句佳对,不但含义丰瞻,而且自然流畅。平仄对仗,十分合律。
尾联写道:“百三十一同追梦,您指前程天地新。”“合要渊永”,古人作诗的“合”是结束全诗,“渊永”即隽永,有深意,耐人寻味。“百三十一”,完全由数字组成,但并不单薄。这是点题,因为此诗是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周年而作。数字入诗,并不少见,关健在于是否合辙,内含意义。“同追梦”,与前半句联系起来告诉我们,我们要付诸行动来纪念毛主席的诞辰,这个行动要实现中国梦。毛主席时代是追四个现代化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是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种梦的共通之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由此看来,此诗的站位是很高的,是站在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的高度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不是汲汲于个人得失的小我情绪的呻吟。
“您指前程”中的“您”是点题。结语点题,无论写诗还是作文上都是重要一笔。“您指前程”,语言亲切,饱含敬意。由此我不免想起毛主席说过的一段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有利的条件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总能从毛主席的话里吸取精神的力量,并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都是我读诗所想到的。“天地新”同前文“指前程”一样,用语平淡朴素。有人可能不以为然,我却认为难能可贵。君不知,宋人作诗以平淡为美,著名诗人梅尧臣写道:“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在诗律的遣词造句中见平淡,是一种自然朴素诗语风格,这比那些造语艰涩用词浮华的诗句不知要高出多少!“天地新”于平淡中见深意,结合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来看,莫不如此。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求翻身得解放,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哪一样不是天翻地覆、换天揭地的壮举!毛主席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哪一样不是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伟业!借用毛主席诗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天地新”是一种美好的憧憬。所以我认为此诗于平淡朴实中见深意,诗意隽永,让人回味。
诗人谈作此诗的体会时说:“纪念主席的诗难写,写好更难。我对主席感情深厚,对主席的景仰近乎一种对真神的崇拜。我写此诗时不是想标新立异,而是想如何另辟蹊径,才能把那种激荡久藏于心的情感,通过既平实无华又有创新追求的诗语表现出来。”诚哉斯言,诗人做到了。
梁大新个人简介:
梁大新,字盛隆,生于1951年,籍贯湖北仙桃,现生活在深圳、仙桃两地。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仙桃职业学院古代文学副教授。曾担任仙桃职业学院中文系主任。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仙桃市孔子研究会会长。出版专著2部、编撰《习近平用典解读》(46万字),发表诗文百余篇。个人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曾宪梓中师教师基金奖、仙桃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零九届毕业生集体颁发“最具笔墨风采兼权威园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