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日子
文/韩若昀
不知为什么在某种特定的天气下,总会回忆起一些过往的事情。
大三期末最后一科语言学概论考试的前一晚,也是下着纷纷大雪,我和阿原在背完一遍书之后,去肯德基吃晚餐。回宾馆的路上雪更大了,洋洋洒洒逐渐铺满街道、房顶、树梢。路上满是泥泞,我们趟着泥水,冻得瑟瑟发抖,但想到考试周马上就结束了,心里还是很畅快。一路上我们聊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考完研,并且在准备最后一科考试了,想象那时候应该更是开心和放松吧,我们聊着,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没有料到转过年疫情,家里又发生了种种变故,我迎来了人生至暗时刻,在夜不能寐、惊悸反复发作的状态中倍受煎熬,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几经挣扎,最终生的欲望和理智占了上风。古代文学考试之前那天早晨,我和阿原从宿舍出发,外面的世界已是一片雪白,雪花还在轻轻地落着,在地面、窗棂、路灯上跳着它最引以为豪的舞蹈。背完书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我们还在不断重复着可能考到的内容。这时雪已停,道路两旁树已经披戴好银装,庄重肃立,好像在为我们两个即将上考场的人送行,耳边偶有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天地间蓝白交融、凝结,寒冷而清新的空气,钻入我的鼻孔,进入被知识填充得混乱的大脑,我忽而清醒了起来,振振精神,那天我们完成了大学倒数第二场考试。
再见到雪,已经是入职半年之后了,那年的寒假,因为疫情没能回家,我们这些新入职的人都住在学校里。还记得那天落雪是下午,到了傍晚雪积起来了,这么久没见到雪,心里还是颇有些欢喜,便和一个关系要好的同事约着去操场上打雪仗。玩的时间不长,同事说太冷还是回去吧,我并没有尽兴,执意要自己再走走。偌大的操场上,只我一人了,我仰头看着雪花们漫天飞舞,它们仿佛被下达了什么样的命令一般,从天空奔向大地。它们到底是被谁安排的呢?为什么要从高高的地方坠落?为什么要以洁白和晶莹之躯沾染人间灰尘化为泥泞呢?雪不语,继续纷纷攘攘奔落下来。那么我呢,我为什么来这里?我的方向呢?我在教学楼和操场之间的小路上来回踱步,思考着,再抬头时学校旁的小区里正是万家灯火,心里不尽枨触,却又是一片茫然。
今天,时隔一年之久,我又见到了雪,傍晚走出单元门,映入眼帘的一切事物,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耳边传来了孩子们欢乐的嬉戏声,他们追跑着,一个一个雪球包裹着孩子的快乐被团起,击中在另一个孩子的身上,许多大人也加入到这场愉快的游戏中,空气中满是快乐的味道。
我独自一人踏雪而行,路边的一个个石墩被雪覆盖,像是带上了一个厚厚的绒毛帽子,它们安静地伫立着,像是排排坐的小娃娃。松树、灌木上也满是积雪,像是雪顶咖啡上面的那一顶冰激凌一样。被雪包裹的一切不知怎的让人觉得颇有些可爱,我时而抓起花坛边的雪抟成个雪球,时而踩在无人经过的厚厚积雪上,这软软的雪也让我感到快乐了。这时又一些问题萦上了心头,为什么人们都期盼下雪呢?为什么雪让我们感到了快乐呢?转念一想,可能是因为雪覆盖了世间的一切棱角吧,被雪覆盖的地方总是那样的圆润可爱,挡住了那些尖利的锋芒,让世界变得柔软了起来,随即也唤起了我们心底的柔软,唤醒了深藏心底的纯粹的快乐。
我一边思索着,一边继续往前走,经过了学校前的十字路口。路灯下,雪纷乱飘零,这个极富有故事性的镜头,瞬间让我思绪万千,一切关于雪的记忆被勾起,继而涌上心头。一路上我看着被雪覆盖的树,被雪覆盖的路灯,被雪覆盖的街道,以及被行人和车辆压出的一片片泥泞,看着这些和以往相似却又不同的一幕幕,我感到清醒而又凌乱,清晰而又混沌。
快走到地铁站附近,人多了起来,有刚下了班步履急促急于归家的人,有边看雪景边聊着天回校的大学生,有拉着行李箱伫立等车的人。雪穿插在这些行色匆匆的人中间,继而向地面奔落,我忽而又想起了那年在操场上看雪萦绕心头的那些问题——它们的命运到底是谁来安排的呢?为什么要从高高的地方坠落?高架桥上,列车疾驰而过,划破雪天相融的宁静,高架桥下,车辆人群穿梭如同被上了发条的玩具士兵,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行。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的方向呢?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比以往清晰了些,又仿佛并不那么清晰,我难以用笔描述当前的思绪。只是在混乱间,耳边隐约响起了那首以徐志摩的诗改编成的歌曲——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时隔一年,我似乎已经放下了当年没有考研的心结,在一个陌生没有归属感的城市里,在一条从未想过会涉足的人生轨道上,在一个浇薄的世道中踽踽独行。我似乎在逐渐的摸索清楚人生方向,接受着我的宿命,就像那奔落向地面的雪花一样,我想这可能是宿命的安排罢!
不知明年的此时还会不会下雪,我会不会还在这条街道上徘徊呢?还是像雪花一样找到了方向呢?我的宿命终将把我指引向何方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继续前进罢了。
作者简介:
韩若昀,天津人,居住在北京。热爱文学,希望用平和的心感受世界,用写实的笔描述世界,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曾在《枫叶诗刊》《今日头条》《中外诗人》上发表个人作品。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