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记忆》之三十
文/于淑芹 诵/梦锁清秋
在一九六六年的“文革”大串联期间,让我这个乡村长大的孩子可长了见识。
我从杭州回家途经上海,为了等船票,在上海住了五天,我们一行五人小分队游历了大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
去了南京路步行街,那条街人多得摩肩接踵,那条街商铺林立,大楼高耸,商铺的货物琳琅满目,让我目不暇接。货物特别全,特别多。我们没有钱,只是看,不买东西。
我们住在上海的驳船公司,离黄浦江很近,白天和晚上都去江边游玩。江上船只几乎布满码头,货轮,游轮,载人的客轮,各种船只都倶全,还有外国的船,上海是著名的港口。每天来往船只不知道有多少。到了晚上,夜景更是美不胜收!灯火通明,江面上波光粼粼,岸边的灯如白昼一般。夜游的人很多很多,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
我们去了“虹口公园”,那是纪念鲁迅先生的纪念馆。有一座鲁迅的雕像,是坐姿的,表情端庄严肃,那短胡须,那目视远方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在纪念馆里看到了鲁迅先生的遗物,有他的著作多部。我非常崇拜他。在中学课本里学到他的文章颇有印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祝福》,自己又读了《狂人日记》,《孔乙己》等篇章,文中人物栩栩如生。文章传达的思想,也是哲思满满。我记忆犹新的那句“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一直鼓舞我一生,都奋力向前,战胜了人生的许多困难。
我们还去了著名的“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动物园”等著名地方。等驳船公司的接待员买到了船票,我们就乘“大庆十七号”船回大连。
我们是下午乘的船,经过一夜的航行,才到大连。我们在船上看到了大海的无比壮阔,船在风平浪静中行驶时,我们就像坐在屋里一样,感觉不到船在走,非常舒适,看大海,看海鸟在海面上飞翔,看大海跟天相接,一望无际。到了傍晚,体会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那美好的心情无与伦比。
等船行到晚上,到了公海那一段,海上起了大风,需要去避风港,等大风过去才能行驶。船在大海上,一颠一簸的,我们可就难受极了。我捧个塑料袋,呕吐不止,几乎都把肠子吐出来了。吐到就是水了。那大海的浪一浪高过一浪,向船上打来。我看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气势,真是惊涛骇浪,无风三尺浪,有风一丈还要高。我们看到了海中的大鱼,露出脊背,成群的鱼跟着船游。还有成群的海鸟在海面上飞翔。就想起了高尔基的著名散文诗《海燕》的詩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那情景再现眼前。
我们看到了海上的日出日落的美景,也经历了一夜一天的海上狂风巨浪的考验。日后似乎什么困都不算事了。也体会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格言的涵义。一个人如果心胸似大海一样开阔,就没有容纳不了的人和事,好的,坏的,都能包容。有了包容万物的心境,就没有任何烦躁和苦恼,总是乐观对待所经历的人和事。
在公海还看到外国人的船只,挂着他们的国旗,跟我们打招呼。我们的船也悬挂着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在船上迎风招展,煞是好看!
我们的船下午到了大连,因为在避风港耽误了几个小时。那时是十一月份,我们都穿得单薄,没有停留,就直接乘火车回各自的家了。
这一次海上旅行让我大长了见识,增加了胆略。这一次“文革”大串联,让我看见了更广大的世界,见证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的现实。更鼓起了我读书的劲头。立志不辜负党和毛主席的培养,做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2024年12月4日
作者简介
于淑芹,原吉林省伊通县人,一九八六年调入长春市六十二中,任语文教师。已退休。高级职称。爱好广泛,有文学,朗读,音乐,歌唱,养花,詩书为伴,花为友,喜欢太极拳和健身运动。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书苑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今日头条》《视频号》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2023年12月荣获《韶华杯》第六届全国诗词朗诵大赛三等奖。有二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