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
文/帅泽鹏
离开老家澧水湖畔的农村已近40年了,我常常想起那些和乡亲们在一起有滋有味的劳动场面。
车水,便是其中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最怀念的。可以说,它是乡村里一个活跃的小舞台,也是一道说不完的话题。
那还是人人叫社员、做事兴工分的时候,车水是我们那里一种常见的农活,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车水的工具叫水车,水车是木制的,有叶子、水箱、车轱子、架子和木杠等,三人用,也有四人用的。人只要将双手扶住胸前的横杠,两脚在车轱子的堡子上不停地用力蹬,一片片神奇的叶子就会悠悠转动,把水从水箱里乖乖带出来,在飘飘洒洒的水珠中流向前方。
每遇海拔高点的田地缺水需要灌溉或者沟渠、农田水涝需要排渍时就会用到车水。
在当时,车水应该说是一件比较轻松的活,很多人都喜欢干,因为劳动时不用下水,可以穿一身干净的衣服,而且是轮班,能间隔休息,但往往是那些和生产队长关系好的人或者年纪偏大的人或者是来了“那个”特殊情况不能下冷水的女人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不过,这里面也有欺假,就说妇女们吧,大有谎报军情的,经常编造自己又来了“那个”,成了车水的常主儿。嘴巴比较泼点的刘堂客为了多揽车水的差事,欺负生产队长是男的,不好意思问她,不敢怀疑她,就曾经在一个月里三次说自己来了“那个”,落得一个天大的笑柄。
车水时是可以兼顾其他事的,譬如相互讲讲白话:天南地北,屋里屋外。个人想想心思:生儿育女,过年过节。这些都虽然正常,但精力过于分散也会出问题。有一次,安儿就是因为想女朋友想得入了迷,结果两只脚忘记动了,硬是从水车上劈啪掉下来,摔了个嘴啃泥,让全队的人笑了半年好的。大凡车水时只要年轻的堂客们占多数,就非常热闹,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有时下车歇息了,她们也闲不住,还要三五成群把挑逗她们的男色鬼摁倒在地脱裤子取乐呢。当然,她们的存在也显得格外美丽,穿戴鲜艳,长发飘扬,都努力展示着各自的漂亮与妩媚。
我读中学时就学会了车水,那是一些星期天和假期参加劳动的收获。大概是自己年龄还小的缘故,队长曾多次安排我去车水。记得刚开始,一些大人们使坏,故意逗把,还没等我上车站好,他们就急忙加劲,把个车轱子蹬得飞快,吓得我眼冒金花,慌张中怎么也合不上节拍,一步蹬错,马上大乱,后来只好把整个身子悬空起来。出尽洋相不算,两腿被撞得青红紫绿,惨不忍睹,一连几天都还隐隐作痛。好在经过几次摔打,我也渐渐成了年轻的老把式,里手得很了。
车水是个集体活,讲究的是合作,需要共同出力才能完成好。实际上也有人为了偷懒,会动歪脑筋,搞点小名堂,麻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30多岁,个子小巧,他一上车就会把大半个身子的重量靠在横杠上,只让一点点脚尖尖接触车轱子的堡子,有气无力地顺着大家的速度做着蹬的样子,其实根本没有用什么力。没多久,大伙儿就发现了他的这个秘密,当然免不了遭到同班人的数落和谴责。可他竟然还不肯改,于是别人都不愿意与他在一个班。再后来,他就在车水这个行当里永久的下岗了。
车水要喊槽的,也就是数数吧,或许是干瘪瘪地数一二三四五乏味,实践中人们就想到了要伴着曲调儿哼,于是喊槽就发展成宛如唱一首动听的歌曲。比方:“一个嘿一罗荷伙,又有一个呢二呀哟荷伊……”每槽喊到一百为止,也就是车叶子在水箱里面转动一百个圈即为一个班,停下来换下班人马上。喊槽一般也是轮流转的,但又不是人人都可以喊得好的,这需要悟性,甚至还要有点音乐细胞。有的人喊槽高高低低,有轻有重,听了觉得舒服,而有的人就喊得难听死了,鬼哭狼嚎,使人遍身起鸡疙瘩。所以,那些喊槽喊得好的人总是多次受到别人的尊重,一声“请您帮个忙喊一下”,他(她)就会不客气地喊起来,很是自然。
队里喊槽喊得最好的要算满爹,这也是大家公认了的。满爹当时人到中年,胖胖的,一脸红肉,蛮有精神的样子。满爹喊槽很有特色,具有音乐韵味,他几乎不是在喊槽,而是在唱一首来自深山老林里的原生态民歌,那么清新,那么圆滑,那么优雅。特别是每次喊到那个尾子的拖音,弯弯拐拐就象是从多种乐器里发出来的声音,美妙极了。加之他的声音洪亮,穿透力强,即使是隔上一里路远距离也能听到。总之,他一喊槽,路过的人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侧起耳朵细细品味那来自满爹口中的槽声。车水的人好像就受到了感染,心情尤其舒畅,整个干劲就大些。久而久之,队里车水的人都把满爹喊槽的腔调当成样板模仿,逐渐都有他的那个味道了。
槽起槽落,水来水去。因为湖区的地势平展,水很少有落差,所以在那个抽水机特别希罕的年代,水车固然就显得很是常见。春夏秋冬广袤田野上都有林林总总车水的场面,车水的歌声和车水的故事。
车水是湖区水乡的一道道风景,车水的人更是一幅幅绘声绘色的水彩画。
现在,我的老家几乎见不到水车了,当然也就不存在还有那些原汁原味的车水风景。我似乎生出阵阵遗憾,却又有一丝欣慰正从心底徐徐泛起……
作者简介:
帅泽鹏,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常德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凤凰网》常德记者站站长。已在《词刊》、《芙蓉》、《北方文学》、《天津诗人》、《农民日报》、《湖南日报》等全国各级报、刊、台、网发表了文学作品近千件,由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了诗歌集《抒情的天空》、报告文学集《青春的答卷》等6部文学专著。先后有诗歌《我的祖国》、《我们不分离》、散文《青春无悔》等作品共100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及全市的比赛奖)。
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我们尊重您的每一次来稿,承诺每稿必复。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大赛为期一年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入选作品会择优按顺序在大赛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大赛作品集。 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九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2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微小说多篇(每篇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参赛限投一次作品,请您挑选您的最满意作品参赛。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入围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依等次颁发相应获奖证书,镌刻名字的奖杯和奖牌,获得者将获得高档英德红茶套装。 赞助商: 英红九号!中国三大红茶之一,温性红茶,浓郁芳香的甘蔗甜醇香,口感浓爽甘醇,满口甘蔗甜醇香持久不散,茶客最爱!欢迎广大朋友联系咨询:吴生18819085090(微信同号)诚邀更多赞助单位赞助本大赛,有意者可以邮箱联系。 自费出版事宜: 如有书籍出版意愿(诗歌集,散文集,小说集等作品集) 出版方式为国内书号,国际书号,内部出版,任选其一。 请将您的书稿及联系方式投稿至 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文学翻译征稿启事: 如您有诗集,散文集,小说集等文学作品集或者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需要翻译,您可以投稿到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专业文学翻译,价格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