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难忘的记忆(六)
文/朱海明 诵/淡淡的茶香
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并且享誉“东方艺术之花”的戏曲剧种,其影响是重大的深远的,那些最广大的没什么文化甚至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就是通过戏曲了解了中国历史,进而提高了辨识善恶美丑的能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收音机里听到棋圣陈祖德的自传文学《超越自我》的连播,他自称为“国粹派”,是因为他爱好京剧。我这才知道,京剧是国粹,爱好京剧的人也就是国粹派,其中也包括父亲和我啊。
我的家乡抬头营,人们对戏曲的认知熟悉和依恋也是当然的,也有不少人研习她,使之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之。所以1956至1958年抬头营就有了评剧团,我姨母侯桂芬是主演之一,工青衣。另一位是女小生李玉霞,她母亲是我爷爷的干女儿,她管我父亲叫舅,我叫她表姐。
父亲属于高一级的戏曲爱好者,他有很多唱本儿,什么“洪羊洞”“孔雀东南飞”“空城计”等,后来知道,“洪羊洞”是京剧传统剧目,讲的是杨家将孟良和焦赞到北国洪羊洞盗取杨继业尸骸的故事,许多京剧老生都演过这出戏。“孔雀东南飞”则是演绎东汉末年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故事,取材于著名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空城计”是三国戏之一,是老生主演的著名剧目。看来,父亲不仅爱好京剧,他涉猎的文史知识也相当广泛啊。
父亲也是中华戏曲的优秀宣传员,他经常拿个小板凳坐在炕沿儿下,给母亲念戏文。母亲坐在炕上一边纳鞋底,一边津津有味儿地听,我猫在被窝里出神地望着他们。一次,父亲念的戏文是白玉楼画画儿,剧情大意是,古代女子白玉楼通过画画儿向世人倾诉自己的不幸,遣责见异思迁的丈夫。父亲念得投入动情,30出头儿的年轻母亲停了手中的活计,听得泪眼汪汪。
八十年代我家有了电视机,经常播送戏曲节目,爹也因此过足了戏瘾,五弟海军也爱上了京剧,一定是受父亲的影响。普通百姓的父亲,竟影响两个儿子成了国粹派,不简单啊。
我一生最遗憾的,没能带着父亲去北京,到剧场看几出实实在在的京剧演出,也不枉了他一生“国粹派”的清名啊。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
主播: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茶韵文学诗社》《海岸诗歌金牌主播》《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