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路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4.11.20日15时48分一16时15分作
人间之修行,其路漫漫。如今想来,时时是修行的机会,处处是修行的道场。一言一句,举手投足是修行的践行。人间有句话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其实,修行之初,这种心态是必须的,凡事就是毕恭毕敬,谨小慎微。而行修成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其实,修行的路上,首先修的是心,心是修行的关键或者说是核心部分,起心动念的司令部。人一生到低要干什么?终极目标是什么?这个追求的出发点就是“心”。从心产生念,也叫念想,或思想。大多数人一辈子考虑好这个问题,很是可惜!只为当下,只为当世。当也有很多钱,不愁吃,不愁穿,再为儿孙留下一些财富。这恐怕是一般人的想法了吧?一生做个诚实的人,不偷不抢不说谎,这应该是另一种朴素的想法了吧?
修行,说白了,在人间做个好人。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同事,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勤俭节约等等。什么叫“行”?就是要有行动,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的人说,人又能怎么样呢?人生百年,不就是人生今世的彼岸吗?
懂得高维的人发现,人生百年,这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因此,有宗教信仰的人,把修行的目标远远不是定位在今世,而是向更高的目标去修。这个目标促使人去严格地修行。不这么修,也不达标啊。
修行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是一种律己的行为,是一种恒心笃定的践行。自古以来,凡是修行的人,都是有担当的人,有大爱的人,正义的人,仁义礼智信的人,耐得住寂寞的人,认为吃亏是福的人,一种水利天下而不争的人。一种看淡,看开,看透的人。一句话,一种悟道开悟的人。
修行无小事,事事皆修行。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