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述考
图/作者提供
2024.11.18日16时27分一29分作
今日又将暮,落叶归何边。望尽天涯云寞寞,谁来管人间。
冬风已无语,心知甲辰年。一年一度又将尽,岁月将谁怜。
文/孙述考
图/作者提供
2024.11.18日16时41分一45分作
万物都应自修渡。
冬暮咏怀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4.11.19日16时20分一24分作
文/孙述考
图/作者提供
2024.11.19日7时48分一5时56分作
早上在操场上晨练,遇到两三个同事。与甲同事谈,只听他讲他如何去支教,如何评职称,如何教学生。没有其它话题。说到委屈处,我便安慰他想开点。与乙同事谈,就谈周末和学生们,现在都成老板了。如何去喝酒,在哪喝酒,学生们赚多少钱,有多少人脉关系。与丙同事谈,就谈教育上的问题,社会上的问题,国际形势等。丙同事讲,就喜欢跟我谈。与丁同事谈,我就谈人生修为,谈宇宙观,谈高维与人,谈因果世界的现象。这就是人的格局。古人说:“夏虫不可语冰也,井蛙不可语天也,秋虫不可语四季也。上等人语上也,中等人语中也,下等人语下也。”
人的一生,从事某种专业,不代表不思考专业以外的事。为个人生计,不代表不思考国计民生。顾小家,不等于不去思考大家。人生活在一个城市,一个街道,不等于不关心国家的兴衰变化,世界的格局形式,地球的气候变化,宇宙的循行规律以及人与宇宙的联系,因果世界的轮回规律。如果不去思考这些内容,拘于一域,专于一维,人生很难去修行,很难做出大成就。爱因斯坦、钱学森与杨振宁都是科学家,但他们越研究越认为“宇宙的造物主是存在的”。“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信不信,事实不会改变。
中国古代是人神共处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文明一次次达到巅峰。自清朝统治中原以来,西方传教士不断篡改中国文化,销毁中国古籍,但中国祖先为什么要把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的文化埋入地下,因为,祖先们认为,这是保存文化的最悠久的方式。早晚有一天,他们的子孙后代会挖出来,进行研究。
昨天看了一句话:“当你身边的人都仇恨你的时候,才说明你太优秀了!”是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你平平淡淡,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哪有那么多人嫉妒你!刀郎二十年前不就是被音乐界排斥打压吗?也他的弟子云朵都去闹事,与他解除合同。鲁迅生前,不是他处处树敌,而是他在文学作为武器与旧势力,旧思想战斗。但他去世后,万人送行,名人扶柩。
社会进步,不是所有人都是前进的一员。而是少数杰出的、优秀的人在引导。是少数人为人类去思考,为国家去分忧,为民族去战斗。绝大多数的人是前进途中的受益者。
历史的记录者是时代的胜利者。“胜者王候败者寇”。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了伟大的华夏文化,但被后人误解了几千年。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忠于汉室。一部《三国演义》坏了他的名声。所以,我们读历史,要学会有批判性的思维,有辩证的思维,不能人云亦云。孔子是伟大,是儒家圣人。但孔子思想是为谁服务的?他一生的目的是想践行什么思想?东周即将灭亡,战国风云巨变。孔不想“克己复礼”,回归东周政权,从历史学家角度讲,这叫历史复辟的思想。他教的学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一味地追求“学而优则仕”,所以,他教育学生,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至于,他晚年,迫不得已,在学生的劝说下,弃政从教,开设杏坛讲学,教“小六艺”,使以殡葬文化为起源的儒家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汉朝董仲舒“独尊儒术”说明了儒家思想的狭隘性。其实,对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恰恰是道家思想、墨家学术以及兵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孔子沿用周朝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是中国历史上代代正宗的统治阶级统治社会秩序的思想,所以,受到历代朝代帝王的尊崇。凡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修为的人,在古代称为圣贤。如孔孟、如老子、如王阳明、如曾国藩。修练成佛成菩萨成仙的人,大有人在。如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布袋和尚、八仙等。人世间只是地球之上的一个最突出的、最聪明的物种。地球上有万物。地球又是宇宙的一星球之一。宇宙不仅仅是人所能见到的三维,而是一个多维世界。真正的哲学思想不能否定多维世界的存在。世界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如果理解了地球与宇宙是多维的,人就知道答案了!人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人的寿命不及一粒砂子。人渺视万物,而很多方面又不及万物。人宰杀动物,而因果世界又让人成为冤家债主。世界就这么不可思议。修行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一切就会明白了。不是不可思议,而是举一而反三,见其因而知果了。
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总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4.11.18日
一、师父关注弟子及家人健康
最近一段时间,师父对东北吉林、山东济宁、河北唐山、山东青岛六名弟子及其家人的健康进行了倾心关注。实际上,这样的关怀不仅限于这段时间,而是多年来一直如此。不仅国内的弟子,还包括海外的弟子。尽管这些健康问题中有些只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但更多的是关乎身体健康的大病急病。
二、东北吉林的弟子
目前,东北吉林有五名弟子,其中四名是女弟子,一名是男弟子。最近,有三名女弟子需要特别关注,她们的年龄分别为七十岁和两位六十多岁。师父指导她们分别成功调理了以下问题:
1、胃胀胃痛:一名七十岁的女弟子,胃胀胃痛多年,师父指导她进行特定的按摩和呼吸练习,仅十五分钟就见奇效。
2、血糖高:一名六十多岁的女弟子,血糖一直偏高,师父指导她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一次调理后,第二天测试血糖明显下降。
3、股骨头周围疼痛:另一名六十多岁的女弟子,股骨头周围疼痛难忍,师父指导她进行特定的穴位按摩,当场见效。
三、济宁的女弟子
济宁的女弟子也接近六十岁。前些天,她的丈夫心脏刺痛不舒服。弟子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请求指导,但她的丈夫任性,坚持要去医院。结果,进了急救室四天四夜,与家属隔断,无法活动,不能相见。他在急救室里被五花大绑,插满了仪器,吃饭也只能由家属送到护士手中,由护士喂食。有时,饭刚吃一点点,又端出来了。弟子细心等待,焦急万分。在这段时间里,师父和弟子经常交流,弟子有问,师父必答。师父成了她在健康指导方面的最大靠山。
到她的丈夫从急救室转入普通病房,如何康复、如何饮食、补充营养等问题,弟子都向师父请教,师父一一给予了指导。由于在急救室四天四夜,他的一侧胳膊打点滴,另一侧用重物猛压血管十二小时。进入普通病房后,他的两只胳膊发紫发麻发凉,很不舒服。弟子再次给师父打电话,师父一一给予指导,当晚就见效了。弟子又照顾饮食,用所学的神经导能疗法进行调理。她的丈夫出院后,直接上班了,没有在家休息。
四、河北唐山的女弟子
河北唐山的女弟子是一名医生。她的儿子从十三岁开始患病,今年二十岁了。因为有病,无法继续上学,每天依赖西医的安眠药。了解情况后,师父非常心疼这个孩子,指导弟子采取相应的措施。弟子按照师父的要求进行调理。第二天早晨六点左右,孩子神清气爽,非常愉悦。当天下午四点,他骑电动车出去玩了。这个孩子从精神恍惚中清醒过来。晚上,他对弟子说:“玩游戏没有意义!”这是他第一次对游戏有这样的认识,弟子非常惊讶。
五、青岛的女弟子
青岛本地的一名女弟子,虽然看起来很年轻,但也五十多岁了。她上周联系师父,说她的78岁的父亲最近大便呈棕褐色,医院诊断为直肠癌。女弟子说:“听到这个结果,头都晕了!”师父对她说:“不用担心害怕!”上周六、周日,师父派四期的女弟子上门用神经导能疗法为她父亲进行康复调理,并现场指导。经过有效调理,她的父亲昨天下午大便就没有血了。弟子在微信留言中不断感谢师父。师父又指导她用神经导能疗法调理儿女的发烧咳嗽,均不用针,不用药。今早(11月18日),她回复师父,两个孩子不再发烧,只是还有些咳嗽。弟子在微信中留言说:“感恩师父,在师父您的指导下,让我们全家受益!”
六、加拿大的女弟子
一个月前,师父加拿大的女弟子,也六十多岁了,是一位《白蛇传》的女作家和女演员。在北京突然心脏不舒服,立即给师父打了电话说:“医院建议她做心脏搭桥,但她不想做!”弟子问师父:“师父,您指导我!”师父接到弟子的求助电话,立即进行了回复指导。不到一个小时,弟子给师父来电话说:“师父,我感觉心脏好了,感恩师父!”第二天,弟子回到了天津,一切恢复正常。
七、师父的责任与关怀
这些年来,面对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弟子,师父记不清到底指导了多少“健康隐情!”作为神经导能疗法的创始人,作为弟子的师父,在弟子们个人或家属、亲人有健康问题时,师父是弟子们最大的依赖与靠山。弟子们与他们的家人安康,师父就心安!
师父的关怀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健康指导上,更体现在对弟子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无论是小病小痛,还是大病急病,师父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帮助弟子们度过难关。这种无私的关怀和帮助,不仅增强了弟子们的信心,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在未来,师父将继续秉持这一理念,用心关注每一位弟子及其家人的健康,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弟子们也纷纷表示,将在师父的指导下,继续学习和传承神经导能疗法,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幸福。
智慧之光 心灵之旅
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总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文学杂志社社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4.11.19日
一、早晨操场上的对话与人生的格局
清晨的阳光洒在操场上,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在这个宁静的早晨,师父与几位同事的简短对话,不仅丰富了师父的早晨时光,也引发了师父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与甲同事的对话:职业发展与生活琐事。与甲同事的交谈开始于他近期的支教经历。他分享了自己在评职称过程中的一些波折,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更好的沟通。甲同事的话语中透露出些许委屈,师父安慰他要放宽心态,毕竟每个人的职业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甲同事的谈话内容主要集中在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琐事上,虽然这些话题很实际,但也显得有些具体和琐碎,缺乏对更广阔世界的关注和思考。
与乙同事的对话:师父遇到了乙同事。聊起了周末的聚会,尤其是那些曾经的学生们如今的状况。乙同事提到,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了老板,他们在不同的城市里喝酒、社交,收入颇丰,人脉广泛。乙同事的话题涉及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地位,显示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但依然局限在具体的人和事上。这次对话让师父意识到,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可能,但同时也需要面对现实的挑战。
与丙同事的对话:接下来,师父与丙同事的交谈则更加深入。探讨了教育、社会问题和国际形势等多方面的内容。丙同事说,他最喜欢和师父聊天,因为每次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新知识。对话涉及到了教育改革、社会公平和国际政治等多个领域,显示出了对宏观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这种对话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让人感到思维的碰撞和启发。
与丁同事的对话:最后,师父与丁同事的交谈最为抽象和深奥。谈论了人生修为、宇宙观、高维与人以及因果世界的现象。丁同事的话题涉及到了哲学、宗教和科学等多个领域。他提到,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钱学森和杨振宁,他们的研究越深入,越认为“宇宙的造物主是存在的”。这种对话不仅让人感到思想的升华,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人的格局
这些对话让师父深刻体会到,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关注点和思维方式。正如古人所言:“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天,秋虫不可语四季。”甲同事的谈话内容集中在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琐事,乙同事的话题涉及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地位,丙同事的话题涉及到了教育、社会和国际等多个领域,丁同事的话题则涉及到了哲学、宗教和科学等更为抽象和深奥的领域。
三、人生的意义与思考
人的一生,从事某种专业并不意味着不思考专业之外的事。为个人生计奔波,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顾及小家,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大家。生活在某个城市或街道,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国家的兴衰、世界的格局、地球的气候变化、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与宇宙的联系和因果世界的轮回规律。如果不去思考这些问题,局限于一隅,专注于一维,人生很难有大的提升,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
四、科学与神学的交汇
科学和神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科学帮助我们理解物质世界,而神学帮助我们理解精神世界和更高维度的存在。爱因斯坦、钱学森和杨振宁等科学家的研究越深入,越认为“宇宙的造物主是存在的”。这种观点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认知,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五、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是人神共处的时代,文明一次次达到巅峰。尽管历史上有许多文化被破坏和篡改,但中国祖先的智慧和远见依然保留在地下,等待后人的发掘和研究。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现了中国祖先的智慧和远见。
六、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贡献
社会的进步,不是所有人都在前进,而是少数杰出的、优秀的人在引导。是少数人在为人类思考,为国家分忧,为民族战斗。绝大多数人是前进途中的受益者。 因此,读历史时,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不能人云亦云。
七、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是伟大的儒家圣人,但他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孔子一生的目的是“克己复礼”,回归东周政权,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这叫历史复辟的思想。尽管如此,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思想。
八、修为与多维世界
修为的人,在古代被称为圣贤。如孔孟、老子、王阳明、曾国藩。修炼成佛、成菩萨、成仙的人,大有人在。如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布袋和尚、八仙等。人世间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最突出、最聪明的物种。地球上万物繁多,地球又是宇宙中的一颗星球。宇宙不仅仅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维世界,而是一个多维的世界。真正的哲学思想不能否定多维世界的存在。世界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如果理解了地球与宇宙是多维的,人就会找到答案。
通过这些早晨的对话,师父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格局不仅取决于我们关注的具体事务,更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思考。只有不断拓展视野,思考更广阔的问题,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愿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抬头看看星空,思考那些超越日常的宏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