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小城
作者;清涧叶子
坐落在秦岭以南的汉中是一座安静的小城,走进汉中风景优美气候温润,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养育了肥沃的汉中盆地。虽然没有其他大城市的繁华,近年来汉中以腾空出世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目光,天汉楼,一江两岸、拜将坛、诸葛古镇、南湖、龙头山、和汉中高铁站,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里,被誉为全国十大养老城市之一的汉中,在我眼里是一个要多美就有多美的城市。
八十年代初期没见过火车的我第一次踏上从西安通往汉中的绿皮列车,翻越秦岭途经无数个隧道群,近十个小时终于抵达汉中,出站台口时,虽然不是很大的火车站足以让我感觉见了大世面,初见灯火辉煌的汉中,让我这个在陕北农村长大的放羊娃顿感这是一座天堂般的城市。
虽然那时的建设无法和现在相比,放眼望去车站的道路两旁是绿油油的水稻,稻田蛙鸣阵阵汇集成一副美妙的交响乐,给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增添了无限的美,看惯了山峁上成片高粱的我,头一次这么近距离从绿油油的稻田边过真是开了眼见,头一次亲眼见水稻,才知道水稻成熟脱壳后就成了白哗哗的大米。
我成了这个城市的一员,后来有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在这里生活工作到退休,在这座城市里整整生活了四十个年头,这几十年的光阴里欣然接受着各个季节给我的馈赠,享受着这块沃土赐给我所有的美好,也目睹了汉台的飞速发展,在这座城市和同事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和谐相处,也早已把自己融入到这个充满温馨美好的精神家园,汉中是我家。
发展最快的要数交通通讯和天然气的疏通,时序更迭岁月匆匆,抚今追昔四十载已过,再次驻足不禁感叹,每当踏上去西安快速飞奔的高铁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八九十年代乘坐火车的情景,那个时候每天安康至西安只有一趟列车,路过汉中站只停留三四分钟,站台小乘客多,汉中站上车的旅客基本习惯了爬窗而入乘车,否则上去晚了没有座位,我亲眼目睹有的人没上车开车时间到了,鸣笛声中,乘客眼巴巴望着列车飞驰而去,无奈中只好去窗口退票
清楚地记得那一年六十多岁的舅舅头一次来汉中看望我们,回家时买好了汉中到西安的火车票,上车的那天担心舅舅年龄大行动迟缓,从车厢进的话又害怕时间紧人多挤不进去,无奈叫了几个年轻后生和我们家人一同送舅舅上车,等到列车停下的刹那黑压压挤了一堆人,从车厢门进入那是根本没有希望,站台乱成一锅粥,有不少车厢的玻璃窗是开着的,车停稳的瞬间只见许多人从车窗外往进爬,眼看开车时间快到了,慌乱中后生们抬得抬推得推将我舅舅从玻璃窗推进车厢,然后把行李从玻璃窗塞进去,爬车窗上车的了都是被推或者抬连推带滚进去的,我舅舅被簇拥着总算进了车厢,看着站在车里满头大汗的舅舅,汗流满面的后生们好似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
其他的被隔在窗外喊的,叫的,骂人的那场面真的就像在逃荒,一个被夹在玻璃窗的中年男人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车上的人往下推,下面的人往进推,把那个人夹在窗玻璃中间正所谓两块石头夹一块肉,大概就是这感觉。还有递行李的嫌他挡着窗子,干脆抡起拳头在屁股上猛捣,嘴里骂着:“你给老子往里走不走”?那个时候如果有手机的话,把这个精彩而纷乱的场面拍摄下来,一定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是我见过最刻骨铭心最难忘的上车场景。
时过多年西汉高速公路得开通,给汉中人带来了无限的方便,从高客站坐汽车到西安只需四个小时的时间,记得刚开通那时,往返与西安到汉中的人们开心到极点,到西安由原来的十来个小时的火车变为四个小时的高速汽车,当天可以打个来回。潮水般的人流涌来汉中旅游,每到周末前进路夜市的面皮和粉皮摊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7西成高铁的开通运行从汉中乘坐高铁到西安仅需要八十分钟就可到达省城西安。自此“千年巴蜀梦,今朝终至成。”这是划时代的一刻,西成高铁“熊猫号”缓缓驶入汉中站,此刻,汉中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飞速发展的小城如今告别了蜂窝煤和块煤火炉取暖的时代,天然气的开通给老百姓来带了极大的实惠,取而代之的是地暖代替了火炉,取暖和做饭方便快捷又卫生。
如今的火车站道路开阔,当年道路旁的稻田早就成了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几乎认不出当年的模样,古老而年轻的汉中正在腾飞着!
是的,我是一个异乡人,我爱汉中的朋友像家人一样的以诚相待,让我这个异乡人无论身处哪里,都有一股暖流在温暖着我,我爱汉中交通便利高楼林立,我爱汉中的自然风光,爱这里碧绿的江水和众多名胜古迹。
汉中,您对我不薄!汉中,您是我的福地!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清涧•叶子,陕北清涧人,陕西省散文学协会会员,汉中市、区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西南商报》《三角洲》杂志《乡村经典散文》《延安日报》《鄂州周刊》《汉中日报》《中国诗乡》《路遥文苑》《衮雪》《清涧史志》《读书村》等网络杂志。现居住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