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70)》「向未来挑战」(1748辑)

晨间寄语
不觉间,历史,给我个人的印象既有规律、又在规律中被印证。对此,只是个人,因为话题不同,自然影响观点,还是那句话,不与谁争。
我看到一位活了126岁的老人的报道,她经历了清朝、民国、和现在的社会,6代同堂。其报道属于长寿热闻,家族村中的典型。这位老人跨越了18、19、和2000三个世纪,少有的范畴。如果没有报道,便无人知晓。而我们这些生在上世纪中叶的人,一回头,也跨越了两个世纪,也算是幸运。按现代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条件,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现在的年轻人,未来跨越到下一世纪的,应会有一定的数量。那时的他们,讲述现在的故事,想来会有更高层面的见解。一代人恭维一代人,有客观原因,一代人评价一代人却不同,除了规律与现实之外,还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和导向。
我们听了一辈子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论,前苏联还没有解体,列宁和斯大林就几乎被否认了。时隔很多年,经过历史的沉淀,前苏联所有加盟共和国的人,又重拾列宁和斯大林,重温领袖的思想和主义,感觉那时的国家伟大、领袖英明。
我们也走过同样的路。我喜欢听现在亿万粉丝浓缩了的称谓:“伟人”、“教员”。这样的称谓有喜从天降的呼声,让所有人不仅心底里崇敬,还有山高水深的真挚感情。中国人有不一样,曾几何时,有人明目张胆地非议“教员”,就有人为之努力抗争,当有人让“教员”走下神坛时,万众的心里在滴血。金一南教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5周年的演讲中说:中国共产党在合适的时候选择了毛泽东,等于就是给中国选择了光明。
“教员”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伟人”,如神!
伟人的思想跨越了两个世纪,还将无限沿伸。伟人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检验和印让。金一南还说,遵义会议后的14年,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14年。实践证明,中国道路离开毛泽东思想,是行不通的。
历史是有轨迹的,轨迹需要佐证。中国人佐证自己的历史,不是一个世纪两个世纪,我敢说,“教员”的丰功伟绩千秋万代,其潜台词是佐证!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