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作者刘传德
世界是什么的?有说是物质的,有说是精神的;有一元论者,有二元论者;从古到今,争论不休。笔者通过几十年的观察与思索,书山觅胜,学海淘金,于自然中探索,终于发现世界是0的。在此陈述于下,以供大家指教。

一、世界是可以用数来表述的
古人们已经从数学的角度把对于世界的观点及其构造和认织世界的方法进行了一些令人兴奋的尝试,这给了我们无比巨大的启示,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把给人清新感的数学应用到哲学领域。一一世界的问题。使哲学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迷离纷乱的事物立体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几乎全部都在运作数学。数学的运用范围之广,运用能力之强,实在是令人兴奋。人们可以把数学这一工具毫不犹豫地拿来应用于哲学,来研究世界。所有科学的发展程度,无不与数学的渗透程度有着密切而重要的联系。所有科学的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全部是看它正确运用数学的快与慢。“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是否能运用数学,是其是否成熟的标志。”(1986年第5期《哲学研究》第66页)哲学是门科学,要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必须运用数学。
海王星的发现,法拉第的感慨,该使人把数学运用到哲学里去无可怀疑。麦克斯韦曾对法拉第提出把库仑定律、高斯定律用数学方法加以表述,法拉第表示怀疑。而当麦克斯韦把这些写成数学公式以后,法拉第在给麦克斯韦的信中深有感慨地写道:“你所研究的问题,如不用数学表示,在你的思想上还没有上升到科学的阶段,而不论你说的是什么。”同时对于万事万物,就是对于研究世界的哲学,我们总是应该胸中有数。胸中有数就是对事物数量方面地把握与分析。没
有对数量地把握与分析,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就不能作出完全正确地判断。那么世界在数量方面是什么的呢?我的回答是一一0!

二、世界是0的
在对于世界用数的解释中,有一元论者、二元论者。一元论者认为世界只有一种本原,或说其本原是物质,或说是精神;二元论者认为世界有两种各自独立,性质不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二元论未必是正确的 ;精神为世界的本原的一元论显然也不正确;把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的一元论强调的是物质的第一性,并不是在揭示世界的量。既然对世界胸中无数,也就不能完满地揭界示世界的本质。世界是0的,便可完满地揭示世界的本质。
事实上“0”并不是空洞的。仅仅认为“0”就是无,是空虚,完全没有意义的,可有可无的,那是不正确的。零不仅是无,而且是有,它集有、无于一身。为0度的物体并不是没有物温度,为海拨0米的地貌并不是没有高度;在物理学上的0度是-273摄氏度;在地图上,0度的地理纬度就是赤道。故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说:“0不是没有内容的,它是具有非常确定的内容的。”在数学上不可能没有0,在活生生的世界中也不可能没有由0表达的事物。因而认为0元论就是回避现实,是虚无主义,是可有可无的,是对0元论的错误的理解。
世界具有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世界是一个整体,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普遍联系着,又色彩斑斓地扑朔迷离地冲斥于世界。0元论说明了世界的三大基本规律是0的。也说明了世界是一个整体,具有多样性的,而且反映了世界的其他一切属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对立的双方统一于0内,并非统一于“一”内。这里的“一”指的是一个事物,而不是从量上在说明它。显然,对立的双方可以表示成+a与-a,而它们的统一便是【(+a)+(—a)】等于0,统一于0内,而不是等于1,2或其他任何数,统一于其他任何数1,2或别的数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说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它们都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着。对立统一中的“一”是对立的双方的外在规定,并不是它的质,也不是它的量。
质变量变规律同样是0的。因为某事物的量变化到一定程度时便发生质变,即变为新的事物。旧事物归结到0,新事物从0开始,又到0结束,再产生新的事物,是一个0到0的过程。质变量变规律是事物发生发展之时,该事物的量变为零,新事物的量从零开始,逐渐发展到新事物的质变而结束,使其量为0,再由0开始更新的事物。因此可以说质变量变规律是0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0的。因为任何事物总具有一定的量,而在所有的数中,只有0具有对任何定量的否定。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说:“零是对任何定量的否定的唯一的数。”而且迄今为止还不能找到其他任何一个数有零那样否定得彻底,迄今为止还不能找到也永远找不到其他任何一个数能对任何定量进行否定。显然在数中只有0是反映世界这一特性的唯一的数。对于定量a(a≠0)选定另一个非0的数1,a×1=a,并没有否定a,依然还是a;对于a(a≠0)与2,a乘以2等于2a,2a中有a的内容,就是对于a与b(b≠0),a乘以b等于ab,其间也有a的内容,没有否定a。而0否定了a,a乘以0等于0,其间没有了a的内容,否定了a。其间没有了a的内容。于是可以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为0的本质的现律。
世界是包罗方象的,内容是最丰富的,恩格斯《自然证法》中说:“0是具有非常确过的容的,并且它比其他一切数都具有更丰富的内容。”这就说明,在所有数中只有0才具有世界的这一属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数中什么数能反映世界的这一属性呢?思格斯《自然证法》中说:“零,它是和其它一切数都具有无限联系的唯一的数。”还说“自然界对于一切想象的数都提供了原型。”就是说数的联系反映的本来就是事物的联系。那么事物以0的方式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可以从那些反映事物的定理、定律和公式的联系中来领悟事物的联系。如图。

显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统一于0内。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大统一在这里得到了实现,且万事万物包含之内的大统一只有0才有可能。
世界是具有多样性的,而0也同样是具有多样性的具体数。
在所有数中,0也可以除一个为0的数得到一些不确定的数,即a÷0=-8,-7,-4,0,1,3,12……
在所有的数中找一个能表示世界的数,正数和负数不行,它们都只表示了事物的一个方面,而0纳正负于一身。它既是特殊的无穷小量,也是特殊的无穷大量,在音乐中它是最高音,也是最低音,既是运动的极致,也是沉寂的静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能够在0中看到它的影子,也可以从0中掌握它的实质,抓住它的规律。
说世界是0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0的,可以从数学方面加以理解。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放在坐标系中来研究,而在坐标系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原点一一0。并且可以说坐标系是0的。从而可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0的。 “福兮禍兮之所伏”《老子》,“凡是有吸引的地方,它都必定被排斥所補充。”(恩格斯《自然辮證法》)“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周易》,“没有那些非正義的事情,人們也就不知道正義的名字(赫拉克利特),“體有左右、各有妃耦”《史墨》,“無為為之之謂天,無為言之之謂德,愛人利物之謂仁 ”《天地》,“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 ”(朱熹),“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寶玉偈文)……它們都是用0的思想在闡述着。
事實上,世界上每個完整的事物都是0的,或者是0的全部,或者是0的一個或幾個方面。人類不勞動便不能生存,要想建立一個新世界必須推翻一個舊世界,要想收穫莊稼必須播種,要想全面地認識世界必須着意探求。在數學中有正數和負數,在物理中有正電和負電,人有生死、物有存亡,山有高低、水有深淺。因此,我認為世界是0的。

三、我国古人认为世界是0的
古人认为世界是0的。邵雍说:“一片先天号太虚,当其无事见真腴”。太虚便可以用0来理解。老子《道德经》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是说万事万物是从0那里产生的,一切从零开始。“无”是什么意思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它有三种解释:一是没有(跟有相对);二是不,在哲学中可作否定理解,三是不论,表示数量的全部或一个整体来理解。这就说明古人既知道了事物的否定性,也知道了世界的统一性,并不是把“无”仅仅看作没有,而是在当时的中国文字中不能找到另外一个更为合适的来表示世界的这种属性的字。1995年第12期第17页《资料卡片》中说,0这个词最先诞生于印度,那是公元三,四世纪的事。传入我国是在公元718年的唐开元六年,最先在《开元占经》和《天竺九执历经》中记数载了它。而老子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间的春秋时代人。古人在表示零这个意义时是以空格来表示的,更不可能有零这个字。所以老子只能把他对世界的清晰的认识用朦胧的语言表述出来。而不管是怎样的表述但对世界是0的认识总是不变的。
古人的先天图阐述了世界的万事万物是0的。如果我们把先天图中的阴设为x,把阳设为y,那么阴阳两仪在世界的本来属性0的作用下,(x+y)的0次幂等于1,产生了事物,(x+y)的一次幂等于x+y,产生了更多的事物,(x+y)的n次幂得到了万事万物。
我国古代人们认为,世界是由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构成的。这五种元素又主要以生、克这两种属性来联系着,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相生一组物质的联系中,一物既生它物也被另一物所生,在渐次的相生中,最终生到了自己。这种间接地自己生自己的实质正是0的表征。同样,在相克的一组物质中,一物既克它物也被另一物所克,在渐次的相克中,最终也在克自己,这种间接地自己克自己的实质同样是0的表征。如果把相生的一组物质用弧线联系起来,则刚好形成一个圆。圆是封闭图形,在数学上,它的矢量为0。并且无论是从外观还是从圆的作法上看,它都是0的。将相克的一组物质进行同样地办理,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而下始,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名曰 “道”,强为之名曰 “大”。大曰逝,逝曰远,远而反。”这其间所谓的道便是循环运动。这循环又是怎么进行的呢?第十四章中说:“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见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 这是说道的运动的终点就是始点,而且是不可名的无物。正符0既是终点也是始点的属性,也符合0表示无的属性。
《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而下始,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名曰 “道”,强为之名曰 “大”。大曰逝,逝曰远,远而反。”这其间所谓的道便是循环运动。这循环又是怎么进行的呢?第十四章中说:“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见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这是说道的运动的终点就是始点,而且是不可名的无物。正符合0既是终点也是始点的属性,也符合0表示无的属性。

四、现代自然科学认为世界是0的
在现在的自然科学研究中,物理学中有正电和负电,有物质和反物质,在动物界有雌有雄。生命的遗传物质的双螺旋结构形式,动物界食物链循环往复的图景,地球绕太阳、月亮绕地球回环式的旋转;人的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沁尿系统、生殖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无不具有0的属性。就是在探索世界所采用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一一对物质地无限分剖,希望找到物质的最小微粒,而把这一个微粒作为世界的本原。用数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要找到那个为0的东西,(在数学中,0是特殊的无穷小量)这个东西就是世界的本原,就是说0是世界的本原。
在对于宇宙的研究中无非是两种观点:一种是等级宇宙模型,一种是爆张宇宙模型。等级宇宙认为,每一个大的天体系统必定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天体系统,形成无终止的序列。天体总是被 “空”的环境包围着。这里的“无终止”“空”正是0的数学含义,就是说宇宙有0的属性。爆胀宇宙则认为宇宙中不存在等级宇宙的那种聚集,在大尺度上物质的分布是均匀的。美国宇宙学家A·古斯的理论认为:“宇宙在大爆炸以后,宇宙由极高的温度直接统治着,这种温度超过 “大统一”的许多数量级(“大统一”的温度是10的28次方K,这时强、弱和电磁相互作用合成统一的相互作用)。根据“大统一”理论,在这种温度下,相应的希格斯场的值等于零。所以宇宙处于对称状态。而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宇宙第一的温度在某个时刻达到10的29次方K。据“大统一”理论,这个值相当于相变的临界温度。在这种度下,希格斯场(它是标量场,它的成分是特殊的粒子玻色
子叫做希格斯粒子或希格斯玻色子)的值大于零,宇宙转变为对称破缺阶段。可是这种相变比宇宙变冷的速度慢得多。这两个过程进行的速度不同,造成宇宙冷到大大低于10的27次方K的温度。而希格斯场的值仍然等于零这叫做过冷现象。随着过冷的加强,宇宙接近一种特殊状态,叫做假真空。真真空是能量密度最小的一种状态,与真真空不同,假真空的能量密度不可能是很大的。假真空的存在直到现在还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这是某种假性的状态,它的存在是量子场论所预言的。随着温数的迅速降低,因而随着构成密度的宇宙热能的减少,宇宙的能量集中于希格斯场。而这种场的值仍然等于0。(1987年第一期《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第31页)也说明了世界是具有0的属性的。

综上所述,我们说世界是0的,并非是说世界是从虚无中产生出来,也并非是说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说世界具有0的属性,世界上的物质也具有0的属性。且世界上的物质、物体及其外在表现总是以0的方式表现出来,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反映在人们的意识里。人们总是在用0的观点和方法在看待和研究世界。正如我国古人在用金、木、水、火、土对世界的描述中,不因在循环往复中它自己克了自己,就一概地否定世界具有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一样 ;也如古人在把世界说成是由阴阳两仪构成,不因为它们的对立而否定事物具有阴、阳的性质。我们说世界是0的,既是对世界的全体而言,也是对世界的本质而言;还是对世界的一部分或某个事物作全面的述。因为每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的事物,虽然它在很多时候都表现为非0性,但是因为它的非0的因素在特定的时空中微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也是0的。也正是因为还有一些非0的因素在时空的变化中对该事物发生了作用,所以在世界的内部不可能有一个事物永恒的存在着。但同时世界的全体或一部分或单个个体都可以拿0去考察,并且0贯穿于世界的万事万物之中。说0有什么属性,世界就有什么属性;世界有什么属性0就有什么属性。并且笔者相信世界的全体总是被物质构建成0一样的完美与和谐。同时认为像我们现在观念中的宇宙有无数多个,因为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