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地变打卡网红
—— 记靖响林家乡创业
◎ 武汉作协会员 曹启银
我说朱家湾的“一咀三冲”,即庙山咀、余家冲、大冲、吴家塘冲,鲜有人晓;但是,如果谈到“点溪园古法红糖小镇”,却如雷贯耳,全国皆知:那就是座落在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毛家冲村的“武汉点溪园生态景观有限公司”,著名的“非遗”项目——古法红糖生产基地。
一、弃医从农,追梦“非遗”
点溪园古法红糖项目负责人靖响林,1978年出生于古法红糖世家,其父亲、爷爷都做了一辈子的古法红糖,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熏陶,那种浓郁的醇香甘甜味道挥之不去,常常在她心田里回绕。虽然参加了工作,在武汉一家大医院里就职,但对“古法红糖”的钻研并没有停止,因为“药食同源”,药材也好、食物也好,都离不开林业,也因此,她嫁给了一位对林业颇有研究的小伙陈爱国,是毛家冲村何家田的人。何家田跟朱家湾距离不到500米,几百年来共畈做活,居民互迁。结婚后,她每次回到何家田老家,看到的是乡村田地荒废,听到的是农民收入低微。本来与“三农”不相干的她一直想着:这些田地如果能种上甘蔗,一来不让家乡的土地资源白白浪费,二来祖上的古法红糖可以得到传承,三来还可以吸收当地村民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三得”!经过一年来的酝酿,她主意已定,从城市返回家乡,弃医从农,首先流转土地100亩,其中就包括庙山咀的荒地,我曾经“经营”过的责任地“斗二”。与村里签订合同后,她马不停蹄,于2015年在庙山咀上搭建了一栋古法红糖的作坊,余家冲里也种上了甘蔗。一个振兴“三农”、传承“非遗”的梦想从这里开始。′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今的“一咀三冲”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点溪园古法红糖小镇”:山咀上,高低不同的荆徽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错落有致;冲田里,水陆互补的田园结构在红桃绿柳的衬托下亲密无间。“余家冲”的小塘和“吴家塘”前后相拥、形成小镇的“财印”格局。也难怪每天总有那么多游客在这里参观、游览、亲子验、研学,倒不如说是来欣赏靖响林弃医从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佳作。难道不是吗?在这里,从时间看,一年12个月,月月都有玩点、体验点:如元-2月,裁糍粑、淌豆折、挖荸荠、做冰糖葫芦;3-6月,种甘蔗、采艾叶、做青团;5-10月,采玫瑰花和栀子花,做鲜花菜、鲜花饼;10—12月,砍甘蔗、碎杆榨汁、古法熬糖等让游客玩得不亦乐乎。从时空看,一个小小的山沟里,处处都有看点、研学点;室内可以参观历代古董紫砂壶系列、古法红糖系列产品制作全过程;室外可以观赏和采摘四季花卉、古代门柱石系列、路亚垂钓等等。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引人入胜,即兴即观,观观扣人心弦。如此景观可圈可点,即是居民的门口公园,又是全国网民的打卡乐园。
经过靖响林女士与其老公陈爱国先生9年来的携手打拼,把一个曾经穷得叮当响的,我的老家朱家湾打造成了一个集生产、观光、休闲、旅游、吃、住、玩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小镇,每年接待游客和大专院校研学数万人次;主产品古法红糖年产量50吨,一线产值600余万元,产销基本平衡。九年共向国家贡献利税135万元,吸收当地农民就业百余人,增加农民收入九千元/年,解决了荒田荒地300余亩,成为全省同行业唯一的民营企业,靖响林也从一个执业医师转型为企业老总。2020年,点溪园被武汉市科技局定点为“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武汉市星创天地”;红糖小镇被确定为市旅游民宿协会会员,同时评定为三星级民宿、楚天汉宿伴手礼优秀文化创意单位;古法红糖系列产品荣获中国(青岛)国际食品博览会优质奖,还荣获2021年度由武汉市委组织部、市妇联等七个部、委、局联合举办的武汉市第三届“巾帼创新功、奋进新征程”女性创业“提名奖”;靖响林于2021年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区妇联“平安家庭”等荣誉。她成功了,她的每一步走过,都印刻着用汗水凝固的足迹,印证着时代青年的美好梦想。
、
曹启银,73岁,武汉作协会员,高级会计师丶法律工作者。2012年在镇政府企业管理部门退休。后任凤凰老年大学副校长;《小镇春秋》、《曹氏宗谱》、《凤凰镇志》主编;凤凰龙丘文化、举水文学、红色文化、民歌研究会员。书法和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