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辛联赠吴宓
上联
一代大师学贯中西,笔下乾坤大,咸阳古道传佳话,文心雕龙,诗魂寄远,桃李春风一杯酒,敬先生经天纬地才。
下联
百年渣男名留争议,世间毁誉均,渣滓洪炉炼真金,情路坎坷,人言微中,江湖夜雨十年灯,叹吴宓照海精诚志。
撰联手记
吴宓,中国近现代学者、国学大师。(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原名玉衡,又名陀曼,字雨僧(亦作雨生)、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
1907年就读于三原宏道学堂,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前身)留美预科班。毕业后赴美,先在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再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1921—1949年先后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国学研究院主任、外文系教授代系主任;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兼系主任(部聘教授);相辉学院、勉仁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教授。其间曾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大学,重庆大学教授;曾参加创办江津白屋文学院。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历史系、中文系教授、院务委员、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重庆市文联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市文联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主任。讲授过英语、英诗、翻译、英散文、西洋小说、外国文学、欧美文学、古典文学、西洋文学批评、西洋文学名著、英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西诗韵律比较、中国旧诗及旧小说研究、世界史、世界古代史等课程。
1978年1月17日因病辞世,享年84岁。
吴宓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翻阅历史,吴宓身上有三个标签:一代大师,一个渣男,一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