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星星
那是后来的事
当我收回看西天明月的目光
回首看了一眼东方
白天登顶的大山
最先看到的是巨石凸起的峰峦
从我眼前拔地而起
一支支直插天空
我在仰视的角度
发现了一颗星星
在深蓝而又深邃的夜空
孤悬
我们对视了一万年
——村长:《看见星星》
选稿人语 <<<<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总得有人去仰望星空。
如果都象牛一样埋头苦干,吃草,还要被挤出奶来,那就完了,没得玩了。
——未满
村长,安徽人,写诗的。
对于一个写诗人来说,要坚信,最好的一首诗,一定是自己写的。
诗人之间说诗,只是个人的体验,既是梳理,也是分享,喜好,方式,不是要改变什么,而是要有所吸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能力恰恰是受限的,在自己的能力范畴之内,写自己感兴趣,有思考的文字,是个不错的选择。——我这么说,其时是个大道理,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一个写诗的人,可不这么想,他是少数中的少数,他必须要打破一些东西,时刻惦记着,到山的谷底,要一口清凉。
把一首诗写出来,这里加一个词,那里搞一个意象,要把一首诗填满,非要来个大爆炸吗?写诗于我而言,我只做减的事情。
最近几年,一直在写这样的文字,把眼前的事物表现出来,不作阐述,它本来的样子是什么就是什么。尽管人身颠簸,处于流动的状态,并且内心有非常多的想法,但是在我的笔下,尽可能表现的平静,从波澜壮阔到波澜不惊。我写这样的诗,很多人读了,以为我在写诗,其实,我哪里是写什么诗,我是在写我自己。
题材需要一个恰当的点来表达,许多时候,有题材没有点,如果一定要表达,就可能会生硬。时间地点恰巧,诗会自己从心里流出来,不用刻意,也不要复杂,来的自然。就像我遇见你:图书馆里,我一转身,你正好撞进我怀里。
抛开意义,先追逐一下意思。
从当初的好词好句的写作阶段,过度到内容现在,是自我警醒的结果,写什么,总要表达点什么,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诗是自我的东西。诗如果是完全自我的,那么对于读者来说,他也会以我为主来进入,当双方都极其自我的时候,也是产生分歧,相互抵抗的时候。
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隐藏着,只呈现原始,而不带作者自己的观点,我想写这样的诗。
去掉多余的形容词,素面朝天。
写诗到一定的时间,都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写的怎么样,自己是有数的,至于别人的喜好,这是无法迎合的,每个人的角度不同,还是各取所需吧。
当一个意象出现的时候,最快的速度把它写出来,往往是最痛快,也最舒服的。而一旦放在心里酝酿,就容易出现混乱,甚至不知道要如何来表达,才是准确。这就像做一个菜,炒完了,直接上盘子,什么样的盘子无所谓,最重要的是马上呈现在食客面前,味道正好时,赶紧吃。而一旦犹豫不决,要用哪个盘子来装,要拼什么花样,菜的味道,就会变,慢慢的失去了最初的味道。于我是这样,可能,你们与我不同。
一个喝三两酒的人,喝三两,他就会难受,一个喝半斤的人,喝三两,他什么事没有,还特别的舒畅。写诗也一样,什么样的功力写什么样的诗,别人轻松留白,而你已然说破。这不丢人,不勉强,不做作,内心真实,才是自己。
太想告诉读者一些东西,专注于一事一物的详尽,便是啰嗦,便是繁琐。
写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事(东西)可以写诗,直到写了,才想起来,哦,原来可以写诗,那就写吧。诗,得来,多半是无防备的,横冲直撞也好,顺水行舟也好,总之,就这么不期而遇了。诗,也不是命题作文,带着目的写,容易被框住,诗,一旦没了了自由身,便失去了飞翔的翅膀。
谁的诗都读,谁的诗我都不多读。
诗写完了,再一读,发觉有许多精妙的地方,比如词句,意象,手法……,完全是自然而来,很轻松的样子,所谓,妙手偶得,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大师来说,他写之前,会预先安排场景,桥段,把一切写的合理,而不留痕迹,对于我这样的写诗人,大多数时候,却不是这样,只是写,写完了,才知道,还是有些可取之处,当然,这也符合我的一贯说法:诗,是流出来的,水到山前,蓄势而发。
到了一定时候,不是要发掘诗意,而是要自觉的丢弃。
以我的经验说出你曾有过的感受。
天大一件事儿,不过一首诗的事。
看 见 星 星 (30首)
■村长(安徽)
▌大地漆黑而沉静
远道而来的人
走在漆黑的路上
坑坑洼洼的路面
提醒我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不再是远道而来的人
最初即是远道
大地漆黑而沉静
游走在恬静的时空里
不需要光亮的指引
不需要一声狗吠
我被我暂时带了回来
▌两只鸣叫的鸟儿
雪后的清晨
一只黄红相间的小鸟
跳动在杉木树林
针形的枝条上
只一闪之间的空隙
便不见踪影
远处低矮灌木丛
叽叽喳喳环回的声音
不用细致辨认
都可以听到两种声音
两只鸟儿一起鸣叫
一起躲在灌木枯枝里
枯枝上几片未落的叶子
顶着没有化掉的小雪
明亮又亲切
▌黄颜色影子
一个好看的黄颜色影子
在一棵黄颜色的树下
当我抬头再看向窗外的时候
影子还在
黄色确实有些亮眼
仔细辨认之下发现
那不是一个人影
是一个像极了人影的牌子
像极了一个弯腰的人
一个弯腰的人
有自己的影子
一个站立的牌子
也有自己的影子
影子不分人或者牌子
影子可以是一个人
也可以是一个牌子
影子在黄颜色的树下
有一个好看的黄颜色影子
▌黄颜色的树
这个时节
最不缺少黄颜色的树
不用刻意区分黄颜色的色差
我们可以统一把这些树
称之为黄颜色的树
黄颜色的树
生长在路边
生长在河畔
生长在山上
在四季轮回里
终于长成了一棵黄颜色的树
一棵黄颜色的树
一眼就能看见
一棵又一棵黄颜色的树
一棵黄颜色的树
仿佛消失看不见
在有人没人的地方
▌食雪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
盖住了山坡田园和河堤
灌木丛麦地和杂草窝
一群长尾巴的鸟雀
从高空树杈俯身飞向低处
发现平时拔食的地方
阻隔了深厚又坚硬的冻雪
颗粒和虫卵无处可寻
长喙在雪地轻轻啄下
留下一个个锥形小酒窝
食栗三年长成飞翔的身体
食雪三天成就轻盈的灵魂
▌瑶里遇雨
连夜大雨笼罩山野
落在刚刚翻耕的水田
浑黄的泥水浆
一边沉淀在老牛蹄窝
一边漫过泛青的田垄
一级一级往下流淌
梯田上悬挂千万小瀑布
车子行驶在江南腹地
任我怎么开
都在一片雨声里
远道而来又远方而去的我们
一生之中淋过多少次这样的大雨
我早已忘记
大雨自顾自的落下
自然也不会记得
▌日复一日的门
人们反复做着一件事
并且乐此不惫
比如打开一扇门
又关上一扇门
偶尔地点发生了变化
有时候他在门内
有时候换作门外
当地点不同时
他在门内面朝门外
在门外时面朝门内
不变的是眼前的那扇门
我经过的时候看到
半扇门关着
半扇门开着
▌数火车
正在说话的时候
一阵轰隆隆的声音
由远及近呼啸而过
母亲头也没抬
脱口而出说道
这是今天的第八趟车了
继而说道
早上五点多
最早两趟火车对面开过
车身很短声音最小
六点就有第三趟火车
从西往东
接着第四趟火车
还是从西往东
从东往西去的火车
出现在第五趟
从西往东的火车多于
从东往西去的火车
晚上差不多九点
等在床上
数最后一趟火车
是一天中最后一件事
母亲这样强调
一天中火车来来往往
一天中有多少趟火车
母亲有没有数清楚
母亲没有说
我也没有问
▌日历夹
新换的日历钉在柱子上
父亲用麻绳拴一个铁夹子在上面
用来夹住过去的日子
日子过去一天
父亲便翻上去夹上一页
有时候是几页一起夹
日子不断地过去
夹纸的厚度也在不断增加
头重脚轻慢慢地出现了疼痛
终于有一天
生锈的铁夹子崩掉了弹簧
两片合叶就此失散
麻绳栓住的还挂在柱子上
另一叶栽落空中
多少年过去了
我还没有听到它落地的声音
▌明月西悬
七月十六的异乡
我看到了今年的最圆事物
明月之下的山峦
黑色的影子像一个剪纸片
只要一伸手
就可以轻易拿掉
近乎干枯的河流
流水带走了白天的喧闹
安静的像熟睡的老家堂屋
几块露出水洼的石头
顶着白花花的月光
是我梦呓时发自内心的微笑
又一个小小愿望被满足了
▌看见星星
看见星星那是后来的事
当我收回看西天明月的目光
回首看了一眼东方
白天登顶的大山
最先看到的是巨石凸起的峰峦
从我眼前拔地而起
一支支直插天空
我在仰视的角度
发现了一颗星星
在深蓝而又深邃的夜空
孤悬
我们对视了一万年
▌桥头风
每个黄昏的桥头
都挤满了焦急的人群
唯有此刻的空空荡荡
给风让出方向
迎面吹来握手而去
风穿越白色护栏
一点点的倒影灯光
照着水面晃荡呀晃荡
▌一场暮春的雨水
走出菜市场
雨再次大了起来
没带雨伞的女子
伸出头看看天空
又缩回了身体
她要做的事情
只是耐心等待
雨大不误赶路人
依然有人冒雨而行
屋檐下的中年大叔
手里提着两个塑料桶
他没办法打伞
也没有穿雨披
嘴巴里发出奇怪的叫声
一路蹦蹦跳跳
脚步踩向积水
每踩下一脚
就会绽开一朵水花
一朵朵水花次第升起
其中一朵沾上我的裤腿上
毫无防备
我将带走一场暮春的雨水
▌草木
夏日悠长始于一个水塘
环塘的山坡上茶树
春日雨水阳光下的新芽
被采摘炒制去了远方
再生的枝条
刚被电锯修理过
空气中弥漫着青涩气味
在茶垅间行走
踩着泥巴的柔软
踩着石块的结实
仿佛是穿越到故园的茶园
水边长满荆棘枝
捏几颗橙黄的山莓
酸酸甜甜还是几十年前的味
这世间变化无常
唯有大自然的草木
多年来一如既往
把一个又一个夏日
带来身旁又带去远方
▌春水涨池塘
昨天它们还贴在
塘底的泥巴上
今天就浮出了水面
几个破塑料瓶子
一条旧裤子
以及一个随水波晃动的
倒影
▌六月之诗
火车开过夜晚
大地上开满了黑色的玫瑰
风中的孩子
流着红色的眼泪
山河遥渺故乡不见
在这个六月
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
描述青鸟飞过的田野
不只是我在遗憾
还有他们隔世的思念
▌早春夜凉如秋水
天色郁沉
数盏灯火
连接几颗孤星
融汇在一起
就像是几个飘浮的身影
起起落落
难以追逐
牵引我的视线
啊,早春夜凉如秋水
有那么一段时间
我心怀悲悯
一点点伤感
从心底升起又落下
▌大雪封山
禅房的僧人
昏昏欲睡
忘了把门锁打开
远道而来的人
透过门栅栏
看见院子里的梅树
开着几朵花
▌秋风
在风中走走
风味凉凉的
该是秋风了吧
历经苦夏
我们相遇秋风
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
然后忘记彼此的模样
那么多人
在秋风中走着走着
就走失了
▌没有一张脸可以天长地久
走失的人
是这一个
也是那一个
是一个人
也是一群人
他消失在某个经过的地方
也消失在某个未知的路口
不知道什么时候
他就消失了
甚至不知道
他究竟来自哪里
▌七月半
一大早
妈妈从乡下打来电话
说今天是七月半
是鬼节
晚上早点回家
最好不要出门
以免碰着鬼
妈妈呀
在这行尸走肉的世界
身边的许多人
早就是一只只鬼影
▌树
看过那么多的树
盘山小路旁
水库雾气里
或者,某一幅插图
也可能在某个人的话语中
它们平常一如简单的我们
一棵生长的树
它自己生长
一个路过的人
到多远的地方
都是路过
偶尔小憩树荫
树不说话
几片叶子飘过额头
遗落行囊里的几声鸟鸣
像是临别赠言
▌剥
多年之后
是我坐在走廊
剥板栗的内皮
已经干枯多日的板栗
外壳在剪刀的作用下
轻易褪去
唯独贴肉的皮
粘的紧紧的不好剥掉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
父亲是怎么一颗一颗去剥皮
我只能学着他的样子
一声不吭
哦,一声不吭
是我们为数不多的相似部分
▌七月之诗
在寒暄中遗下手掌余温
在铁甲之下遗下指甲碎瓣
在镜子中遗下微扬嘴角
在夜色里遗下面容
在林中遗下喃喃私语
在睡眠中遗下一些梦痕
在我能够留足触及的地方
分别遗下一些什么
一点一点直至遗失殆尽
在即将消失的拐角折返回来
一点点遇见曾经的自己的某个部分
在睡眠中找到一些梦痕
在林中找到喃喃私语
在夜色里找到面容
在镜子中找到微扬嘴角
在铁甲之下遗下指甲碎瓣
在寒暄中找到手掌余温
一点一点组装
一点一点回忆
拼凑出后来的样子
不是多年前我的样子
也不是多年后我的样子
甚至不再是我的样子
▌盘旋而上
上山的路
偶有直道
大多数弯弯曲曲
顺着山的走势
盘旋而上的不只是我们
一棵棵草树
一只只飞鸟
结伴而行
在山顶俯瞰
群山也是
它们努力攀爬
使劲扭动
山体拧成螺
我们在螺尖上
摇摇晃晃
▌冬瓜冬瓜
一棵藤上
结了七八个冬瓜
一个比一个大
母亲看了
满心欢喜
中秋时节
散落他乡的儿孙归来
这是给他们的礼物
打开堂屋的门
冬瓜挨坐一排
这些替我们守候老屋的孩子
现在要和我们一起
去到陌生的地方
一个个冬瓜离开了
只留下空荡荡的堂屋
母亲关上老旧木门
重新挂上了生锈的铁锁
▌遗忘
攀登一座山丘
不必认识每一位樵夫
涉足一条河流
不必认识每一位渔人
攀登一座山丘
遗忘一位樵夫啊
涉足一条河流
遗忘一位渔人啊
遗忘一座座山丘
遗忘一条条河流
遗忘一个个尘世的人
遗忘黑白镜中的自己
▌山崖上下
山崖底下的人
抬头仰望
他要看到高处的崖顶
山崖底下的人
来到崖顶
他俯首看向崖下
对面的山中
白云端坐
看他上上下下
有时是他一个人
有时是一群人
▌日落
期待中的霞光万丈
铺满一整个海湾的景象
并未出现
海风停止吹动
偶尔的浪花
没有飞翔的鱼影
没有生成火焰
黯然一瞥
一只白色的海鸟
低低掠过
尾翼收起薄雾
暮色就要四合
▌秋天的人
风微微撩动一下桂树
叶底的虫鸣突然有些黯淡
夹着些许低沉
途经秋天的人
还没有闻到桂花香味
开始时他怀疑自己的嗅觉
后来是感觉
甚至知觉
直到信念也变动模糊
他信念里有虫欢鸣
他信念里秋天必有桂花香溢
把星星摘下来
给人间当电灯泡
让夜行者不害怕黑暗
让夜哭的小孩
安心睡
一觉睡到大天光
《中国诗人村》第三期反动专刊
收稿邮箱:weim999@qq.com
也可加未满微信号投稿
《中国诗人村》公众平台
收稿邮箱:zgsrc@qq.com
(QQ邮箱,中国诗人村首字母)
——更多佳作请点击顶部“中国诗人村”关注后查阅。
中国诗人村
道就是无,反者道之动
《中国诗人村》编委会 編輯
主编:未满
邮箱:zgsr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