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7)》「向未来挑战」(1706辑)

晨间寄语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 多么慈祥,把我们的心儿照亮…”。国庆节要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民想念毛主席。连日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纪念堂、韶山毛主席故居、毛主席铜像广场…,人们络绎不绝,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以各种形式,瞻仰、参观这位开国领袖的仪容和故乡。毛主席铜像广场我只去过一次,但是至今仍久久不能忘怀。
看到人们匍匐在地,以跪走跪拜、三步九叩头地朝拜毛主席,不觉又想起那年跟随副团长他们在毛主席铜像广场的情景。下大雨了,我们要迅速离开,可我感觉意欲未尽,像是有什么事情没做,我故意掉队,走在后面,然后迅速返回毛主席铜像前,在那里、在大雨中、以十分虔诚的心情,向毛主席铜像连磕三个响头,头着地,真的。那分钟,如释重负,我才冒雨离开。
景仰毛主席,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打心底里的根深蒂固。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毛主席,我始终认,他老人家堪称世间第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学识,他的心胸,他的谋略,他的高瞻远瞩…,无人可比。老人家住在中南海的“丰泽园”我去三次,我尤为对他的藏书感到震惊,许许多多的书,已是翻至破旧,他老人家睡的那床大床上,有一半堆放着各种书籍,是堆放,而不是几本。那旁边有说明文字,这些书是按毛主席生前习惯陈放的。
题外话,我去过三次不是吹牛,主要是陪家乡到北京的客人去参观。之所以能拿到参观中南海的票,是通过张副团长认识了他的一位湖南老乡,和我年纪差不多,他是某位中央首长的秘书,后来我们成了朋友。那时的中南海,选日、或逢日(单双)对外开放,为了家乡来的客人能一睹中南海内景,我没少找他,好在票是免费的,拿到便有一种骄傲和幸福感。
这个情况我在以前的作业里写过,几十年了,不知现在参观中南海是什么情况,我不得而知。时过境迁,我转业离开北京后,那时不像现在有手机,这位朋友的单位在中办,其座机号码早已升位变过,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
在国庆节到来的日子里,“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 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这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里面的歌词,让我们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伟大的祖国——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新的一天,早安!
2024.9.29.
国庆续篇[太阳][太阳][太阳][爱心][爱心][爱心][加油][加油][加油][玫瑰][玫瑰][玫瑰][蛋糕][蛋糕][蛋糕][合十][合十][合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