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剧场(组诗)
■明月风(四川)
▌就做一回蝴蝶吧
厌倦了做人
就做一回蝴蝶吧
庄生晓梦迷蝴蝶
不是迷,是发现自己真的长出了一对翅膀
飞过干涸的车辙
庄子早已忘记监河侯的冷言相向
又飞过淮南的濠梁
懒得跟惠子解释什么叫快乐
然后飞过曳尾于涂的小鱼
鱼儿在长堤上已站成了一株古树
最后飞过浩浩汤汤的秋水
飞到波涛汹涌浩渺无垠的大海
悠悠然,栩栩然,茫茫然
庄子看见一只大鹰飞向了璀璨的星空
那颗古树还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
庄子深谙孤独的意义
他虽然只能和影子双飞双栖
把红尘岁月留给浓妆艳抹的花朵
可是当蝴蝶陷进泥土,千百年来
更多的碟舞如在黑夜的空中漫步
一个人总要梦着点什么
就像翅膀对蓝天的憧憬
▌敬畏时间
我很好奇
如果让沙漏停止
天空的那朵白云,会不会
也停下来,看一看大地
逝者却如斯
清波在滔滔江水里
一去不回
双脚也进不了同一条河
当我们温顺地走进夜晚
暮色淹没了生活的激情
地球也温顺地黑暗
而光,在退缩
我们将是浩瀚星辰中的
哪一颗,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是
孩子未来的幽灵
我们在弯曲的生活里
劳累在点、线、面之间
但我们在弯曲的维度里
可以重温,童年、青春与梦想
那时,我就是我的回忆
所以,我们可以
不惧怕死亡
但一定要敬畏,时间
▌一个人的影院
——观《流浪地球2》
忽然之间,光明与黑暗交替迸出
浩瀚的空间和邈远的时间
在薄薄的荧幕里铺开
狭小的影厅里
辽阔的剧情
不断从我头顶的一束光中飞出
太空电梯坠毁、月球撞向地球
海水淹没自由女神
地下城未中签者的绝望
所有的灾难都朝我扑面而来
太阳风暴把毁天灭地的一切词语
塞满了空空荡荡的座椅
我在恐慌和孤独中抱紧剧情
幸运地活在一阵阵光影里
当地球开始向茫茫太空流浪
我成了唯一目送这颗蓝色星球的人
一个人的影院
却装着八十亿人的未来
▌银厂沟
山与山的碰撞
远胜于两颗心相碰的热烈
它折断生命
将大地的青衣,揉搓又撕裂
都市人向往的只此青绿
悲痛地写入5.12的史册
红尘的喧嚣
曾经被这青山绿水的低唱浅吟
融化
游人如织的悠闲
却被地心暴动的狂野
摇晃成小溪、栈道和村庄的坟场
“禁止驶入”的牌子
道出了一片人间乐园的前世今生
我们不愿掀开
生命戛然而止又奋力蓬勃的隐秘
因为5.12之前的白月光
素描了无数个安宁的日子
▌在爱情海与一湾碧波对视
怎样让一颗染尘的心悸动
沏一杯茶,坐在雪山下
与一湾碧波对视
不是风声,我听见了
白云想从水中逃走的声音
鱼儿在天空滑翔的欢悦
海子拼命用瓦蓝系住高原的春意
派涟漪轻抚一座山峰的洁白
此刻,我要问问白天隐居于绿水的雪山
人间已是四月天
为什么海底的水草还不招摇
岸边恣意的野花什么时候了却深情
等山那边的雄鹰飞进半个落日
轮回的晚风催促海子提醒人间
在这里,没有浮,只有沉
我望着杯中已沉下去许久的茶叶
不再凝视余晖里像是披着淡红袈裟的粼波
转身,离开
归程中忍不住回了一眸
辽阔的柔波幸好荡漾在暮春
若是秋天,我该如何脱身
【注】爱情海:又名甘海子,距九寨沟沟口26公里。
▌雁江字库山
山岭上的这些万千草木
葱茏肃立
集体向巍峨的字库阁致敬
阁里1300个黑色的精灵
从远古奔来
要给沱东新城镌刻新的历史
方块字骨子里的厚重与沧桑
决不会因为高铁的呼啸
时不时打断雷音寺的晨钟暮鼓而叹息
“资阳人”赋予它原始的野性
濛溪河是它奔腾的血液
苌弘王褒董钧甘愿做它的一点一横一撇
被隶篆行楷草赋予生命的汉字
补写了沱水两岸因芦苇逃离
大雁飞走而留下的空白
▌都市夕阳
城市无限扩张
落日,几乎找不到地平线
本打算用天边最后的那一线
把城市的一日从头到尾密密缝上
却被高调的路灯和街巷的霓虹
拂去了针眼
辞别蓝天为何,辞别白云为何
抛洒的余晖成了大厦高楼的嫁衣
宁愿被青山怀抱而眠
也不愿落在这喧嚣而纷扰的人间
▌金属探测仪
寻找安全的人
手持钝剑
重复比划舞台上的程式动作
那些隐藏的金子
纷纷失声抗议
凭什么不让我们发光
顺带警示银铜铁锡们
不该出现的地方
绝没有你的位置
就像夜
每晚都高擎火炬
终究见不到蓝天
▌水漫佛脚
千年坐看的江水
突然狂野而好斗
像极了金山寺前的波涛
一再触碰佛的底线
大佛却用洪水来泡脚
它足踏大地
脚趾有千年的人间尘垢
而人间太难
在佛法与自然的博弈中
挣扎
阿弥陀佛
阿弥陀湖
▌到报国寺吃斋饭
山是眉峰聚
佛地的峰峦也世俗
三五百米的海拔
偏偏打坐成连绵起伏
我很怀疑
金龟山上的万千柏树
就是千佛洞里每一尊菩萨的化身
你看它们一棵棵都在冬日里谦卑伫立
佛音缭绕
这里的空气也显得慈悲
一个跪拜,无论有多少虔诚
佛都许你一生平安
午斋的木鱼声
敲走了寺庙上空所有的乌云
饭前集体诵读偈语的腔调
屏退了俗尘所有的肉欲和酒香
萝卜青菜豆芽偕同白米干饭
在干净的碗里和静静的长桌上
用超脱尘世的试题
检验着俗客信仰的成色
红尘路上的故事
撑破了念念有词的嘴
那颗敬畏之心
在入寺随“俗”之后,又回到了俗
一碗尘心何净,千般俗念谁留?
阿弥陀佛,在俗佛交界处
庙前田野里鹭鸟翻飞
水光和山色又组合成了浓浓的意境
我在诗意和禅意间徘徊
却忘不了身后还有一个
偌大的人间
尽管,它纷争不断
明月风,本名唐有名,四川乐至人,中学教师。中华诗词学会、四川省诗词协会、成都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天府诗社理事。有新诗和古体诗发表于《中国乡村》《诗风中国》《2021民间优秀诗选》、《新诗天地》《诗词四川》《诗词百家》《阿坝日报》《普州文学》等刊物。
不用虚晃, 或许更能抵达思想
一一品读明月风《银厂沟》
冰锋(四川)
明月风的《银厂沟》一诗,虽无繁复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意象,但诗意却特别通透。从文本出发,也不难看出,其诗创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成功利用一种不虚晃,直接着力于诗思脉络、主旨设定、艺术构思、多层次多维度诗思,直接靠文字本身发力的诗写方式,有效抵达了思想的纯粹和深邃。
一、明晰的诗思脉络,有效脉动了思想的纯粹
诗歌以“山与山的碰撞”起笔,用强烈的意象比喻引出银厂沟在5.12大地震中所经历的剧烈变化。这种碰撞被形容为“远胜于两颗心相碰的热烈”,既展现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联系。
接下来第二节,诗人借助诗句“它折断生命/将大地的青衣,揉搓又撕裂”,生动地描绘出地震对银厂沟自然景观和生命的摧残。这里的“大地的青衣”指的是银厂沟原本美丽的自然风貌,而“揉搓又撕裂”则形象地表现了地震的破坏过程。
三、四两节,诗人转向对银厂沟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都市人向往的只此青绿/悲痛地写入5.12的史册”。通过对比地震前后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美景的惋惜和悲痛。同时,“红尘的喧嚣/曾经被这青山绿水的低唱浅吟/融化”进一步强调了银厂沟曾经的宁静与和谐。
第五节,“游人如织的悠闲/却被地心暴动的狂野/摇晃成小溪、栈道和村庄的坟场”,这几句诗揭示了地震对当地生态和社区的深远影响。原本游人如织的景区变成了废墟,小溪、栈道和村庄都遭受了严重破坏。
第六节,“禁止驶入”的牌子作为一个象征,引出了诗人对这片曾经的人间乐园前世今生的感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灾难后重建和保护的思考。
最后七、八两小节,“我们不愿掀开/生命戛然而止又奋力蓬勃的隐秘”“因为5.12之前的白月光/素描了无数个安宁的日子”,诗人以含蓄而深刻的方式收束全诗。这里既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尊重和对安宁日子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生命顽强和重建希望的肯定。整首诗在回忆与感慨中结束,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和感悟空间。
由此见出,该诗清晰的诗思脉络:开篇引入一>描绘灾难→回忆与对比→揭示灾难影响→反思与感慨→结尾收束与升华。
二、深刻的主题设定直抵了思想的深邃
该诗是完全可以无障碍阅读的。不难读出《银厂沟》对自然、生命与人类情感的复杂交织,甚至面对灾难时人们的内心体验和社会记忆。而这一主题又是多角度、多层次呈现的:
诗歌以银厂沟为场景,展示了自然之美与自然之力的对比。一方面,银厂沟以其青山绿水吸引着都市人,成为人们向往的宁静之地;另一方面,当自然灾害(如地震)发生时,同样的自然力量却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对比凸显了自然的双重性格,既是庇护所又是破坏者。我们能读到自然的双重性。
诗歌通过描绘地震对银厂沟的破坏,诗人表达了生命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脆弱性。栈道、村庄被毁,生命在瞬间戛然而止,这些都是对生命脆弱性的直接呈现。然而,诗中也隐含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即使在灾难之后,生命仍有奋力蓬勃的可能。我们能读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5.12”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间节点,被诗人反复提及,它不仅仅代表了一场地震,更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共同的苦难记忆。诗人通过这个时间点,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集体的历史记忆相联结,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厚重的历史深度。我们能读到时间的沉淀与历史记忆的层叠。
诗中呈现了人类面对灾难时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人们不愿掀开那些与灾难相关的痛苦记忆,选择避讳和遗忘;另一方面,这些记忆又无法真正被抹去,它们以隐秘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恐惧和怀念。我们能读到人类面临无能为力的天灾时,那种欲言又止的复杂情感,以及与生俱来的不愿掀开伤疤的避讳心理。
《银厂沟》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次具体事件的描述,更是一次深刻的哲理性思考。它引导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人类在面对不可预知的灾难时,如何应对,如何自处。这些思考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我们能读到诗人朴实而又动人的哲理性思考。
一言以蔽之:《银厂沟》借助并不复杂但特别生动的意象和十分强烈的对比手法,成功完成了诗思的全然聚敛:对自然、生命、人类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全面而又深刻的探讨。显而易见,诗人成功地凸显了这些复杂而又微妙的主题,使得诗歌具有了深远的艺术感染力和引人深思的思想价值。
三、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助力了思想的深邃
1. 主题的选择与深度
诗歌选择了银厂沟这一具体地域作为创作背景,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5.12汶川大地震),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自然情感。
通过地震对银厂沟造成的破坏,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哀痛,还隐含了对生命脆弱性和自然力量的深刻反思。
2. 意象的创造与运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山与山的碰撞”、“大地的青衣”、“青山的低唱浅吟”等,生动而具体,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白月光”这一意象巧妙地象征了地震前银厂沟的宁静与美好,与震后的破坏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3.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山与山的碰撞”与“两颗心相碰”的对比,突出了自然灾害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游人如织的悠闲”与“地心暴动的狂野”的对比,则展现了平静与灾难之间的巨大反差,增强了诗歌的冲击力。
4. 语言的精炼与韵律感
诗歌语言精炼,每个词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无冗余之词。
整首诗在节奏和韵律上也有一定的安排,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5. 情感的复杂性与层次感
诗中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包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灾难的悲痛、对生命的敬畏等,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深厚的情感底蕴。
情感表达具有层次感,从对银厂沟美景的怀念到对灾难的沉痛反思,再到对生命意义的探寻,逐步深入,引人深思。
简言之,《银厂沟》这首诗构思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其主题的选择与深度、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语言的精炼与韵律感以及情感的复杂性与层次感。它们赋予了该诗深刻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多层次、多维度的诗思加持了思想的深邃
《银厂沟》多层次、多维度地探讨了自然、生命和历史的关系,以及这些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对自然力量的认识
诗歌通过描绘山体的碰撞、大地的撕裂等自然灾害的场景,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巨大和不可预测性。这种对自然力量的认识,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类在自然面前渺小和无力感的体现,从而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2. 对生命脆弱性的揭示
诗中提到“所有的悠闲 / 被地心暴动的狂野埋葬”,以及游人和村庄在灾难中的遭遇,都生动地揭示了生命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不仅体现在肉体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诗人通过对生命脆弱性的揭示,呼吁人们更加珍视生命,同时也反思人类在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态度和选择。
3.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反思
诗歌中提及的“5.12”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它代表了过去的灾难和伤痛。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历史的回忆上,而是将历史与现实相交融,通过对过去灾难的反思来审视当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交融反思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具现实意义和普遍价值。
4. 隐喻与象征的深层含义
诗中的“白月光”、“禁止驶入”的牌子等意象,都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这些意象不仅具有丰富的表面意义,更蕴含了深层的哲理思考。例如,“白月光”可能代表过去的平静与美好,而“禁止驶入”的牌子则可能象征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征服所带来的后果。这些隐喻和象征的运用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含蓄而深刻。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方面的深刻性,才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的美感,更具有哲学的启迪作用。
五、结语
文以载道,不能载道的文字没有意义。而文字如果没有在事实上承载住所谓的“深刻思想”则又是思想的无病呻吟。所以,很是认同诗思乃诗之魂之说。
正如明月风的《银厂沟》一样,好品质的诗歌当然更需要思想的某种纯粹甚至深邃,但首先要做的恐怕就是如何去抵达。而这时,我们不虚晃,直接着力于诗思脉络、主旨设定、艺术构思、多层次多维度诗思,直接用文字发力去承载思想,进而延伸思想,或许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诗写方式。
而单一就文字而言,或许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靠文字本身发力,返璞归真,而不必依赖太过繁复的意象。
2024.09.16于桑城
附:
▌银厂沟
■明月风(四川)
山与山的碰撞
远胜于两颗心相碰的热烈
它折断生命
将大地的青衣,揉搓又撕裂
都市人向往的只此青绿
悲痛地写入5.12的史册
红尘的喧嚣
曾经被这青山绿水的低唱浅吟
融化
游人如织的悠闲
却被地心暴动的狂野
摇晃成小溪、栈道和村庄的坟场
“禁止驶入”的牌子
道出了一片人间乐园的前世今生
我们不愿掀开
生命戛然而止又奋力蓬勃的隐秘
因为5.12之前的白月光
素描了无数个安宁的日子
附2:关于银厂沟
银厂沟位于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它地处龙门山脉,是在龙门山脉断裂带上开发出来的一处旅游景点。银厂沟,因明朝崇祯皇帝的天宫刘宇亮在此开银矿而得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原住民也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银厂沟以悬桥栈道、峡谷怪石、飞瀑彩虹著称,景色壮美、迷人。银厂沟,历经5.12大地震后,景点有所破坏。
我在简阳等你,我在春天等你|宇风 步钊 林兰英 巫英 周敏诗抄
何房子:“我始终站在世界的对面”——喻言口语诗歌写作的开创性和先锋意义
——更多佳作请点击顶部“中国新诗天地”关注后查阅历史消息欣赏。
中国新诗天地
诗意视野,写意人生
四川简阳市作家协会 主管
《新诗天地》编委会 編輯
顾问:黎正光 宇风
主编:步钊 林兰英
编辑部主任:郭毅
编委:步钊 林兰英 郭毅 李茂鸣
陈小平 王学东
邮箱:zgxstd@163.com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微信号:zgxs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