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开,桂花香已馥。今年桂花略迟暮,只缘人间热温度。桂花性喜凉,天地适温度。不喜秋中热,秋热猛如虎。天南地北都言热,四海之内皆言苦。人间这般热,天热很特殊。桂花感觉不舒服,天气太热蕊不出。有人大惊呼,讨论上热度。古人预言亦搬出,桂花不开乱红土。皆拿桂花作文章,吾与众同伍。前日见院内,桂花香气馥。金色花蕊盈满目,又见往年金粟。心情何愉快,胸襟何欢舒。一块石头落个地,内心不再堵。疑窦皆移去,预言均消除。人人喜欢太平年,太平当为第一福。
缓移步,赏花束,桂花仙子曼舞步。近年再看橙黄粟,花香沁人胸与腹,好惬意,特舒服,如同酣饮五十度。碧绿丛中难掩护,金花橙颜遮不住,香气浓郁盈四处。花儿不敢近花身,浓香鸟儿经不住。层层香气播人间,阵阵香息惹人妒。人间花香谁能比,桂花香浓堪为独。
今年桂花演此幕,告诫人间应开悟。世间灵性属万物,无论花草与树木。全国未开皆不开,神州花开同其步。是谁担任雁传书,应是秋风担任务。秋风一夜传南北,无论东西携温度。
尚有八天即寒露,明天举国庆国度。有人故说花迟开,为给国庆送祝福。此言听之好感动,先烈闻之泪如注。中华氏族诞辰日,桂花仙子来相祝!方知人间要惜福,桂花奔走也相呼。中华盛世天相祝,天佑中华不为虚!
中国代有明主出,为了江山更牢固。虽然国运有起伏,百年灾难业已渡。国与人同无坦途,胜不骄傲败不哭。前师之辙不能忘,今日中国有前途。桂花从未演此幕,今为华诞献花束!放眼世界国强大,洲际弹发打招呼。欧美东亚心突突,势压群雄不含糊!
登月成绩惊世目,宇宙之中扩疆土。中国军事亦突出,碾压欧美越十度。缘何军扰又退出,信息屏闭如障目。世界战争未歇步,中东炮响连俄乌。大陆气势压台独,日韩菲澳称小巫。北约来扰亦怯步,中国军事太迅速。世界都在看中国,中国免签惊世目。哪国发展最迅速,中国渐成世界主。国家太平至上福,桂花今年开特殊。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修行在世:点滴之间皆大事
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总会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4.9.30日
普渡众生与个人修行
已故台岛易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尝于讲座中言:“普渡众生,乃予每人以机缘,然能谛听而践行者,终归少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斯言发人深省。
一、普渡众生之义
实则,从哲理与伦理之角度观之,普渡众生,即引导众人向善,劝诫其舍弃恶行,净化心灵,提升自我。此理念背后,蕴含对人性本善之信任及对人类潜能之肯定。然于现实之中,真能理解和实践者寥寥。主要缘由,在于世人常为世俗琐碎所羁绊,难以超脱既有思维模式,因而忽略此等教诲。于忙碌之生活中,鲜有人能静心自省,寻求内心之平静与和谐。
二、悟道于现实
俚语有云:“良师即南墙”,意谓唯有历经挫折,人才能彻悟真理。又如“不到黄河心不死”与“不见棺材不落泪”,亦表相同之意。史籍不乏能预未来之智者,如姜子牙、诸葛亮、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等,彼以其卓越之智慧与洞察,为后人遗宝贵之精神财富。实则,每代皆有此等智者,然常不为时人所认同,直至后世方为人所记念尊崇。
三、智慧与洞见
此等智者之洞见,并非源于凡人之智,乃出自更高层次之理解。彼所传递之信息,乃对人之警示。若能悟透此点,则个人可获启迪,提升自我。否者,此等教诲仅成过耳之风,难以深入人心。古人云:“知易行难”,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真智慧需通过实践方显。
四、警世者之角色
每遇世风摇曳之时,必有众警世者涌现,不论男女老幼,其智慧不拘于年龄。彼等共性在于态度严谨,举止端庄,行为稳重,从容不迫。实则,彼乃更高层次智慧之人间传播者,藉彼以引导大众。若无此高层次智慧之引领,则社会思想恐更纷乱,世人易迷失方向。
五、天选之人与使命
近岁,“天选之人”之说频现,彼等被视作肩负特定使命之代表。吾辈当敬重每人之独特价值,勿妄议或伤之,盖此行为实损社会正能量。违此正气,必遭社会之谴,失人之信与支。人人应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之挑战,而非怨天尤人或逃避。
六、人与兽之比较
于整个自然界中,人仅为其中之一部分。较之人类,兽类亦多有可学之处。譬如,犬、狼、蛇等兽皆知感恩,以各自方式表达对同类之感激。人于某些方面,并不优于兽类,反在某些行为上更显残忍。吾辈当自自然中汲取教训,学会与万物和谐共处。
七、行善积德之重
正因如此,无论何种文化信仰体系,皆倡导人行善积德。唯有积极行为,方能对己、家及社会产生正面影响。因果关系不仅存于人与人之间,亦存于人与兽类之间。善行有善报,恶行有恶报,因果循环,无一例外。此信念促使人于日常生活中更注重道德行为,追求内心之平和与安宁。
八、敬畏与修行
居世之道,当怀敬畏之心,拥大爱。勿自恃过高,“骄狂必损,狂妄必祸”。修行之人,应时刻警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于日常中,当慎行如履薄冰,谨言慎行。唯有谦卑之态,方能在复杂多变之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不为浮躁之表象所惑。
于斯充满机遇与挑战之世,人人皆应珍惜周遭之一切,不断学习成长,为自己及周遭之人创造更多价值。愿吾辈共携手,为构建更美好之社会贡献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