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画苑●文学原创●双槐文艺
征稿投稿邮箱564231311@qq.com
刊头题字:葛裕钧(江苏)
著名书画家
刊头题画:张建新(山东)
中国书画名家
刊头题词:漆爱礼
中国书法名家
作者简介
邓晓明,江西南昌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气象志》主编,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江西邓小平文化研究会会长。
作者风采
江西省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
邓晓明散文作品选
赴赣南探寻中央苏区气象孕育
(古风)
邓晓明
解甲八载情已惰,
回归田园文诗乐。
今被点将复出征,
探秘苏区风云过。
国史气象拟编纂,
瑞金延安谁先河?
形急势迫任务重,
高铁宛如慢骆驼。
诚谢赣州局领导,
倾力相帮援手多。
档案博物地方志,
掘地三尺意如何。
注:风云在此作气象代名词
2024-8-26于江西赣州格兰雲天国际酒店
观赣州市二环开通
(自由诗)
邓晓明
未曾想到
几年后重游赣州
巧遇城市二环线贯通
二百公里跑一圈
沿途风景建筑
竟如此光鲜夺目
惊叹其发展速度
把省会甩在后头
我作为南昌人
稍感沮丧失落
还有少许委屈
但更多的是
增生几分欢欣
几分慰籍
曾记否
中央苏区
共和国摇篮里
新中国大厦下
是数十万赣南儿女
不朽的忠魂白骨
2024-8-28于赣州格蘭雲天国际酒店
致 敬 知 青!
一写在《红土地的知青》(第一卷)面世
邓晓明
《红土地的知青》,顾名思义,红土地是活动范围,知青是活动对象。大家都知道,江西大多数地区属红壤土地,一提到红土地,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江西,这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其次,现在大家说到江西,自然而然会与中国革命的摇篮一井冈山,中国人民军队的摇篮一南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一瑞金,联系在一起,这是由江西的红色基因决定的。还有在江西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西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留下姓名的烈士有近26万,约占全国总数的六分之一,更有无数的没有留下姓名的先烈。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江西这片土地。用红土地来代表江西,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知青,是知识青年的简称,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这是特定历史背景的称谓,专指从1955年开始一直到1983年,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全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去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上海知识青年也不甘落后,由共青团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授旗,奔赴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上山下乡运动。江西鄱阳湖畔的共青城,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泽东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968年又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大量的城市知青,到农村定居和劳动。
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届”)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插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乡”了。我是文革后期的知青,没有插队到生产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而是集中安排在公社农科所,从事农业劳动,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旨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进行劳动和再教育。这一运动经历了多个阶段,从1955年的自发垦荒热潮,到1961年开始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8一1978年,全国城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达到运动的巅峰。直至世纪伟人邓小平发话:“让娃娃们回来吧”!大部分知青才陆续返回城市,至1983年,长达28年的知青上山下乡,宣告正式结束。标志着在新中国历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知青总人数在8000万到8600万之间,这主要是由于统计的时间范围和标准不同所致。江西的知青人数,包括本省城市下乡知青,外省(市)来赣插队落户知青,约占全国知青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江西知青中,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体现了江西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谢芝兰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青典型。她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寒寨垦殖场工作。带领“七姐妹”生产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评为省劳模和省党代表。董加耕是另一位典型的江西知青。1961年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回乡务农,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
知青,这个特殊的称谓,这个特殊的群体。童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饥饿困顿,上学了又碰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成人了又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当农民,中年了更摊上了企业倒闭下岗的命运,老年了微薄的退休金还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困境。有人说这一代人活得很悲惨,我说这一代人活得很壮美。这一切的艰难与困苦,都没有把他们打倒,坚韧不拔的秉性,顽强拼搏的精神,善良奉献的达观,让他们一次次挺直了脊梁,走到了安祥幸福的晚年。
共和国的发展史上,尤其是改革开放时期,正值青壮年的千千万万的知青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之中,成为各个行业的主力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短短的四十多年时间,中国迅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知青们功不可没。他们是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的英雄,他们是负重前行、当之无愧的功臣,党和国家不应该忘记,全社会不应该忘记,亲人们更不应该忘记!
今年三月,景德镇余乐平、张科文两位知青大哥,专程赶来南昌,商讨如何推进全省知青丛书征稿、编辑和印刷事宜。这是我们第一次相见,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也早有此考虑。
《知青文苑》主编吴麗老师,是个热心肠的女中豪杰,她把我们带到宛若仙境的象山森林公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此情此景,情景交融,我们这些年已古稀的老人,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知青岁月,整日沉浸在童话世界的梦幻之中。大家真是相见恨晚、交谈甚欢,金句连珠、妙不可言。短暂的几天时间,描绘出服务全省知青的美好蓝图。
相隔两个月,景德镇知青朋友余乐平、程盛中和张科文,再次来到南昌,与梅飙、吴麗和梅廷灏等,聚集在我简陋的办公室,根据光明知青健康工作委员会的批复,研究决定成立“光明知青健康工作委员会江西管理中心”,组建领导班子和工作部门。会议后期,江西兵团知青联谊会的胡力建、梁建辉等四位知青朋友,也加入其中,昭示着服务江西知青的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会上一致同意,将编辑印刷《红土地的知青》(丛书),作为首要任务,并作为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薄礼,也为筹备召开全省首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奠定基础。
承蒙大家的抬爱,会议推举本人主持“光明知青健康工作委员会江西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并兼任《红土地的知青》(丛书)的总编辑。让我诚惶诚恐,寝食难安,唯恐因自己的低能与懈怠,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景德镇的知青们,主动请缨,承担起《红土地的知青》(第一卷)的征稿、收集、编辑、审稿、排版、校对及印刷发行等繁重工作,为江西管理中心的工作开了个好头。这些年已古稀的老知青,在天气异常炎热的盛夏酷暑,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精神可嘉,其业绩可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相信在景德镇的榜样感召下,全省各地区的知青丛书的编辑印刷出版发行工作,会越来越好;全省知青文化、康养、旅游等各项事业,会越来越广大。我们的目标能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此文:
知青岁月未蹉跎,
战天斗地造山河。
历尽人间万般苦,
赤诚奉献且为乐。
二O二四年九月十四日于南昌
一 笔 间
(散文)
邓晓明
雄踞龙年秋季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终于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步步紧逼下,退出了亚细亚大片陆地,威猛的秋老虎,也消声匿迹了。今早出门,稀薄的云层,居然飘下几点雨滴,我们终于熬过去了最炎热的酷夏燥秋。
坐在陋室电脑旁,玩着码字游戏,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陌生电话,毫不犹豫掐断了。过了一会儿,手机再次响起,再看还是那个电话,铃声锲而不舍,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样子,我只好接了。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他自报家门,说经朋友介绍,想登门拜访。一听朋友的名字,想起长辈的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我不好再拒绝,约好下午三点半,上门细聊。
下午15点30分,家中门铃准时响起。打开门,一双俊男靓女,很有礼数的进到屋里,让陋室顿蓬荜生辉。客人自我介绍,男士为“一笔间”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齐抢先先生,女士为该公司设计师。今天上门是慕名而来,想聘请老夫担任“一笔间”文化有限公司顾问。顾问,指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之前曾担任过几家公司的顾问,没有硬性任务要求,也没有明确享受待遇。
齐董事长从公文包里掏出该公司专门设计的,具有华夏传统文化特征的,从右往左、竖排书写的古代文书格式的聘书来,聘书上面的毛笔字迹,是齐董事长的手书,毛笔字雄浑天成,书法艺术上乘,墨迹厚重饱满,字透纸底。齐董事长忙说,邓老好眼力,写聘书的墨汁,不是市面上购买的,而是自己精心以砚台研磨而成的,以示重视。瞬间我对眼前这位还很陌生的青年才俊,肃然起敬。如此用心用情用功做事,必成大气候也。齐董事长郑重其事地递给我聘书,让我过目。美女助手,训练有素,旋即端起相机,咔嚓咔嚓定格瞬间,留作永久纪念,一切都很专业、很自然。
宾主坐定,齐董事长简单介绍了一笔间文化有限公司的慨况,并指着“一笔间”三个字,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亲笔题写的,这让我刮目相看了,确实与众不同。
一笔间文化公司,由作家、媒体人齐抢先筹备了十五年,于2021年2月在国内多位高人的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公司高层,有正高职称者10人。
公司把设计、图书装帧、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作为基础业务,现有人员近20人,研究生与本科学历者各占一半,是南昌一支高学历设计、排版与创新力量较强的团队。公司有全程设计与排版的复旦大学教授的图书,在加拿大出版。
经考核,公司已成为国家一级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图书装帧与排版的合作单位。
经东华理工大学、南昌理工学院考察,公司已成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美术学院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及南昌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优秀本科生的研学基地。
分别时,齐董事长又从公文包里捧出一本厚厚的书籍,送到我面前,并请雅正。这是他出版的新著《竞逐第一缕阳光》,长约40万字。莫言大师题写的书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怀中将军为本书起名、作序;江西省文联老主席杨佩瑾先生也一并作序,可见这本书的份量。
送走客人,静坐下来,我思考着,这位年轻人,怎么会有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和雄厚的人脉资源呢?
我翻开《竞逐第一缕阳光》:齐抢先,江西余干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协会员,第九届江西省青联委员。
上高中时,成为影响广泛的《山西日报》月刊封面人物,系吉林大学面向全国遴选的8名少年作家之一。
担任江西媒体记者近20年,其作品荣获全国党刊优秀作品奖,中共中央外宣办的嘉奖。其作品新华社专门抽调骨干力量配发评论。连续两年问鼎江西报刊新闻一等奖,连续三年荣获赵超构新闻奖(中国晚报最高奖)二等奖。50万字的著作《从少年作家到青年记者》,在江西人民出版社再版三次。《青少年日记》《少年作文辅导》《文学少年》《江西日报》等媒体曾专门介绍他的成长之路。他还是多家杂志的创办人。
读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一笔间”,西伯一笔间,有《周易》。仲尼一笔间,有《春秋》。王義之一笔间,有《兰亭序》。齐白石一笔间,有《墨虾》。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的距离,就是莫言先生的一笔间那么短。千古历史一笔间。万古风云一笔间。宇宙万物一笔间。
行文到此,我以记录片《百年巨匠》的一段歌词,结果此文:
见证了山河岁月沧桑,见证了奋斗探索惆怅彷徨;
看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看人生路曲折漫长;
大美无言,大爱无疆;
大美无言,大爱无疆。
甲辰仲秋于南昌象湖威尼斯花园
投稿须知
1、【双槐文学艺术社】为文学和书画艺术综合微刊平台,欢迎您关注公众号shhwxyshy。投稿方式:邮箱投稿564231311@qq.com。为了扩大宣传,凡双槐文学艺术社刊出作品,同步在微博推出。优秀作品在城市头条刊发。
2、微刊欢迎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以微小说1篇,散文1篇(含散文诗2篇)、诗歌(现代诗3首、古诗词5首)、摄影书画不限,作品+个人简介+照片格式发。城市头条精选10人荟萃文选推送。微刊为每日专刊,城市头条为周刊。
3、请投稿作者认真检查后再投稿,文责自负。投稿15日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稿酬由读者来定。文章发布后,一周内到账的赞赏额,30%作为平台运营,20%奖励编辑和诵读者,50%归作者所有,所有稿酬按微信公众平台和城市头条平台扣除费用的比例计酬。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7天后发放,无赞赏就无稿酬,10元及以下不发放。领取赞赏请加主编微信,以便按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阅读量不足100者,本刊不再编辑刊发。
5、本平台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进行删除。
6、本平台所有作品诗作者原创授权发布,严禁未经平台授权转载,保护原创权益。
中国双槐文学艺术传媒中心
平台团队
社长兼总编:马诚
责 任 编 辑:潇潇
文 案 策 划:彦程
编委
现代诗部:春华秋实 周文东 伊晓雪
古诗部:白雪 祝汉波 孙师峰(火焰)
微小说部:窦秋昌(鲁秋)董永卿
散文部:苏保忠
书画部:王福源 墨缘
外联部:流云
本刊特约作家(诗人):
祝汉波(湖北)周文东(新疆)
董永卿(河南)苏保忠(河北)
伊晓雪(黑龙江)孙师峰(火焰)(河北)
窦秋昌(鲁秋)(山东)
张世民(山东)夕阳音(广东)
本刊特约书画家:
王福源(黑龙江)
(以下排名按发表作品顺序)
由于版面限制,部分列出,敬请谅解
本刊刊出著名作家名录
王克臣(北京)中国作家协会
周家俊(山东)军旅作家
张寿岭(甘肃)诗词作家
李威(四川)实力派诗人
李立方(香港)著名诗人
施怡淡(香港)著名诗人
。。。。。。
本刊刊出海外作家和书画家名录
唐生趣经(美国)犹他大学
博士
书含(西班牙)华文自由撰稿人
黄科(巴拿马)华文自由撰稿人
郭醒奇(加拿大)华文自由撰稿人
。。。。。
本刊刊出著名书画家名录
葛裕钧(江苏)著名书画家
杨瑞堂(山东)(英国)牛津艺术学院
客座教授
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杨福平(甘肃)南京市长江书画艺术
研究院教授
。。。。。。
友情刊出其他平台作者名录
曾吉林(重庆)央视12频道夕阳红栏目
报道诗人
中国东北分社副社长、副主编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
委员会副主席
王朝霞(山西)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
宣传部部长
胡荣誉(学藩)(湖南)孔子诗歌协会
副秘书长
扫二维码
关注《双槐文学艺术社》公众号
点击下面点赞、评论和打赏,
您将感受到原创作品的力量,
您的赞赏是作者创作动力的源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