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医术只治病不救命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4.9.23日8时2分一40分作
以上相信科学,不足为据。
中医是道 西医是术
文/孙述考
图/来自网络
2024.9.23日14时1分一35分作
李玲教授在一次关于健康的演讲中说:“中医是道,西医是术。”说得很有道理!自古中医就叫“道医”。为什么叫“道医”?我认为:
一、什么是道?在《道德经》中讲:“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大自然中的这个道(规律)我们可以道(讨论),但它并不是我们常说的那个道(道路)。从这里讲,中医是一种遵循天地自然规律的医学,古代的医圣先贤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就是这个意思。
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讲?因为通过现在发掘考古发现,中国是整个世界考古历史最长,最完整的国家,没有第二。从中国古代手术工具多达上百种,精密到令现代的人咂舌!说明古代中医的高度发达。经络的发现,对西方现代科学家来讲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包括今天的中国人从历史记载中有讲到是古代的道家中的修行者内视或内窥发现的。所以,中医与道家密不可分!因此,中医称为道医是正确的!
三、屠呦呦发明的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青蒿素来原于晋代医学家、炼丹家、道士葛洪庙里葛洪池边上的石碑背面的文字记载。屠呦呦当时试验失败后,重返该庙,重新核对研究发现,当年葛洪和他夫人用的是用生蒿拧汁。她恍然大悟,回去以后,和她的团队研制成功!所以,在历史上,中医和道家济世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密不可分。中医称为道医有理有据。
四、中医人在古代宫廷与民间,即能治阳病,即实实在在的实病,也能治不属于实病的阴病。比如“吓掉魂,”如果,不用治阴病的方法,单纯服中药,吃西药,治不了!再比如“因果病”,用实实在在的药,治不了!但是,在古代,著名的中医道号都很深,都会治,人称“活神仙”。而神仙是道家的称谓。
五、西医只谈科学,不信道。其实,只谈科学的思想恰恰不科学!这个观点,被研究天文科学的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杨振宁证实,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因此,现代的著名的科学家认为中医是一门超科学!而西医为治病而治病,孤立地去理解一种病,这一思想是不科学的。
六、神经导能疗法是道还是术?在这里作为创始人,我来阐述。神经导能疗法原名叫“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后来为什么要改名为“神经导能疗法”?是因为中医中不谈“神经”,只谈“经络”。为避免世人混淆,同时这门学科又自成体系,所以,另起炉灶,分庭抗礼。但神经导能疗法在发展了传统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外,是对传统中医的继承与发展!它的伟大的发现是用神经理论指导来治病比经络治病更加迅捷,大道至简!所以,神经导能疗法既是道,也讲术,是道术统一的一门医学与医术。因此,在招收弟子,传授弟子与治病过程中,仍然讲道传诚者,术授缘者。
今天,借李玲教授的这句话,写了以上观点。
作者简介:孙述考老师:字硕勋,又字鸿儒,子文,一乔。号东海崂主人,山东青岛人。研究生毕业,中文专业,文学学士。教师、画家、书法家、国学专家、作家兼诗人、诗词理论家、中医神经导能疗法创始人。喜欢艺术和文学和收藏奇石。创作诗词歌赋一万余首,受到人们喜爱。在几十余家诗歌网络平台和报刊发表过诗作与文章,作品传播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在历史上继贾存仁将李毓秀的《训蒙文》改编为《弟子规》以后,进行第一次大规模增编,《孙述考增编<弟子规>》四千余字,比原文增加了三千多字。将孔子的《论语》参差不齐的文言文改编为三字一句的《诗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体式上的改编。将洪应明《菜根谭》改编成《诗译<菜根谭>》等等,对中国国学是一个重要贡献。
纵有高明医术 能治疾不续命
神经导能疗法河南省分会会长
神经导能疗法世界研究总会会长
文/王保江
图/来自网络
2024.9.23日
疾病,是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出现异常症状的表现。根据不同的成因,疾病可以大致分为由环境或生活习惯引起的病症,以及一些被认为与个人过去行为相关的病症。以下是对这两种概念的探讨:
一、自然病与所谓的“因果病”
自然病通常是指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如风、寒、湿、热、燥,或是个人生活方式不当而导致的身体不适。例如,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下可能会导致关节疼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引发胃肠道疾病;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肥胖及相关并发症。这些疾病往往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和调整生活习惯来预防或治疗。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因果病”则更为复杂,它被视为前世行为在今生显现的结果。这种观念在中国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中较为常见,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过去生活中曾对他人施行暴行,那么他可能在今生承受对方反噬带来的病痛的折磨。这种观念主张,过去的行为会在今生结出相应的果报,即所谓的“因果报应”。尽管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在某些宗教或民间信仰中却有着广泛的认同。
二、命运与因果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古话:“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这里的“命”是指根据一个人过往行为和选择所决定的人生轨迹,包含了福祸、生死。因此,民间流传着“命由天定,福由己造”的说法,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更改性和个人为什么要好好修为的重要性。尽管医术再高明,也无法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每一个人要充分认识到,医生的角色是治疗疾病,而非改变命运。
这种观念认为,人生中的许多事情,包括健康状况,都是由天命所决定的。然而,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积累“福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己的命运。例如,行善积德可以增加福气,而作恶则会减少福气。因此,即使面对疾病,人们也应该积极面对,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争取更好的结果。这个最著名的例子是《了凡四训》中的袁了凡。
三、医术的局限性
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但在面对某些疾病时,仍显示出其局限性。正如一句古语所言:“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只渡有缘之人。”这意味着,医者只能治疗那些与之有缘的人。对于那些似乎命中注定无法避免的疾病,医生可能也无力改变其结局。因此,在面对疾病时,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变得尤为重要。
现代医学虽然能够治愈许多疾病,但在面对一些顽固性疾病或终末期疾病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和家属需要接受现实,同时寻找其他形式的支持,如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这并不是放弃治疗,而是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疾病,让患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在探讨疾病背后的原因时,我们既要尊重科学的解释,也要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因果观念。虽然现代医学无法解释所有的疾病现象,但通过结合科学与哲学的视角,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并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们在面对疾病时,既要积极寻求科学治疗,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顺应自然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面对健康挑战时,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无论疾病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如何从中汲取教训,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变得更加坚强和明智。
在人生的旅途中,健康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面对疾病,我们既要依靠现代医学的帮助,也要学会接纳和面对命运的安排,以更加开阔的胸怀迎接未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