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5)》「向未来挑战」(1687辑)

晨间寄语
昨天上午,我写完《寄语》落款日期时,“9月18日”赫然在目,才恍然大悟,自问,为什么不写这个标题?心有余悸。出门锻练时,一位朋友打电话问我听到了什么?耳机里传来了警报声,朋友说,他们那边在拉警报,“抗日战争纪念日”嘛。我的余悸,便是今日寄语的内容。
翻开张寒晖先生的《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了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 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 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字字句句,摄入心魄,震撼灵魂,这是整个华夏儿女揪心的日子。我被每位朋友在问候中“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警示倍觉意义深远。最近看到自愿者们找到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的一具具遗骸,内心一阵阵的痛。一块玉米地里,300多具,荒草森林中,掀开,偶有的墓碑上,凭着仅限的文字符号,那一片,多是湖南、四川藉远征军人。志愿者一边起出,一边哭泣,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告慰英灵:“送你们回家!”腾冲——野人山——远征军的魂绕,后人的牵挂,无尽的悲壮…。
九一八纪念馆的另一醒目提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有其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当那些跪舔的洋奴数典忘祖时,一位中国姑娘敢在日本的播音中声张中国版图和主权,不惜一切,哪怕以生命为代价。工作丢了,回到国内,立即受到多家国企民企以及大单位的特邀,这就叫“铭记”。
“铭记”,意味着刻在骨子里。昨天的新闻里,晒出了一张当初日本妄图长期占领我国东北!侵华日军“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那上面,东三省全景,还有山西和河北的一部分,直接与蒙古、朝鲜接壤,等于把中国地图的鸡脑壳全部去掉,这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老话讲,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现实里,当日本人在拳击场上叫嚣专打中国人时,真的很想像艾跃进教授讲的那样:趁早把日本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抹去!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当那一声声警笛鸣叫,当所有的国人都记得这个日子,当海警船在钓鱼岛巡航,当我们的航母走向深蓝,当我们的娃娃们会唱响《大刀进行曲》…,才不妄“砥砺前行”!
新的一天,早安!
2024.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