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8)》「向未来挑战」(1638辑)

晨间寄语
一些人、一些事,你一辈子也学不来。有些人、有些事,无师自通。论人生,走了几十年,但几十年下来,平头百姓的多,人家说的不会“醒”,不会来“事”的,一根筋,一条胡同走到黑,碌碌“无为”也。试想,有人许岗位显赫,属于求助率高的那种,但却平平淡淡一生,一穷二白。而有人则不同,既然那个岗位的求助率高,无论如何,千方百计往那里蹭,其结果与收获成为正比。
曾经,有那么样的部门,只要进去了,老百姓说,没有不跳丰收舞的。当头头,大老板是跟屁虫。当办事员,有“门票”。几年下来,个个肥得流油。用成语形容,无不是趾高气扬,满面春风,还得意忘形。哪怕是个看门的,也同样仰以鼻息,狐假虎威。后来有些部门名称改了,但当有人提到谁谁出手阔绰时,乙答,你不知道吗,人家以前是在xx单位呀!而这些单位出来的人,大都对彼不屑一顾。这就是“部门”的不同。老话讲,嫁女找个好人家,现代话,最好是个富二代。所以那些部门“吃钱”,见怪不怪。
凭本事干出来的有,这类人多有公德心,有亲和力,体恤民情,为人谦逊,老幼尊卑认得清,不嫌贫爱富,却疾恶如仇,温良恭俭让,为官一任,热土一方,百姓拥戴。
社会是个大染缸,同时又是面镜子。人有颜色,不起眼与色彩斑斓。当历史的车轮要碾压浑浊时,社会又把表演出格的一类,打回原形。既有清晰透明,也有含蓄异族,要用时间来检验。人的表现形式不同,留下来的痕迹也就不一样,古有和坤那种,现有周永康之流。人在回顾的镜头里,都有真实的一面。真实,那是你自己。虚妄,意味着良心和道德,同是一把尺子,量出许多人和事来。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在诸多的人和事里,找到自己的原雏,你会喜欢和爱抚。人的演绎后变形,自己知道但又不相信,爱恨情仇,悔恨交加,或又无能为力…?因为,前后有别,成王败寇,再也回不去了。
人是社会这的主角,又被社会这面镜子照着,别人看不见,你自己不会不知道。但是好与坏,一直都在镜子里,可以装给别人看,自己心里更有数,对吧!
新的一天,早安!
202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