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小河乡星河天文台开展研学活动

小河乡的特色文旅产品小石头画 小河乡供图
8月16日,树龄约2110年的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千年罗汉松被认证为“世界树龄最长的罗汉松(自然生长)”,小河乡“保护古树名木 赓续原乡文脉”文旅融合项目于当天启动。这是小河乡推动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举措。
近几年来,小河乡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世外原乡·画里小河”主题,打造了“网红坝”“云上的小店”“星河天文台”等一批“网红”景点,拓展了休闲观光、红色研学、非遗传承、天文露营、农耕采摘等多元化体验。
“画里小河”风景好
当前,全国广大乡村积极发展文旅产业,怎样才能避免“千村一面”?位于湘赣边界的小河乡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以文旅融合作为突破点和发力点,科学规划、持久用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旅发展之路。
“2021年,我们在浏阳河支流小溪河上建设的鱼鳞坝和叠水坝走红网络,使小河乡的游客量骤然增长,当时我们的接待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小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罗明说,“近几年,我们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持续发力,不断丰富游客体验,民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水平也显著提升,小河乡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小河乡邀请湖南农业大学的团队,全面梳理文旅资源,制定发展规划,积极融入浏阳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确定了“世外原乡·画里小河”主题,提出了实施“生态立乡、农业强乡、旅游兴乡、文化润乡、环境美乡”的发展战略,创建了“画里小河”国家3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以“文旅融合、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户外体验”为主的四大旅游板块。
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同时,小河乡还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修缮一批保存较为完好的红色旧址,依托小河乡作为红十八军成立地的历史背景,筹建红十八军组建地小河革命历史陈列室,将全乡40余处分散的红色旧址资料集中展陈于一馆,让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近日,小河乡乌石艺术画室负责人彭加军带领员工赶制一批来自深圳的油画订单产品。虽然这间农民画室规模不大,员工也不足10人,但他们的产品远销深圳、上海甚至欧洲等地。“我们画室的员工平均每人月收入上万元。”彭加军说。
将“挥锄头”的农民培养成“执画笔”的画师,是小河乡文旅发展的独特一景。当地大力发展画室产业,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统一培训、统一订单、统一销售,目前已发展农民工艺国画、油画、创意画等多个画种。全乡6家画室共有农民画师400余名,画作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小河乡建成了乡村振兴交流中心以及农民工艺画展示交易延伸区、主题文化商业区、创意设计孵化区等,推动农民画室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强湘赣边农民画室交流,共享产业资源,扩大品牌效应,打造湘赣边农民画室产业基地。
“上云出圈”销路宽
小河乡的文旅热源自当地通过新媒体推介“网红坝”。为了紧紧抓住这波关注度,持续保持热度,小河乡积极对接湖南卫视,引进沉浸式乡村振兴综艺节目《云上的小店》在小河乡拍摄,使小河乡淳朴的民风“出圈出彩”。与此同时,小河乡的农文旅产品也通过“上云”提高了销量。
为了让小河乡优质的农文旅产品扩大销量,在线下,当地新建了物流集散中心和土特产展销中心,引进了湖南邮政入乡进村设站点,推出了“小农产品套餐”,打通了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在线上,依托综艺节目《云上的小店》借势发力,探索“电商+直播”模式,开辟了邮乐购“云上的小河”电商农产品专区,培育乡村主播并拍摄相关短视频,持续扩大影响力。
销售要“出圈”,离不开拳头产品。小河乡邀请海南文创院设计了金丝皇菊、玉针香米等系列农文创产品的新包装,开发了小石头画、帆布包、丝巾等伴手礼,打造了“画里小河”农文旅品牌。其中,依托当地农民画师队伍,采用当地小石头开发的卡通、山水、生肖动物等不同系列和风格的小石头画文旅产品,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新兴业态引客来
有了发展文旅的基础和知名度,如何让“流量”变“留量”、“网红”变“长红”?不断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是关键。这一次,小河乡着眼的是星空。
在小河乡新河村,利用无光源污染的天文优势,建成了湖南省首个乡村准专业级天文台——星河天文台,并配套建设野奢露营基地和农旅研学基地,“天文+旅游”的新业态成为小河乡乡村文化和旅游的新引擎。依托天文台,小河乡举办星空节等系列节会活动,邀请游客共赴一场奇妙的“银河之旅”,打造“来小河、看银河”的全新旅游IP。
小河乡投资200万元建成的木活字印刷非遗馆,完整展现了木活字印刷术的文化溯源、传承谱系和全套技艺。同时,馆内还设立了研习展演区域,由非遗传承人现场展演,供游客研习体验。“非遗+旅游”是小河乡的文旅新业态之一。
此外,小河乡还积极发展“民宿+旅游”“美食+旅游”,创新开辟闲置房屋利用新途径,通过依法流转等措施,盘活利用闲置粮仓、学校以及农村房屋,发展农民画室、民宿等产业。“目前,全乡共发展品质民宿10余家,我们不断探索加强乡村民宿的培训和管理,努力让留宿小河的游客拥有更舒适的体验。”罗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