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荒野燎原火
一一解析诗人牧夫抒情叙事
长诗“情系乌拉盖”
水深不语
牧夫近日乘着七月的风,来到了乌拉盖大草原,所见之处,山铺绮彩,水蕴诗情,其按耐不住内心的澎湃,以叙事散文诗的形式记录下这一趟乌拉盖之行。文笔直抒胸臆,令人读罢,如临其境,热血沸腾……
品读完牧夫的整部抒情叙事诗“情系乌拉盖”后,我便念起一句:“聚”为荒野燎原火,“散”作银河夺目星。
是啊,牧夫采用有韵语言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开篇即“到乌拉盖去”,文字段落间洋溢着对大草原的期待。每一句都充满着召唤的力量,令人神往……
第二部分,牧夫以唯美的句式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壮阔的“乌拉盖河”,让我在牧夫的“视野”里,仿佛也来到九曲回肠的乌拉盖河,感受着光阴流转,敬畏着大自然的纵横捭阖,乾坤颠倒,数不尽风流,观不尽沧海。诗人也在用这条“草原深处的母亲河”来暗喻人生不过九道湾,闯过去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承前启后,意义非凡。
“梦幻乌拉盖”,则将诗人最珍贵的“童真”和“浪漫”展现,通篇用的几个叠句恰如其分,既描述了乌拉盖的独有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草原的殷殷热爱,情景交融,有声有色,令人陶醉……
社会上一直有“兵团小镇”的故事在流传,牧夫曾经就是“兵团小镇”的“故事之一”:初来乍到,一切都很懵懂,有想家时的乡愁;有偷偷暗恋“彩霞姑娘”的小甜蜜;也有对未来的雄心壮志;更有诗人“一个花甲”的暗恋未果……这段情愫看似遗憾,实则美的如此纯净唯美。
乌拉盖的狼如图腾般神圣,不可杀戮,牧夫讲述了一件真实所见关于“狼的复仇”厮杀,全篇如电影剧情般步步惊心!当我们了解了“狼为什么复仇”时,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我们人类有时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仅是狼,也不仅仅是“大黑马”。真正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还有蒙古民族崇尚的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精神和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与尊严!以狼喻人,深刻至极!
“兵团小镇”之“英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在风雪中为了守护羊群而不幸遇难,诗人结尾的一句:我们英雄美丽的豆蔻年华,是乌拉盖大草原永远盛开的花”,让人读了心生敬意,也有无尽的伤痛……
“兵团小镇”讲了两位“额吉”的故事,一位如慈母般疼爱着“汉族女儿”,一位老额吉用乌拉盖古老的歌唤醒了母马育子哺乳的母性……“兵团小镇”里的几位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可亲可念,可爱可敬,各有风采。
要知道,叙事诗如果只有干巴巴的一根“线”,没有以“情”或“理”做珠,难免会成为死板的“流水账”,以致难以卒读,而牧夫老师的叙事诗没有将“事件”空洞死气沉沉的堆砌或罗列,也没有连篇累牍的大口号,而是加入了“情感”的珠玉,才能让叙事诗焕发光彩,可读可想,直抵人心。
如果叙事诗仅仅停留在抒情层面,其立意可能是平面的、浅表的,只有在抒情性叙事中,适时地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置以说理或曰议论的句子,才能使全诗平地凸起高峰,最终提升全诗的立意高度,而这一点,牧夫老师做到了。
“情系乌拉盖”以“乌拉盖归来”,呼应开篇的“到乌拉盖去”,完美的将牧夫的这一趟“徒步猎游”告一段落。
“归来,我的爱不会走远”。是的,牧夫老师的这次乌拉盖行程,是追寻乌拉盖历史的足迹而来,是追寻乌拉盖远古的思想而来,更是追寻亘古恒绵的诗歌而来的。老师深切的感受到草原是灵性的,河流是灵性的,飞禽是灵性的,走兽是灵性的,乌拉盖是灵性的。乌拉盖河流动的血汇入华夏,汇入上下五千年,黄河、长江,沙漠、戈壁,雪山,草地,海洋,冰川,万马奔驰的大草原,一统为我们的大中国。
二0二四年七月二十一日
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