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辉映——中国当代艺坛代表性名家学术邀请展》盛启。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古代文脉与现代创意在此交汇,绽放出跨越千年的和谐之光。
本次展览,我们邀请了众多在当代艺坛中独树一帜的书画名家,他们以笔墨为舟,遨游于古今之间,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既承古意又具新风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心灵的独白,更是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诠释。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视觉盛宴,感受‘古今辉映’下的艺术魅力,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可能。"
郑生意
郑生意:男,汉族,1962年生人,大专文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中国画代表性艺术家,绥化市文联副主席,绥化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肇东市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作品先后赴新加坡、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印度、韩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展览,几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文艺中心、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礼堂等多家单位收藏。1992年受到黑龙江省文联、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的表彰。
几十幅作品在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多次获得大奖。
1990年《秋风》荣获“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书画扇画艺术大奖赛”一等奖。
1990年刘万鸣、郑生意、晏平在台湾举办联合画展
1990年《野趣》荣获黑龙江省中国画大展二等奖。
1990年《秋草吟》荣获中国画研究会主办的“丰收杯”全国中国画展览一等奖。
1991年《夏》荣获黑龙江省建党美术展览二等奖。
1991年《芦花情》荣获黑龙江省花鸟画展览二等奖。
1992年《夏荫》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花鸟画展览”最高奖,并应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参加全国首届花鸟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
1992年《韵》荣获黑龙江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
1992年《花鸟》荣获在台湾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览佳作奖。
1992年《初雪》荣获全国“峨嵋杯”中国画展览一等奖。
1992年《夏风》获“琴岛杯”全国书画展览一等奖。
1992年《塞北九月》获“天涯杯”国际书画展览二等奖。
1995年《秋》参加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世界华人”书画作品展览。
1997年《荒原之恋》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工笔画大展”丹青铜奖。
1997年《双鹤》荣获“当代中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1997年《深秋》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览。
1998年《大荒》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98牡丹杯”金彩奖二等奖(本次展览最高奖)。
1999年《塞北风》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一届中国山水画”展览。
2002年《碱草滩》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协会主办的第五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
2004年《生命之歌》参加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4年作品在黑龙江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银奖。
2005年《秋光不老》在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获得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2008年《家住茂丛草苍茫》参加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9年被评为“当代10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
2009年作品《塞外秋歌》在黑龙江省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览中获铜奖。
2010年百余幅作品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收藏家收藏。
2012年赴韩国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与韩国政府主办的“庆祝中韩建交二十周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2年被评为“2012当代最具投资价值艺术家”。
2013年在中国花鸟画大师“崔子范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3年被评为中国当代花鸟画20位大家。
2014 年《银梦》获黑龙江省十二届美展“优秀奖”。
2014年在宁夏甘肃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2015年《寂静之丝》《绿野》参加“阅龙江”中国画精品邀请展。在莱阳举办个人画展
2016年在蓬莱举办个人画展。
2017年在莱阳举办个人画展。
2017年在宁夏举办个人画展。
2018年在安徽举办个人画展。
2018年《恋》获“庆祝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成立50周年全省美术大展”优秀奖。
2019年作品《这地这土》获黑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20年作品《秋阳》被印度新德里博物馆收藏。
2021年在高密、莱芜举办个人画展。
2023年在河南沈丘举办个人画展。
2024在山东高密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龙年迎新春“化境”红高粱有约郑生意、葛振山联合画展。
艺术传略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等几十部辞书。近百幅作品被《人民日报》《大众美术报》《新华文摘》《中国书画家》等几十家报刊发表。并出版多部个人画集。
写意工笔画
——看郑生意的画
贾平西
伟大的美术理论家陈传席先生说:“画者,不知传统则易流于浅薄;不知传统而拘泥于传统者,则如旁人门户,不足以成家。”今人不知西方画者,则眼光短浅,知西方画而为其所束者,则同于知传统而拘泥于传统者。故画人欲成家者,须通古今,知中西,然后做到三点:其一,要有自家样式,同能不如独诣,一看就感到其画舆别人风格迥异;其二,要有深度,即有文化内涵,胡涂乱抹,以“鬼怪无理”而求舆别人不同者,缺乏深度,虽有独特样式也不足论;其三,要有高度,即有一定的技巧,这技巧也非一般人所能为。艺术的“艺”本意就是技,无技巧者则不足侧身画界,更无家可论也。“成一家之言”者方可谓之“家”。因有自家样式,有深度和高度,乃是成为画者的必备标准。故每一个时代妄称画家者很多,今人尤多,但真正能称为画家者却是“寥寥无几”的。
清代四王,专以旁人门户在画坛上竟“光辉”的度过终生,至今遗臭三百年。今人也有像张三的,像李四的,像王二的,更有像滥眼子她二舅妈的,特别是那些自称或别人捧称的一些个“大画家”真乃是古今画家行列中的悲哀。
郑生意的工笔画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这是其舆一般工笔画的主要区别,更不像一些工笔画不是写出来而是靠磨洋工磨出来的。据我所知,郑生意画画,从来不打稿子,拿起笔就画,一连画半月,意无穷而情未尽,气相连,步步为营,休何急,抒尽胸中之逸气耳。郑生意的画颜色高古雅致,谐调春润,朦胧凄清。古今工笔者,当然是画出来的,也有作出来的,不过今人又多一招磨出来的,善写意的看不上专工笔的。工笔的也瞧不起写意的,皆属于自己看自己的孩子比谁的孩子都好一样,画家亦然。黄宾虹大概说:“画渊源不同,到微妙处无差别。”古今工笔画有高峰,写意画亦有高峰,两个哪个高?彼此彼此。郑生意的画,古今之一细,古今之一写,古今之一绝,古今写意工笔画之先列。
自自然然地赞美自然
——郑生意工笔花鸟的艺术特色
贾德江
读一读郑生意长长的艺术年表,可以显见,年过半百的郑生意再中国工笔画坛应算名气不小了。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再黑龙江省举办的美展中获得大奖。也多次再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的美展中获得奖赏;他的作品不仅先后赴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展览,还先后在中国宁夏、甘肃、莱阳、蓬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有几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艺术中心、中南海紫光阁、国务院礼堂等重要机构所收藏;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受到黑龙江省文联、美协的表彰,也多次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与“当代最具投资价值”的艺术家。然而,这位“北国工笔画全体”的主将,却没有停步和满足,依然坚守在“北大荒”这块神奇而独特的土地上,以北方乡间的花草鸟虫为基点,以艺术家的全新视角,带着当代艺术家的文化使命,运用自己创造的语言符号,使他的工笔花鸟走出了传统的形神规范,在山花野卉中提炼精神,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
当20世纪80年代以写实画风而兴盛的乡土美术,成为人们再度认识生活的方式时,繁茂与荒寒并存的北国花木也开始成为花鸟画家开垦的一片乡土。以家平西为首的一批黑龙江省的工笔花鸟画家从而成为20世纪花鸟画史上引人注目的最具有地域特色的工笔花鸟群体。受其影响,郑生意涉足工笔花鸟,从一开始就以观照自然生命的方式发掘北方花木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在他的笔下,不再是牡丹真国色的富贵和娇艳,也不再是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温文与清雅,他画的就是北方田园山冈的《冬之韵》《秋草吟》《荒原之恋》《生命之歌》,他要表现的就是塞外花丛林间的《野趣》《晨雾》《野风》《银梦》。根生土长于北国的郑生意,爱画北方乡村的柿子林、山里红、刺玫瑰、烟葫芦,爱画浓绿的叶子、红色的乡径、黑色的沃土,他对家乡荒原中杂花生树、枝蔓穿插的结构之美保有浓厚的兴趣,他对家乡土地上野卉飘香、鸟语花放的原始生态情有独钟,山乡雪野更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北方大自然的魅力时刻感染着他,一切是那样的亲切和质朴、恬静和顽强,一切是那样的充满生命活力和谐和的自然精神。他爱家乡的一花一草、一鸟一叶,他爱家乡的田园蔬果、白桦林、塔头草,他的画始终流露着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乡土意识,他不像人们印象中只强调笔墨、只强调传统的画家,而是以“道法自然”安身立命,在拥抱自然、注重生活感受的基础上,不断修正和改变艺术构思的经验及语言手段。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放眼于北方大野,讴歌山乡花树幽深丰茂至真至纯的作品。他的带有北方乡土气息的工笔花鸟已成为他的艺术特色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观郑生意的作品,由于他立足于生活感受的独特性,构思立意新奇多变,表现对象分布错杂,多取繁满的构思,已变写小情小趣为宏阔大境,不再是传统的“对角式”“之字形”“三角式”等空白背景的旧有程式,而是把花鸟作为主体创造性地引进山水,强调花鸟与山水的融合,使花鸟生息于应有的生态环境中,显现出实境的大景之美。这种花鸟实境,一方面复现了花鸟平实素朴的生存环境,需要以“发现”的眼光去提纯;另一方面又是北方乡村的生活场景,充满生活的情趣和浓郁的地域特色。郑生意的创作高度,在于“花”与“鸟”的生活化,在于走出了文化隐喻而走向视野开阔的大自然,推动了由文化花鸟向生活花鸟的转换。他的工笔花鸟重在包蕴生活的丰富性、生动性,自自然然地赞美自然,始终充盈着他的每幅作品。
在古典画论中,自然二字常被称为“天”,而自然美常被称为“天趣”。现代山水画巨擘黄宾虹曾言:“自然二字,是画之真谛,一有勉强,即非自然。”他又说:“中国开化文明最早,方法亦最多,不知几经改革,以保存其今古不变之理论,无非合乎自然美而已。”“合乎自然美”----正是郑生意孜孜以求的美学理想境界。他的这些直接取法于自然的北方乡土花鸟画,从被表现的审美客体中找到最初、最质朴的审美意识。他一方面重视“外师造化”,一方面重视“中得心源”,不是简单地再现客观世界,也不是简单地表现主观世界,而是凭借主体内在的力量来表现自然的生命意识。它不同于文人自赏的花鸟,也不同于富有生活诗意的花鸟,而是走向具有纯粹视觉审美价值领地的花鸟。从文人自赏到自然美的挖掘,从寻觅生活的诗意到自然生命的观照,他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花鸟画的本体语言探索已从文化花鸟时代的笔墨中心论转向非笔墨中心论,郑生意大行其道。一切有利于视觉语言和形式表现的艺术手段都为我所用。
出于对自然风光的迷恋,郑生意从一开始就绕过了明清之后形成的某些空泛、程式化的倾向,而直追宋画的真情、自然与朴实,并把自己对工笔花鸟的解读设置在传统和现代的联结点上。他的每幅作品几乎都源于对自然形态真切的感受和真实细节的捕捉,从枝叶一个个屈曲环绕中,从花草一瓣瓣色相微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的工笔花鸟不仅保持了传统工笔花鸟精工细腻描写入微的艺术形式,而且善于把“应物象形”的具象写实性、“骨法用笔”的抽象表现性与讲求秩序与韵律的装饰性结合起来,在“图真”“容势”和“写生”的前提下,寄情于大自然,致力突出主体,自由措置时空,以境界、气象、气韵、气息、格调、意蕴取胜。
为了强化和纯化视觉语言,就离不开对于异质文化的吸纳和对于西方绘画的借鉴。比如,他有限度地变散点透视为焦点透视,把传统花鸟画那种让禽鸟、花卉、枝叶和背景描绘相互拆散隔断的观察方法,回复到一种视觉真实的界面,再现了种种特定视角下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环境渲染和环境描写的写实特征。比如,他把西方的色彩引进他工笔花鸟,改变了传统工笔画色相不够丰富,也不讲究统一色调,更少重视光的表现的弊端,充分显示了色彩的魅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重视运用具有表情力的统一色调,使之与独特的意境相结合;二是相当多的作品在状物上致力于呈现光感,即在把握整体色调并且讲求色彩冷暖关系的同事,吸收西法以表现光的放射和闪动,造成了光色辉映、光雾迷离的动人效果;三是拓展了工笔画的用色技巧与颜料媒材,让写实的色彩与装饰的色彩齐头并进,以毛笔布色和使用其他工具(如喷枪)布色各得其用。他在以毛笔借助水分的用色技巧中,除去平涂、渲染之外,还吸收了水墨画中的色墨融渗,没骨画里的撞水撞粉、西方绘画的肌理意识,造成了有控制的渍痕与渗化效果。
如果说西方的写实绘画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工笔画的表现视角,那么,郑生意再意蕴的营造上又对超现实主义有所借鉴。虽然那些枝枝叶叶、花花草草都比传统画更具有再现的因素,但他们经过画家所整合的境界却很少有现实性意味,而呈现出朦胧、悠渺、神秘的超现实境界,他们对时空表达上已从现实中抽离出来,凸显出符合现代审美意识的心灵意象。
如此等等,郑生意这种对于工笔花鸟的变革,赋予了传统绘画以现代的审美精神,给传统绘画带来了许多鲜活的视觉体验。再某种意义上,他的这种变革更多地体现了对于水彩、油画和版画等不同平面艺术审美趣味的汲取,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感和表现力——大面积的渲染替代了古典留白,体面感的造型替代了双勾填彩,嵌入具象之内的平面构成替代了自然形态的折枝程式。显然,一切传统工笔的图式都在郑生意那里解构和重整,在现代工笔画语言和形式的探索上,郑生意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收效。
作为黑龙江省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郑生意和许多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卓有成就的画家一样,都已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的中流砥柱,只不过因同一时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区别而显现出审美取向上的差异。郑生意的创作始于对北国花木生命意识的礼赞,是他对传统工笔画审美范式的拓展,是他对工笔画现代意识的解读,是他潜心吟唱的自然之歌、生命之歌。这正是郑生意的工笔花鸟吸引我们的地方,也是他个人绘画风格在当下的意义所在。
以 书 入 画
——郑生意的工笔画
郑生意,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肇东市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他从艺数年,成果颇丰,大量作品入选全国大展,并获金、银、铜等奖项十几次,先后赴新加坡、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二十几个国家举办展览,几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联艺术中心,中南海紫光阁及国务院礼堂等多家权威机构和单位收藏,《人民日报》、《新华文摘》、《艺术名家》等多家重要媒体给予宣传推介,并出版个人画集。郑生意先生在艺术追求与探索上,注重师传统、师古人,在广义博考、兼收并揽的基础上,吸纳古人的“以书入画”理念于自己的以当代北方田园风光为题材的工笔画创作实践之中,并在保留工笔画工细严整的本质属性的同时,又将书法艺术活泼灵动的笔墨特点和温润清雅的审美品格呈现在画面之中,从而创造了一种融书写性与工细性为一体的既有传统绘画的高古韵味,又有现代艺术的浪漫风姿的工笔画新模式,在充分展现北方田园神韵的同时,使自己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以极致的写,展现“以书入画”的传统魅力,传统绘画中的“以书入画”理念,有两种理解方式:一种是书法与绘画的平行位移,构成书画一体的艺术形式;另一种是将书法的理法渗透到绘画艺术之中,使传统绘画的语言变得更丰富,更有表现力。元代以书入画的倡导者赵孟頫先生在《疏林秀石图》题跋中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他以画石、木、竹为例,来说明用书法中的飞白画石头,表现其质感;把籀文的笔法运于枯树的枝干等画法中,以求圆润宛转,苍老遒劲之意;画竹时运用“永字八法”的各种笔法来表现,使写出来的既是竹叶又是笔法,两者相互交融为一体。赵孟頫先生的短短几行诗文,说出了“以书入画”的道理,方法与功能。郑生意的工笔画正是接受了这样一种道理和方法,变工笔画的“描法”为书法艺术的“写法”,并在他的工笔画创作中进行淋漓尽致的发挥,才使他的《夏荫》、《秋实》、《荒原之恋》、《大荒之秋》、《草原情》,以及《晨曲》和《月光曲》等一批经典作品收到了“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笔还应‘八法’通”的艺术效果。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著名国画家贾平西先生说:“郑生意的工笔画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由此可见,郑生意的工笔画,不仅是“写”,而且写到了极致。
以成竹在胸的写,展示“以书入画”的至高境界。“以书入画”不是目的,要获得一种至高的艺术境界才是画家的真实追求。而这种“真实追求”,是要靠画家在写形状物中,以“成竹在胸”的写来实现的。如果画家动笔之前对所描绘的对象缺乏整体的了解,缺少完整的构思,就会被所画对象所拘,妨碍个性发挥,画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缺少生命力的“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的“枯竹朽枝”。“郑生意画画,从来不打稿子,拿起笔就画,一连画半月”(贾平西语)。这说明他是成竹在胸的,同时,呈现在画面中的,不论是茂密树丛,还是一棵孤藤;不论是一片菜荠,还是一株野花;也不论是一群飞鸟,还是几只雏鸭,都是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令人无可挑剔。尤其他以“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的书法用笔功力,更使画面形象呈现出了入木三分的力度。郑生意的工笔画不仅写到了极致而且是不温不火地把情抒到了极致。贾平西谓之:“意无穷而情未尽,气相连,步步为营,休何急,抒尽胸中之逸气耳。”加之画面设色“高古雅致、谐调春润、朦胧凄清”之格调,其悠远意境油然而生。
故而,郑生意的画有“古今之一细、古今之一写、古今之一绝、古今写意工笔画之先例”之美誉。
——唐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