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插曲
文/云南罗炜
图/来自网络
哲学课上,张一富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哲学,那种详细法,那种仔细,可以把一本哲学书本都背得了讲,讲完后,又叫我们翻开哲学课本一段一段地勾画重要的部分教我们死记硬背地背。一身灰色西装毕廷地站在讲台上从来不画黑板从来不划手势,就是两支手背着来回度来度去地讲。
课堂上我是个捣蛋份子,总觉得他讲哲学课太板话,像一尊雕塑一样搬不到,他讲什么我听不进去,考试全靠中学时候的基础考个70分就够了。
一天早上10点半,太阳照在教学楼四楼教室的走廊上,冬天的早晨不在寒冷,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在四楼右边教室门口玩,张一富老师提前到走廊上跟我们聊天,聊的聊的好像其它同学都回到教室里去了,就只有我们两个在一起聊,从哲学的起源到哲学的流派到当今哲学的思潮对当今世界和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以及税收的问题,我们谈得很投入,在谈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谈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谈到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谈到“搞活市场,允许部份个体经济存在,让一部分个体户走乡串寨服务人民,激活经济,使个体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他讲完后我高兴得鼓掌大笑并高兴地告诉他:“我爸爸在罗平就是做生意的个体户,改革开放后是以无息贷款的方式贷款和我大哥合伙做生意的,不但解决了我们一家六口人的经济吃饭问题,不但不需要国家负担,还带动了鼓励了其它个体户经济的发展”,后来这篇文章背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写去了,在毕业论文的答辩上轰动全班!
我深深地尊重着我们这位哲学老师张一富和这个男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呵呵碰碰,碰碰呵呵,又走到一起,我又回到财校居住,已到夕阳红的晚年,回忆起这些对我是一种精神振奋剂,对于步入晚年的我来说每走一步路都是一个弹跳,每思念一次脸上的皱纹就像泛起的涟漪过后一样的平静!
罗炜:女,汉族,祖籍云南罗平。现年54岁。自1991年起,诗歌,诗评,散文等曾发表在《云南边疆文艺》、《时代姐妹》、《与爱神抗拒的少女》、《心中的花苑》、《中国民间诗人》等。获青春诗人优秀奖,“千丛山华夏作家网”杯优秀奖,第二届新作家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主要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中国长江之声》、《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当代诗刊》、《世界名人诗会》、《世界爱情诗刊》、《中外文学艺术》等。近有诗集《灿烂的山崖》、《起航的月亮》、《曲靖颂》、《和谐的太阳》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