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名家百科
文/涂联友 厦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林忠阳,1947年生,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1970年2月一6月,到闽北邵武县当知青,1970年一1990年,在闽西龙岩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从事地质勘探、工会宣传和电影放映工作。1990年一2007年,任厦门市集美学校委员会宣传接待科科长,从事宣传接待工作,2007年4月退休。
序 言
和林忠阳老师相识已久,此次受老年书画研究会领导委托,给林忠阳老师做个采访。采访过程中,听林老师介绍了有关国画创作和嘉庚精神宣讲的话题,看到了林老师珍存的照片史料、艺术画册和编写的歌曲等等,都让我感慨万千。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神的话,那么我认为林忠阳老师心中的那个神就是陈嘉庚,林老师不论是走着、坐着、站着、躺着,或者是嘴上说的、唱的、梦里念念不忘记的全是陈嘉庚,多年来为了宣传陈嘉庚事迹,林老师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积极动员家人和朋友们一起参与,就像林老师说的:“我希望像风一样把嘉庚精神带到中国的每一寸大地,让嘉庚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的地方,以营造一个学习、宣传陈嘉庚的良好氛围,让嘉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翻看林老师的画册,那纪念碑下和博物馆前,游客们缅怀先贤、追思先烈、崇拜陈嘉庚先生的一幕幕,总让我心潮澎湃;课堂上和社区里,同学们认真聆听林老师宣讲嘉庚故事时那一双双孜孜以求的目光,总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归来堂前和鳌园门口,如痴如醉的人群簇拥着那位老人,此情此景,让我感叹,原来宣讲嘉庚精神也可以有如此多的粉丝;一位高龄的老人在炙热的阳光下,激情澎湃地宣讲嘉庚精神,践行着“用一生的毅力去实现人生的忠诚”人生诺言,让我敬佩和感动。林老师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自己的忠诚播洒在了宣讲嘉庚精神的道路上,将嘉庚精神那种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我们都是追梦人,我相信我们必定会在陈嘉庚先生这座伟大不朽的丰碑下,共同成长,与诚毅同行。
一、可贵的光环,崇高的荣誉,不断激励鼓舞着林忠阳老师勇毅前行。
涂联友:林老师好!我是厦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涂联友,您是我们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的顾问,是厦门市本土的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张闪光发亮的烫金名片,您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国外都享有很高的盛誉。今天很荣幸与您交流您在坚持国画创作和宣讲嘉庚精神的事迹。
首先,请您先给《研究通讯》的读者介绍一下您成名以来,都有哪些单位聘请您挂职当会长、讲师、教授、顾问,以及取得哪些可喜的成绩?
林忠阳:好的。我是一位普通平凡的退休老人,出于对陈嘉庚先生这位被国家三代领导人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华侨领袖的敬仰,33年来我始终坚持学习嘉庚、宣讲嘉庚,为了是让更多人了解嘉庚、敬仰嘉庚,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学习、弘扬和践行嘉庚精神的新风尚。由于我讲的场次多了,加上每次讲解也是非常用心用情去讲,包括讲解的方式独特,事迹感人。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单位和游客认识了我,并邀请我讲解,大家出于对我的关爱和认可,分别给我冠以各种高雅的称呼,但作为一名画家、一名宣讲人、一名志愿者,我认为自己只是尽了应尽的责任,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党和政府的有关组织与个人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对我既是鼓励也是动力,鞭策着我在宣讲嘉庚精神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勇毅前行。
目前有数十个单位聘请我当会长、讲师、教授和顾问,主要的有: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并授予我中国通俗文学艺术终身奖;央视《百家讲坛》特邀讲师;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中共厦门市委讲师团讲师;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特聘教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思想道德建设特聘讲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校友联谊会顾问;福建省孟子文化研究会顾问,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福建华夏学校文化贡献奖;福建省诚毅技术学校优秀课外辅导员;厦门市教育关工委讲师团讲师;厦门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顾问;厦门《鹭江讲坛》讲师;集美区委宣传部讲师团讲师;集美区关工委讲师团副团长;厦门市集美区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会会长;安溪县宝莲堂公益协会名誉会长;集美区银龄公益讲师团讲师、闽南科技学院“大思政课”特聘教授。
二、画画让林忠阳老师结识更多好老师、好朋友,让他的日子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
涂联友:您是早期就读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的美术生,早在80年代就已加入福建省美术协会会员,在国画创作方面您在全市美术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请您分享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画画的?是哪位画家给您启蒙?对您的一生有何影响?
林忠阳:我是从小学开始就接触和喜欢画画的,那时候因条件有限,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画就喜欢照着画面上的样子涂鸦,上初中时,就经常协助学校老师出墙(板)报对画画产生更多的兴趣,直到考入福建工艺美术学校陶瓷美术科系统学习以后,对国画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0年7月至1990年11月,我被分配到闽西龙岩的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工作了20年。前10年,我被分配到钻井班组上三班倒的班,空闲时就会去户外写生。到了1980年,组织上觉得我是省工艺美术学校中专毕业的,有搞宣传的潜力,就把我调到工会从事与画画和宣传有关的工作,在这期间我还负责过10年的电影放映工作,並有幸被评为福建省二级电影放映员。我把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旺盛的青春年华播撒在了闽西这块红土地,我自信:“历尽艰辛好做人,久经磨难易处事。”这是我对闽北邵武当知青、闽西龙岩20年煤田地质勘探生涯的人生总结,为日后宣讲嘉庚精神及国画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我的国画创作生涯中对我深有影响的那个人,就是我在福建工艺美术学校陶瓷科学习时遇到的指导老师张晓寒,张老师的画风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曾经在工作单位里举办过单位职工书画展时,张晓寒老师特地邀请他的龙岩文化宫学生们一起到单位去看我单位举办的书画展,看完之后还兴致勃勃地动笔画了一幅带有地质情怀的山水画《闽西之行》,意为祝愿121煤田地质勘探队书画展圆满成功,他是以画赞美我们这些为国找矿四海为家的工人的奉献精神情怀,他的画非常大气,画中有高山、有飞鸟、有云彩、有钻塔、有勘探工人。著名画家林生、王新伦评价:这是张晓寒老师一幅大气豪放的精典作品。临别时他还送我一幅《扎根山区》的山水画作品,让我感动不已。以上两幅山水画作品均入编《百年云松》(张晓寒先生诞辰100周年作品集)。到了1980年初,我加入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时,是他亲自写信告诉我,我已经被批准加入福建省美术协会会员了,他的此举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在龙岩煤田地质勘探队工作期间,为了学习国画艺术,我曾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福州举办的国画班学习3年国画艺术,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涂联友:在长期从事国画创作中您最擅长画哪些方面的画?您对自己喜欢创作的国画作品蕴涵何种寓意在其中,给大家分享一下?
林忠阳:在长期的画画生涯中,我偏爱写意花鸟和人物画,在我所画的国画作品,花鸟类以梅兰菊竹和牡丹为主,尤其偏爱牡丹、竹子、市花三角梅以及市树凤凰木。动物类则以画麻雀、燕子、公鸡、母鸡、鸭子等多一些,人物画偏爱画陈嘉庚和毛主席的画像,其他类涉及少一些。因为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学得全,画得好,只能有选择性地学和画,并且尽量做到学得精、画得像、画得好。我对自己喜欢的国画的诠释是:“牡丹”是国花,拥有雍容华贵的高雅气质,是“花中之王”,还是富贵、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代名词,希望借助牡丹的富贵之气给人带来好运和幸福;同时也是我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美好未来的祈愿与祝福。“梅花”象征着吉祥与平安,既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象征;“兰花”有高洁的品质,象征着美丽和高雅的气质,还象征着朋友之间的手足之情;“菊花”是高洁、清雅、坚强和长寿吉祥的象征。“竹子”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精神,可以时时提醒人们要始终保持一颗空心状态,见贤思齐,努力进取之精神内涵。基于上述原因,这就是我一直坚持画上述画的原因。
涂联友:作为一名画家,您在一幅精美的画作完成之后您是如何题写落款和画名的?您有何独到的见解?
林忠阳:一幅优美的美术作品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需要有美丽的图案与色彩,还要有醒目的主题与边款。而完成一幅画之后,如何题写画名和落款也是一幅完美的画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幅好的画令人赏心悦目之关键。因为我喜欢写意花鸟,在落款国画主题也尽量往这些方面构思。如我画“牡丹”画时往往多以“花开富贵”、“吉祥富贵”、“富贵长春”、“春色满园”、“繁荣昌盛”、 “春韵图”为题,画“墨竹”时则以“竹报平安”、“高风亮节”、“清风”、或“竹石图”、“竹雀图”;画“梅花”画就常以“春满乾坤”、“故乡春早”、“春之歌”、“铮铮铁骨”、画厦门市花“三角梅”时就常以“美丽厦门是我家”为主题。“菊花”则常以“春华秋实”为题落款,在题写国画落款字时,我往往还会根据所画的国画尺寸的大小和题跋合适的位置以及能写的字数进行设计与书写,一般来说,为了让主题字更醒目一点,在落款时需要用隶书、篆书、行书并尽量写大一点以外,其他边款字则尽量写小一些,且多用行书或行草书落款,如我在画完“地质队员之歌”为了落好边款字还特意请了我的函授国画老师胡子为用郑板桥体书法题写。
涂联友:林老师您一生画了许多的国画,您印象最深、且最又满意的作品有哪些?
林忠阳:我一生中画了无数的画作,让我满意的画作有不少,最让我满意的画作有四幅:一是国画《地质队员之歌》是我为国勘探找矿的工作体验的结晶,被选送波兰展出;二是一幅与涂建源老师共同创作的以歌颂煤矿工人为国找矿的奉献情怀的主题画作《井下归来》;三是一幅宣传画《为四化发掘光和热》,以上三幅画作均入选象征国家最高级别的画展,中国美术馆展览;四是一幅以 《母爱无界》为主题命名的国画曾作为厦门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政协、人大等部门人员赴台北参与交流展览期间,因为倍受欢迎,该件作品是50件交流作品中唯一馈赠给台湾的作品;五是一幅2001年我“母爱无界”画作选送同安莲花罗汉山义卖的作品,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以3000元的价格买走,过后我问她为何那么多义卖作品唯独选中此作品,她说,这幅画寓意很好,有母爱精神在其中,令人感动,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也学着母鸡般的爱心关心小鸡和小鸭的大爱精神去爱国家、爱社会,关爱家人、关心他人,传递正能量,培养孩子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高尚情怀。
涂联友:您在工作和生活难免会碰到与画画相冲突的时候,您是如何妥善处理的?
林忠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会发生碰撞,当矛盾发生时,我会分清公与私,大与小和急与缓,坚持先人后私,先大后小,先急后缓的原则来处理。总的原则就是承诺必须践诺,答应的事必须办到,不能开空头支票,不能失信于人,即使每天事在多、再忙我都会想办法挤出一些时间坚持国画练习与创作,哪怕是5分钟、10多分钟、半小时,练练手、沾沾笔、弄弄墨,简单的涂涂写写,哪怕一幅简单的画也没画完,我也会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在每次画画时更加得心应手,不致于因久没画而手生、胆却。涂联友:作为一名画家您一直在默默地践行着您的初衷,用一生的努力去画自己最喜欢和最美的画,在执著坚持国画练习与创作中让您遇到最艰难的是什么?林忠阳:画自己喜欢的画,会让自己感到欣慰,自己辛勤创作的画能被人赞赏、被人喜欢或收藏都会是一种莫大的心灵慰藉、更是一种收获和一种成就。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唱歌有高低起伏,画画也是如此,也有干湿浓淡燋。在国画创作中,让我感到最难的国画创作是人物画。因为人物画要画得像,比例恰当,形神兼备,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令人喜欢才算是一幅好作品。因此在构图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并根据光线的方向和强度,画出阴影和亮部的形状与深浅,尤其要注意阴影和亮部的过渡,才能使一幅画的画面更加自然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我的国画生涯中很少涉及人物画,曾经画过毛泽东和陈嘉庚的画像。我个人最大的感悟是:要画好一幅,首先要破除心理障碍,就要学会“大胆落笔,小心收拾”。都说做人要讲诚实,要认真,不能敷衍,否则将一事无成。而画画则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能千篇一律,即使同一主题的画风格也不能一样,俗话说:“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艺贵有我”,这是我在画画生涯中感悟最深的一点体会。
涂联友:画外功夫,往往又是一个人的才华、兴趣爱好的外在表现,林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好人才,您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能说说您都有哪些兴趣爱好?据说您不仅爱画画、爱唱歌,还擅长写歌编词,这些年来您编写了哪些歌词?有何收获?
林忠阳:世界上任何人的天才都是天生聪明+勤奋努力的。我也一样,我一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多,最主要的兴趣爱好有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写作、导游、演讲等。“兴趣是人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我平时给大家当导游的时间久了,讲的多了,人家还以为我是一个专职的导游员,其实我是一个地道的美术师,艺术与演讲才是我的专长,我还享有国家二级美术师级的荣誉头衔。我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也是地道的闽南人,在厦门工作和生活的时间久了,也学唱了不少经典歌曲,早期我经常练唱经典老歌和带有本土歌曲的《鼓浪屿之波》、还喜欢演唱有闽南方言的歌曲如《爱拼才会赢》等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正能量歌曲,由于唱得多了,唱的久了,让我萌发自己写歌词的想法。心动不如行动,近年来我先后自编自创了10多首原创歌曲,其中《民族光辉》、《国强民富家家好》、《人间有爱》、《明德之歌》四首歌曲入选全国优秀原创歌曲集,我撰写的《礼仪之邦》在集美鳌园为游客讲解时央视现场录制在《朝闻天下》节目播出,《我们都是一家人》是一首台湾歌谣由我改编而成的歌词,这首歌词朗朗上口,是传播家国情怀的歌曲,适合在公共场合演唱,曾一度在集美区乃至厦门岛内广为传唱。此外,还编写了《劝孝歌》、《追梦歌》等带有地方方言的十多首自创歌曲,可以说收获不小,尤其是当听到有人和社团在演唱我写的歌曲时,让我听得入神。
三、带着敬仰和践行嘉庚精神之心,用一生的热爱去宣传厦门,宣讲陈嘉庚精神。涂联友:一座城,一个人,一种精神,嘉庚先生以他的公益壮举,成为厦门这座古老城市的骄傲。而今天的您却成为宣传厦门,宣讲嘉庚精神中最受欢迎的典范人物。接下来,请您谈谈多年来您为了宣传好嘉庚精神都做过哪些具体工作?包括作了哪些主题演讲?
林忠阳:陈嘉庚是厦门人的骄傲,是一座丰碑,是一面旗帜,时代需要弘扬和传承陈嘉庚精神!陈嘉庚爱国华侨,是国人的骄傲。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曾为陈嘉庚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用一生的积蓄,倾资兴学,还动员国外的华侨华人捐资办学。他的先进事迹很多,也很感人,令我很敬仰。我要学习嘉庚精神,宣讲嘉庚精神,就是要“用一生的毅力实现人生的忠诚”。这是我在央视百家讲坛回答易中天的一句话,也是我对陈嘉庚精神,诚毅校训的诠释。不同的年代,弘扬嘉庚精神都有不同时代内涵和时代主题,为了讲好嘉庚故事,弘扬好嘉庚精神,我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听众对象,不同的时间长度,对嘉庚精神进行有重点地宣讲,宣讲的主题主要包括:《讲好嘉庚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百年征程,跟党前行》;《嘉庚精神伴我行》;《不忘初心,诚毅铸魂》;每次宣讲前,我都要事先做好备课工作,对自己所了解和掌握到的有关嘉庚事迹、感人故事,写入讲稿中,并通过不断地整理、归纳和总结、或不断地修改和补充,使嘉庚故事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为了讲好嘉庚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我根据不少听众给我的意见建议,先后自己撰写并自费出版了《鳌园春晖》、《鳌园之光》、《林忠阳画集》、《林忠阳艺术人生》4本书,共花费25万元,其中《鳌园春晖》曾作为厦门市培训和报考导游员必备资料。另外,我还编撰了3部尚未出版的《艺术人生之演讲接待》、《艺术人生之书画艺术》、《艺术人生之社会交流》,我的业绩先后被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国情报告》、《中国文艺家辞典》、《福建省文艺家辞典》、《黄河之声》、《闽南儿女》等。陈嘉庚的精神影响了我一生,我用一生的宣讲把嘉庚精神带上央视百家讲坛,带出国门,我应邀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宣讲陈嘉庚《陈嘉庚在厦门故乡的晚年生活》(12年)的感人故事。在新加坡宣讲期间,主办方还邀我到陈嘉庚在新加坡3幢已经出售的房子去参观,当我看到房子卖了,室外还依然挂着“出卖大厦,维持厦大”的珍贵牌匾,让我的心灵深受震憾、久久不能平静。
涂联友:据我了解获悉,林老师您一生都在为宣讲嘉庚精神而努力,尤其是自2007年退休以来,您把演讲的舞台扩大到了社会,经常深入到厦门市的部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还时常被应邀到本省兄弟市的龙岩、沙县、光泽、福州、南安,以及省外的山东、浙江、甘肃、陕西、内蒙古和国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演讲,社会反响非常好。您在国内外宣讲那么多场的嘉庚精神有具体统计过吗?您对宣讲嘉庚精神有何感慨之言?
林忠阳:我这一生宣讲嘉庚精神到底有多少场次,我也记不清了,只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记得在我还没退休之前,有人就帮我统计过一次,当时就已达数百场,近50万人次。退休后,我又宣讲了近20年的时间,如果要说一个大约的数字的话,起码有千场约百万人之多,其中包括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街道、大中小学校、高等院校、驻厦部队、景区,以及跨省、跨地区、跨国宣讲嘉庚精神。仅2008年7月份,我应约去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宣讲嘉庚精神,头尾共17天共为该市13个县、旗、市宣讲13场,每场宣讲3小时,每场都特安排当地的党政机关学校、社会团体的领导和嘉宾约有300-600左右人听讲,由于过于用心用情去准备和宣讲,导致回来后我喉咙发炎话都说不出来,直到去医院治疗一周作息肉处理手术后才康复出院。由于我当时给呼伦贝尔市民的用心宣讲给他们留下了好印象,2014年再次邀请我去作两场有关雷锋精神的宣讲。雷锋精神和陈嘉庚精神让中国人从平凡走向伟大,从普通走向崇高的,虽然雷锋和陈嘉庚两人都不在了,但他们所践行的平常小事、平凡善事,却闪耀着生命的光辉。他们那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却属于全世界,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在我宣讲嘉庚精神的岁月中,令我特别感动的是得到了福建省鸿源技术学校(校领导把嘉庚精神作为贵校四魂中的一魂〉、安溪县宝莲堂公益协会(为宣讲服务提供服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他们直接把“林忠阳道德讲堂”的牌子长期设在校园、协会上,把嘉庚精神作为立德树人、奉献社会的人生标杆。现在嘉庚精神宣讲团、宝莲堂公益协会与林乐轻骑艺术团联手合作,抱团取暖,走出社会,深入基层,用宣讲、朗诵、快板、歌舞、书画等艺术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嘉庚精神。在我一生从事嘉庚精神宣讲中最令我欣慰的是:曾被央视百家讲坛特邀作讲师,曾获中国通俗文艺终身奖,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工作者,2015感动厦门十大人物。作为鹭江讲坛报告人和鳌园金牌讲解员的我。曾有幸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政要莅厦作过精彩的嘉庚精神宣讲,这是我一生无尚的荣耀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