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辉映——中国当代艺坛代表性名家学术邀请展》盛启。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古代文脉与现代创意在此交汇,绽放出跨越千年的和谐之光。
本次展览,我们邀请了在当代艺坛中独树一帜的书画名家,他们以笔墨为舟,遨游于古今之间,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相融合,创作出既承古意又具新风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心灵的独白,更是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诠释。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视觉盛宴,感受‘古今辉映’下的艺术魅力,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可能。"
陶雪华
陶雪华,字亭霏,号然天道人,石泉老人、悟灵真人、後龙山人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其书法艺委会委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高级书法家,国家人事部人才研究会列入一级艺术委员并授功勋艺术家称号,文化部授予“最佳创作奖”并编入《中国书法十大名家》,世界文化艺术高峰论坛授“华人文化艺术最高终身成就艺术家”。被聘任为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社会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中国世纪大采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等。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陶雪华》《中国国学名家-陶雪华》《陶雪华书法集》《中国艺术市场重磅推荐艺术家-陶雪华》《雪华墨迹》《陶雪华书法艺术展作品集》等专著,2019年9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雪华墨迹—国庆献礼展》;2023年4月在荣宝斋举办《陶雪华书法艺术展》。
名 家 评 鉴:
权希军(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陶雪华的书法作品气韵贯通,结构开张,潇洒奔放。他的展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书体多样,正、草、行、篆、隶,哪种书体都有,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草书和行草书占大部分。就是草书、行草书,变化也很大。这一点,一般人是难以达到的,成就相当高。尽管变化很大,但都是很规范的,具有很高的成就。总体上看,他的字,雄强有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给我留下很深印象。(1926)
龙(刘禹锡陋室铭)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陶雪华书法集》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和鉴赏。他的书法艺术尊重传统而不拘泥于成法,用笔古朴、稳健,富于创新,具有篆隶风骨、楷行神韵,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力求适我性情,挥洒自如,特点鲜明,独自成家,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1928)
李白行尽
吴瑞武(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雪华君笔下,纵横捭阖自从容,篆、隶、楷、行、草,融会贯通,尤擅行草。风骨奇伟,力透纸背;情意合一,结构完美;笔墨交融,虚实相生;有法无法,千姿百态。打开雪华君的书法作品集,犹如站在大江之畔,面对江水浩荡东流,气势非凡;更如面对历经千年风沙的胡杨树骸,枯而尤荣,傲立苍穹。这是一种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特有的魅力,令人陶醉。在雪华君的书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风骨奇伟,刚健、秀挺、苍劲、豪宕、奇峭、峻逸、雄浑、恢弘、阳刚等等这些,在雪华君作品中都有充分的反映。雪华君对经典的追求,对传统的守望,濯古出新,创造出具有自身强烈理念风格的新书,其生命力无可限量,其刻苦顽强的精神令人感佩。(1928)
心经
李铎(著名少将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陶雪华先生的书法,个性强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博大气象,有那么一种雄浑的时代精神。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种书法气象。(1930)
诸葛亮诫子书
沈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雪华同志秉承传统,求艺于精,个性彰显,功在自然。写得好,很大气。字法、章法都不错,多中锋用笔,作品有张力。(1931)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林继福(解放军某高校少将政委,正军级,国家认证高级书画师)有机会参加陶雪华的书法展感到非常荣幸,看了以后很受感动,很震撼,很震惊。我的评价是,像陶雪华书法展览这样好的程度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呢,法度掌握的非常严谨。他的草书,写的就是抑扬顿挫,这个非常讲究,是很值得学习的。第二点,就是他各种体都善能、都吸纳了,能够互相补充,兼收并蓄,互相融合融通,融通得非常好。第三点,就是他的书外功还很深厚,这一点陶雪华他吸纳的也是比较广泛,他不但书法写得好,又是个诗人,他还是多方面的专家,所以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最后一点,虽然他功夫很深,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那么大的收获,但是他仍很谦虚,将来他的发展是很有潜力的,会有很大的前途。(1933)
王冕我家
蔡国声(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央视《寻宝》栏目鉴定专家):观陶雪华书法作品,几乎每个字、每一笔画 都在跃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充满着神奇的能量,与他谦谦君子之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交相映辉,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1941)
禅诗数首
刘大为(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陶雪华书家是从中华民族的书法长河中赤脚趟过来的。他熟稔秦篆的挺拔肃穆、端庄研美,魏碑的骨法洞达、气象雄浑,东晋书法的雄秀遒劲、沉着雍容,唐代书法的刚劲峻拔、方润爽健。他的书法是充满神韵而独具魅力的,透过其书法,人们不仅仅只是领略其高妙神奇的艺术之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个个汉字背后的那个大写的人。他在中国当代书坛是卓然独步的,伟大的中国梦时代需要陶雪华先生这样崇尚实干、勇于开拓和奉献的艺术家!(1945)
朱德咏蘭
蔡武(原文化部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 ,陶雪华同志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传播优秀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 ,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 ,做到了“德艺双馨”。坚持将书法艺术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 ,在根植传统 、以古为师的同时 ,又能推陈出新 , 体 现时代感 ,充分表现出了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949)
周敦颐爱莲说
苏士澍(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结识陶雪华先生源于他的书法作品。陶雪华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才让他取得了今天在书法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他立足传统、注重传统的学习和研究,故而基本功比较扎实,路子比较正。他在汲取古法的基础上力求在技法、章法等方面有所创新,使传统和创新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书法纯熟、笔法老辣、章法流畅、风格鲜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个人魅力的特点,呈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陶雪华先生是典型的学者型书家,其书法守规矩格法度而又自在挥洒,正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文化品格、书家情怀尽显其中,在书法界有较高评价。希望陶雪华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传承中国书法文化并发扬光大。(1949)
毛主席北国
崔 陟(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我给陶先生题写了六个字的贺词:“贵在气正风清”,他的字功夫很深,一看就是渗透着多年的心血。他的作品里看不到丝毫的浮躁之气,浓郁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每一幅作品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他的书风很正,没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除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正确的理解和认知外,还在于他的责任心。陶先生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没有传统的基础不行,没有创新也不行。也就是说,一个书法家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必须要张扬自己的个性,要把自己的性格、阅历、灵气和功底都体现在自己的笔下。显示个性一定要有个度的问题,如何把持是每一个书法家面临的课题。我们看到陶先生恰如其分地把握和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传统营养慢慢咀嚼,细细品味,逐渐汲取,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凭借自己的功底和灵气,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看一幅作品都仿佛进人个全新的天地,给人以渐入佳境的美好享受。(1949)
老子道德经
吴震启(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中国书协原办公室主任)雪华先生的书法,给我最大的感觉,用四个字表达的话,就是路正风纯。我感觉他有三个结合,一个是传统经典与时代审美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第二个呢,就是把碑和贴做了很好的一个融合;第三个呢就是做了诗词与书法的很好的结合。这种融合呢,既是传统的,那么可以说从清代倡碑以来,这个诗书的融合和南帖北碑的融合呢,就成了一种潮流,那么我觉得他融合的好。没有很多的痕迹,比如说帖的这种流畅感,笔的笔性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呢,又有碑的风骨。我觉得这样的字呢,看起来既挺拔,又优雅,所以这是给我最大的感觉。另外我觉得在今天我之所以说的这个路正风纯啊,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大家都受着要创新的这种思路的影响,都想别开生面,另辟蹊径。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在当代这种风气中有点儿乱象。雪华先生能够一直秉承传统,积极地探索,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精神就是很好的标杆作用,就值得我们学习。(1952)
李白江城
王阔海(国家机关美协、书协主席):我看了陶雪华先生的墨迹,我认为他确实是大器晚成者,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达到境界了。陶雪华先生功力很扎实,他是集结行、草、隶、篆、楷,各书皆能,特别擅长于今草。今草也结合了章草,结合了甲骨、隶书,融会贯通,综合为一家,写的很开,写得非常到位的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用笔可以做到如锥划沙,如屋漏痕,入木三分,这三点我以为他做到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书法之道、书画之道乃汇百家于一炉,这是真理。再一条,大器晚成,这也是真理。我感到他这个路子走的非常对,非常扎实。咱们看陶先生已经笔笔很到位了。他那书法,我特别喜欢,一是他的楷书,很淡定,人间智慧莫过于淡,淡淡定定,很淡泊、很镇定、很从容、很不迫、很自然,这是一种至高境界。再一个我很欣赏他的今草,今草写得很到位,很自然,很从容,很有书卷气,也非常成熟。我很欣赏他的架构,大作,都写的很到位。我为什么这么满怀激情赞扬陶先生?在他的书法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叫入木三分?什么叫屋漏痕?什么叫如锥划沙?我感到书法之道,有自己风格,法度到位,这就很不错了。(1952)
蔡邕论书句书者
章建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你的作品在继承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又饱含个人的感悟、思想情怀,使国粹艺术呈现出鲜活的形态、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承推广价值和产业价值。(1952)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陈联合(中国硬协副主席、中国楹联协会名誉副主席):看了陶雪华先生的书展,作品非常全面,书法面貌典雅清新,取法高古,兼擅多体,呈现的书体和形式多样,总体面貌带给我的感觉很丰富,很深刻。感受之一是金石韵味浓厚。他的书法面貌应该是充满金石气。其二笔法讲究。陶雪华的书法作品用笔有疾有涩,对比反差很强,能疾 ,还能迟,也就是“涩”,在用笔上是很讲究的。其三线条劲键。书法线条简约劲道,这既是陶雪华先生的审美追求,也是他的书法特点所在。他好像一直在追求骨法,力求让线条遒劲有力,铁骨铮铮,颇有腊梅铁干之意趣。其四气格清明。陶雪华书家有自己的见解和定力,追求自己心中之梦,追求那个精神的高地。他的作品折射出独特的气格,“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他的这个气格应该是一种清明。雪华先生力求文墨双修,书文并举,对诗词楹联多有涉猎,并渐入佳境,可喜可贺矣!(1955)
张子和西塞
罗 杨(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办公厅主任)刚才看陶老师的作品之后呢,我有这个感触,觉得书法是需要天赋的艺术,需要传承的艺术,也需要熏陶的艺术。陶老师是出生在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华,有着陶渊明文脉传承的地方,所以得天地之灵气,加上他自幼的酷爱书法,勤学苦练,就像古人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已经到了这种炉火纯青的,收获的季节。我呢,对陶老师的作品是非常崇拜的,只有一个爱书法爱到骨子里的人,才能够把笔墨演绎得如此的精彩。看陶先生的作品,我感觉的是,师古不泥,自出新意,炉火纯青,气韵生动,用笔老辣,出神入化,穷而后工,渐入佳境,我也希望并祝愿陶老师,像杜甫所说的那样,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笔锋杀尽中山兔,墨池飞出北溟鱼。(1956)
陶渊明饮酒
张瑞田(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陶雪华生活底子深厚,对书法有深刻的感悟,又具备专业书写才能,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中能看到扎实的传统功底和鲜明的个性特征。陶雪华的草书与时风拉开了距离,这是他在书法创作中勠力突破的结果。在荣宝斋美术馆,我拜观了所有的展览作品,他用笔轻松自如,一如抒情诗人的吟唱,他敢于打破常规,追求书写过程中的意外效果。我们需要陶雪华这样的个性表达与独特呈现。陶雪华在草书创作上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陶雪华的草书点画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传统草书对他的深刻影响,绵延中国草书史的经典作品的精髓,被他一点一滴地汲取,并养成自己草书创作的动力。陶雪华没有被竞技书法所囿,发乎性情,起于言志,是他书法创作的初衷。所以,陶雪华的草书,一定是陶雪华理解的草书,是陶雪华创作的草书,是一位有想法、有目标的书法家笔下的草书。他具备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使他在自己的书写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轻重,明暗,腾挪,夸张,以及书写过程中细微的暗示与表达。(1963)
白玉蟾诗怀仙吟
焉 鼎(著名书画篆刻家、艺术评论家)陶雪华先生仙风道骨,是个有突出个性的书家,一手字写来笔势沉稳厚重,硬气潇洒且不失规矩,很有一番韵味。陶雪华先生以百炼钢化绕指柔的用笔,写得潇洒、质朴、大气、厚实,外在壮美,内里遒劲。现在的作品显然比早年更老劲、更自然、更随心,趋于炉火纯青,少了烟火气,更显骨血温润,醇雅冲和。陶先生是一个对书法有深刻理解的人,一个透彻洞悉书法本质属性的人。细味陶先生书作,用笔起收转折皆合乎法度,结体力、势、韵有机协调,形构展拓,整体阳光明朗正大。从陶先生发表的大量书作中可以看出,陶先生比较重"形",又更为重“神”的。作品可以说是融拙巧,古朴,秀美,雄浑,遒劲于一炉,气势贯畅,振人心魄,老藤蟠屈,奇崛雄劲,质而不野,见功见性,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美感,焕发出别具一格的神采。(1964)
苏东坡.前赤壁赋
李少青(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李铎书法艺术研究学会会长 )“陶雪华书法艺术展”在久负盛名的、有着民间故宫之称的艺术殿堂荣宝斋开展了,我拜观了一下陶雪华先生的书法,感佩陶雪华先生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章草和今草,楷书和行书,融合为一,又结合魏碑法度,宽博宏大,圆润有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用笔如锥划沙,如屋漏痕,入木三分。此外,我也看到了陶雪华先生的字外功,他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作品中蕴藏着很多传统文化经典元素。我看到了陶老师书写的自作诗,这是书法人都应该修炼的。陶雪华先生60多年的书法耕耘,做到了人书俱老,熔百家于一炉,成就斐然。今天他能在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就是最好的证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今天陶雪华先生的书法展,就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精神,为书法艺术工作者作出了表率。刚才我和陶雪华先生进行了交流,感到陶先生虽然书法功底深厚,但为人非常谦逊,勤奋钻研几十年如一日,相信陶雪华先生将循着他自己的书法探索之路一直走下去,取得更大的成就。(1964)
深谷兰香
彭一超(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书画台执行主编)陶情笔墨,雪蕴华章。令人瞩目的是陶翁满头银发、满腮银须,一个标志性的美髯公形象,彰显几分仙风道骨般艺术家风范,他60余年研习翰墨辞章,蹈厉奋发,成绩斐然。回想陶翁北京荣宝斋的个展,他以其擅长的行草作品占据了展厅的大多数,彰显其艺术审美价值取向。信手拈来的书法作品,源于陶翁深耕于书学传统正脉,探赜古典书学理论,索隐文史哲人文学科;正草隶篆行诸体杂糅于笔端,诸如篆隶、唐楷、魏碑、章草、二王书风的痕迹,或多或少能在其作品中品出端倪。他不同时期创作的50余幅诗词楹联曲赋书法作品,款式多样,内涵丰富,联书结体立意高远,庄重典雅,拙中藏巧,联墨合璧,讴歌了新时代、新征程,挥洒了心中浩然之气、诗书之品、翰墨之缘。陶翁堪称联苑书家中的佼佼者,书界书家中的撰联高手。(1966)
石泉老人.流泉鸣雨句
林 峰(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社副主编):雪华兄书艺精湛,笔法劲健。古朴之中而不失现代,庄重之外而不失典雅。刚柔并济,奇正相生。实乃当今书坛不可多得之实力派人物。不惟如此,雪华兄于诗词楹联亦浸淫有年,功力不浅。其诗浑成一气,朴实自然;其联妥帖含蓄,细致入理。观之赏之则诗笔双清,互为映照,诗书合璧,联墨生辉,颇得祖上余荫,亦极富彭泽遗韵也!(1967)
(以上名家以年龄为序排列)
李世民句(中)
朱熹诗(右)
王阳明诗(左)
李端句抱琴枕石
蔡仲龙.状元诗
米芾句瘦影
乾隆般若菩提句
欧阳修野芳
润芝词清平乐.六盘山
韩愈说龙(黄地白字草书龙字背景)
竹雨谈诗
梅蘭竹菊条屏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