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1)》「向未来挑战」(1555辑)

晨间寄语
不是不关心政治,而是作为普通老百姓,对政治的出发点不一样,现实一点讲,工资、退休金、福利待遇、住房医疗、孩子入学、打不打仗、是否和平安宁等等,以关乎民生为主体。再就是,各人习惯性的政治倾向和主张,觉悟高点,了解一些时事政治,不想深入其中,事不关己…。然而,民心总是有所向。
近年来,时逢清明节、12月26日,人们潮水般涌向韶山、毛主席塑像广场、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凡是能介绍毛主席丰功伟绩的地方,有的彻夜排队,有的宣誓立志…,这就是真正的体现人心向背。一轮又一轮的毛泽东热中,人们倍增了自己心目中对民族英雄、伟人的崇敬和高大形象,尤其成为年轻人新的追捧偶像,纵观全世界,少有。
我很想找到支撑这一系列现像的依据,也希望其在自然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人民心里。这不是对神坛的祭拜,而是人民心里的丰碑。有了!当我在微信上翻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地的新华门前,左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右边“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的巨幅标语时,我真的非常激动,中间毛主席手体的“为人民服务”没有变。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依据啊!
按照中国文化的载体形式,左边10个字,右边12个字,是不工整的,但是重要吗?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万国顶礼膜拜的中心——北京——中南海——新华门前,昭告天下的标语,只有一个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其他的,不重要。
以前新华门的两侧没有字,我最后一次去那里,是“89风波”中有学生在那里静坐,照了几张反映实况的相,“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赫然耀目。而如今,为了体现中国人民的真实想法,中央“立竿见影”,“得民心者得天下”矣。
另,《向毛泽东学习》一书已由中央党校出版,在此,谨以周恩来总理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
“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是从中国近百年来和‘五四’以来的革命运动、多少年革命历史的经验教训中产生的人民领袖”。
新的一天,早安!
2024.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