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0)》「向未来挑战」(1550辑)

晨间寄语
场景:一位老人坐在满地果实的树下,抽着汉烟四处张望——图题:“门前果树今犹在,不见当年树下童。”评论区附上:“偷杏的那一代孩子都长大了。为了生活他们四处奔波。尝进了人世间酸甜苦辣!”意念中,谁都可能是那“偷杏”的孩子之一,时过境迁,谁又不可能是那树下人?遐想中,这就叫触景生情吧!
人生没有坦途,但是无论时代怎么样,童年美好,天真无邪。偷和摘、拿都是一个概念,但一定要背着大人。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了,不管谁提议,只要觉得好玩,总要作些尝试。有时的“偷”,特指顺路便当,无论生冷酸涩,“到手后”的“窃喜”,不言而喻,吃在嘴里,都津津有味。我们那个年代的水果品种不多,更谈不上外国“进口”。说来不怕别人笑话,我第一次吃到桂圆(也叫龙眼),还是部队搬到北京后,在王府井大街,先是“看”别人怎么剥开来吃,自己买来照着人家的方法吃,哇,好甜好甜…。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开改开放的步伐,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时代前沿,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我们这些山里人也才开了眼界,否则,就是土包子一个。那首歌的开头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在精彩中洋相百出。我和战友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当时堪称中国最大的百货大楼)的柜台边转了几圈,战友说“不得看求法,走求。”服务员忙问:“解放军同志你要买什么‘球’?”我们俩相视一笑,然后“走求”。在另一个柜台,。我拿了把自动伞,不小心按动了按扭,伞把冒出来差点打到鼻子眼睛,逗得两个售贸员直乐…。
那个时候,北京人张口闭口就是“傻大兵”,其实我们也真的傻,至少我是承认的。我是新兵启运时才第一次看到火车,当时已经20岁。你拿现在20岁的年轻人比,人家在天,自己在地。我当兵时小城只有县直机关和几条主要街道有电灯,走个十来分钟就算是郊区了。曾经树下捡桃树上偷杏的山里小孩,来到光怪陆离的大首都,要有一个过程,反正我是这样过来的,也许,自身就比别人傻些。
童年童趣,童趣里的故事绵长,所谓“返老还童”,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思,这种心思,能让人心旷神怡[OK][爱心][抱拳]!
新的一天,早安!
2024.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