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文颖,男,笔名遐风、遐风致远、闻应。生于1950年,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1968年知青下乡,1972年回城入厂,1979年步入政府机关,1983年始历任企业集团领导人。
曾任第一届中国优秀电影摄影奖和第二届中国优秀电视摄影奖评奖颁奖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曾任中国工人出版社改革开放丛书大连编委会副主编。
首创主笔、与四位院校学者合作理论专著《机会学》(获王光英作序,周谷城、卢嘉锡、王照华题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发布新闻“机会学应运而生”、书评“审时度势的方法论,成功取胜的艺术学”。省市报刊发布新闻“李文颖等创立机会学”、书评“回答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及采访文章“李文颖和他的机会学”。省市各界、院校、媒体联合举办“《机会学》新书研讨会”)。
原创四十五万字诗词文学专辑《遐风集》(中国新闻出版国际交流(集团)有限公司•读书文化出版社出版)。
《诗词百咏古诗人》、《红楼梦诗词第一全和》、《藏头诗说百部中华典籍》等系列作品,广受关注。
诗文作品屡被各书报刊物、网络媒体刊载收录。多次获得海内外诗词大奖。如:《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特等奖、《 “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中华好诗声》银奖、《“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一等奖等等。
大连滨海路遐思
感荡雄鸡扬一喙,交鸣报效故乡谣。
流连半岛千山脉,吞吐滨城两海潮。
筑路当年铭刻迹,奠基首炮梦回缭。
而今来赋诗词曲,迢递风情浪漫招。
*1984年,大连市拓建滨海路礼宾观光线,全市各大工业局和大型国企分段包干承建。我公司承建二轻局分包路段,我在筑路奠基礼上,与炮手一起燃爆开工炮。
迷踪非常道
所往何为终极处,迷踪老子与青牛。
五千言里非常道,一部经中特异游。
无界无穷无限解,未知未尽未央求。
乾坤玄奥当如是,至理之光耀且幽。
夏日蔷薇篱
花发花荣花谢落,篱笆一架尽情诠。
盛衰交响多重奏,蔓蔓蔷薇夏日燃。
浣溪沙·赞美打铁花
为李杭霓《夜空中的绚烂》喝彩
绚烂夜空打铁花,
一篇游记颂升华。
和光迸发美文嘉。
坚定邃深谁解语,
力求精湛我欣夸。
少年驰想励生涯。
*孙女李杭霓作文《夜空中的绚烂》,在全国第二十六届“语文报杯”中小学生主题征文行动(小学组)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附作文】
夜空中的绚烂
李杭霓·四年级
火光四溅,绚烂夺目,仿佛将整个夜空都点亮了。我站在人群中,被这古老的技艺给震撼了。
寒假和妈妈一起去旅游,向导为我们推荐了当地的特色民俗表演——打铁花。
打铁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向导向我们介绍当地的打铁花, 到今天这个活动更多的是寄托了老百姓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我和妈妈早早就来到了表演现场。
宽阔的场地上,一个用钢管搭成的架子,大概有一丈多高。架子上立着一个融化铁汁用的熔炉,而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下已经融化成了铁汁。
表演开始了,光着膀子的表演者,手持特制的铁水勺。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只见他舀起滚烫的通红的铁水,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熟练而流畅。突然,一声清脆的击打声响起。铁水被抛向空中,化作一道耀眼的银色弧线。紧接着,铁花在夜空中绽放,犹如万朵金花竞相开放,璀璨夺目,美不胜收。那瞬间,整个天空仿佛都被点亮了,星星也黯然失色。
我瞪大眼睛看着那一朵朵绚丽多彩的铁花在夜空中绽放,舍不得眨一下眼睛。耳边是大家不绝的惊叹声,每一个人都被场面给震撼了,这个瞬间,观众们与表演者们共同沉浸在打铁花的魅力之中。
这一次独特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打铁花的绚丽背后,是对匠人们技艺和经验的考验,他们必须精确掌握火候、力度和角度,才能打出最完美的铁花。这种对技艺的精湛追求,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责任和担当。而打铁花这一民俗活动的延续,离不开传承者们的坚持和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这一民俗活动的瑰宝,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浣溪沙•月季加持
摄取几篱月季花,
嗅香携彩带回家,
加持小圃韵之华。
为有挚情盈谱线,
看将遐想漫篱笆。
蓄芳流籁有无涯?
飞霞写
饱笔醺天天欲醉,开颜溢美美容嘉。
蒸腾翰墨煌云帛,折射精芒斐韵纱。
设色驰情当壮彩,涌泉滴水乃升华。
晨曦晚照和光谱,旦夕飞歌焕作霞。
怀阳写
晨辉夕映遐情看,向往回眸影子长。
远近高低抻守望,童谣老韵尽怀阳。
心潮写
水调歌头夫洗礼,心潮自度浪淘沙。
轻波巨涌常相荡,觉岸明洋未有涯。
怒海狂飙交壮迈,宁瀛湛澈就清遐。
鲲鳞鹏羽逍遥赋,万里扶摇韵味拿。
细雨
柔云筛乐线,上善谱玲珑。
细话缠绵叙,清音淅沥融。
流馨花解语,涌翠叶和衷。
滴响谐天籁,舒扬万物聪。
醉美星海湾
梦岸千寻念,心乡百味鲜。
遐观潮印里,促膝浪花边。
颔首能沉静,扬眉可畅然。
一湾波入韵,醉话皓星缘。
醺歌大连槐
入夏倾情香雪海,满城无处不飞槐。
吟青咏白玲珑串,拥翠涵馨浪漫来。
感迩思遐留恋赏,街头巷尾把诗裁。
相薰相得相吞吐,直欲醺歌醉九垓。
杨柳絮
春夏之交杨柳赋,絮如清晰与朦胧。
挥毫比拟轻盈雪,把笔描摹细软绒。
古往今来多啧啧,诗情画意各蓬蓬。
高低贵贱都相就,飞散成团悖论中。
薰风槐花韵(邻韵通押)
极尽春萌欣向暖,繁英茂绿报薰风。
喧芬恋舞闻馨蝶,绽蕊甘甜采蜜蜂。
翡翠枚枚舒碧漾,珍珠穗穗荡香浓。
滨城更喜槐花韵,劲嗅熙观赞化融。
海边随想两绝句
云水共
悬涛连耸浪,云水共狂飙。
相荡冲天怒,交鸣动地谣。
一岸礁
遍体潮流印,嶙峋一岸礁。
沉浮知感荡,幻化浅深雕。
恵雨五言仄韵两首
风云帛
闪电炯毫锋,鸣雷宏韵魄。
梭情翰墨绦,壮采风云帛。
雨露松
甘滋翡翠颜,挂满珍珠泪。
雨露沛松光,清然相湛粹。
五一故地重游五律三首
1、海港大院童年居
两院都曾住,南寮又北寮。
还童回故地,拾忆趁春潮。
感念成文物,归歌是坐标。
楼栏依旧在,怎看百年雕。
【网络资料选编】
日本殖民时期,海港大院的北南两半分别为“关东馆”和“南山寮”(在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记载为“南寮北寮旧址”),竣工于1920年前后,已有近百年历史。当年是日本铁路职工公寓。其中北边的关东馆是家庭公寓,南边的南山寮是单身公寓。海港大院这个名字是解放以后这组建筑作为大连港职工家属公寓而得名的,在当时算得上是最高档的居民楼。这座建筑记录了很多历史,有很多社会名流都曾与它产生过交集,如黄炎培、孙传芳、谢廷麟等,甚至还有“东北王”张作霖,也曾在此居住过。
2、兵临城下偷入戏
兵临城下剧,拍摄大连期。
欲进影音里,偷藏碉堡时。
疾呼谁手掌,威震我头皮。
入戏没如愿,顽心笑个痴。
【网络资料选编】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铁路医院)创建于1907年,当时为亚洲面积最大的医院。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兵临城下》,影片中,该医院被装扮成国民党司令部,北门的台阶两旁修有碉堡。
少年的我,曾偷偷藏进碉堡,幻想着被拍进电影里,结果被发现了,像小鸡一样被拎出碉堡。
3、咏絮联珠诗歌节
插种童年梦,悠扬明泽湖。
儿郎曾咏絮,老柳复联珠。
走进诗歌节,旋翻岁月图。
盈眸春荡漾,灌顶是醍醐。
*五一故地重游大连儿童公园、明泽湖,寻觅童年踪迹和亲手种下的柳树,恰逢大连南山诗歌节,感触良多。
濡然写
春宵孺子墨,会露柳梢头。
律动欣晨籁,晶莹粲梦眸。
繁漪相荡漾,滴响共漂流。
把笔无眠夜,惟求咏自由。
进退写
望洋兴叹处,狂啸复清鸣。
更替潮流印,翻腾进退声。
放歌谁拍岸,宏赋我怀瀛。
起伏乡音伴,留痕弃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