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未泯 线上七一
江希红 原铁道兵青藏线新管处
题记:我在微信中看到活动项目信息,我用网络线上参加活动的型式,再现这次在关角隧道开展的党日主题活动感受,使我深受感触,思索万千,尤其是《英雄铁道兵》网刊登王民立战友“女兵讲历史”栏目,推送了她对本次活动的攻略文稿,激发起对作为曾经投身穿梭在天峻山脉关角隧道铁路运输管理的我,对关角隧道情有独钟,同时也作为我曾是一名在青藏线上入党的党员,感同身受。感想体会由衷而生, 这也算是我在线上参加或重温一次青藏线的组织生活吧!
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之际,一项党日活动,由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联动主办,相关系统支部共同参与。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弘扬青藏铁路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缅怀为修建青藏铁路及关角隧道牺牲的革命烈士,聆听老铁道兵讲述青藏铁路关角基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吸取奋进力量,发扬革命传统,牢记初心使命,重温关角情,再现铁道兵风采。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在新征程中积极担当有所作为,走好新时代辉煌征程,而展开了一项意义深远的组织活动。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给张生林老战友党日活动的邀请函
活动启动仪式会场,此次党日活动由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党委及各支部,应邀参加有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三江源地区人民检察院),解放军西宁军事检察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人民检察院,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法学教研党支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与督察处,中铁,中铁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原青藏线铁道兵老战友代表,共百余名工职人员参加活动。
张先林老战友在启动仪式会议上
贾珍老战友在启动仪式会议上
主题发言
主题发言
庆祝“七一”活动参会人员从西宁驱车前往天峻县及关角隧道。
7月1日,青藏线关角隧道展线党日活动如期举行。老隧道洞口党旗鲜艳,彩旗招展,气球牵挂条幅标语耀眼夺目。
以关角山为依托,以老关角隧道为背景作主会场。隧道口一幅列车头巨幅油画背景墙突出鲜明的主题。
这就是青海省检察部门,对青藏铁路遗址遗迹,烈士陵园或老关角隧道这个红色教育基地联动保护工作进行监督,走向常规化,联动管理列入党日活动重点内容之一。
老关角隧道是在2019年6月,第十批被准列为青海省重点史迹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这也是国家地方政府为青藏线铁道兵树立的一个丰碑,对铁道兵卓越功勋一个巨大的鞭策,也是传承铁道兵精神的舞台,更是我们青藏线铁道兵的荣誉,我们为此而骄傲和自豪,我们作为曾经是铁道兵的一员,也曾是老关角隧道的主人,更要利用好老关角隧道这个红色的教育基地平台,做好传播,传承、传扬铁道兵精神文化,并通过各项活动,使人们对铁道兵时期有更深刻的了解。关角隧道就是曾经一段光辉的历史,让挑战高原生存极限,勇创一流铁道兵精神。在新时期新征程中发扬光大,彰显铁道兵时代精神风貌,传承历史赋予我们肩负的使命,满怀豪情续写高原铁路新篇章。
在关角基地,教育引导各部门党员干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青藏铁路精神的重要指示,坚持不懈开展走进红色基地,深入现场领会青藏铁路精神的丰富内涵,体验它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鼓舞和激励后来人,起到示范作用。
这是青海省检察院机关党委,紧紧围绕红色历史,组织大型教育学习实践的活动,走进红色基地实践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精神体现,进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砥砺使命担当,增强全体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角隧道现场宣传栏
铁道兵老战友代表在关角会台向全员致意
贾珍战友与检察院工职人员领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歌曲
本次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影响力强,意义深远,被应邀的青藏线老铁道兵战友代表共7人,本应该是“八大金刚”,王民立战友因公务未能到场,但她转交了一份活动相关主题内容备案报告,并以刊登在英雄铁道兵“女兵讲历史”栏目。
其中张生林,杨明秀,贾珍,张淑芳,杨继超等这几名老战友与我都有微信联系,并多次一起同时参加过战友大型活动,我对她们有深刻了解。她们是终生留守在青海各部门的骨干力量,也是青藏铁路忠实的守护者,是青藏铁路精神的践行者,先行的倡导者,实践的执行者,是铁道兵在青藏线的标兵和代表,是战友的楷模和典范。
通过这次党组活动,再次激起我对老关角隧道的激情,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虽然50年过去了,今天“天路”的守护者们,传承者们又一次踏着英烈的足迹,高举党旗,踏上铁路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关角隧道。这个青藏铁路典型基地,是铁道兵时期青藏铁路的精神写照,是地方政府对铁道兵时期重点工程的价值定位,我们要通过各类平台把关角精神与青藏铁路精神具体化,多样化,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和机关领导干部作为精神价值的追求,继承革命先烈舍身奉献精神,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当前各自各项建设事业岗位。向革命先烈表达缅怀与崇敬之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更要教育青少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推进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让关角精神代代相传。
主持发言
杨明秀铁道兵战友代表发言
在老关角隧道重温入党誓词
主持发言
战友代表发言
活动中,西宁铁路运输检察院,三江源地区人民检察院分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拉毛扬错说到,“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专项行动,以法治力量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着力于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共同守护好老关角隧道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史迹遗址和建筑”。
工职人员扫墓现场
我曾记得有个战友小伙,
乐于奉献,雷厉风行。
品貌双优,和蔼可亲。
也曾赢得过藏族姑娘的爱慕,
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广为传颂。
“在通往西边的天路还没有通过这里,
有一个故事我再说给您听。
青春的关角山下,
有一个小伙叫雪山雄鹰(铁兵)
风雪凛凛的冬天,
他用健壮的双肩托起枕木,
用极限的躯体挑起使命担当的步调前行。
倒在寒冷的铁轨上,
不!他是用平行线的双弦奏响时代强曲,
他似乎在等待用列车的年轮扑打钢轨的旋律
他是在寻找一个和弦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韵,
让汽笛的咽喉呼唤时代的脚步,
让建设的步伐踏上飞跃的征途,
那是他沉浸在宏伟目标百年梦想的归途。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提出一个愿望的诉求……
“请把我留在关角的天峻”,
雄伟的天峻山啊,
回荡着他不屈不挠的誓言。
俯瞰着充满生命绿洲的草原,
他最后一次呼唤着格桑花,
一位藏族姑娘的名字(卓玛),
广袤的大草原,
敞开他博大的胸襟。
生命的极限也见证了她们藏汉年轻美好向往的爱情。
雪山啊,雪山!
当列车缓缓驶过这里,
若有一阵风吹过,
满山遍野的雪莲花向你致意,
悠悠的布哈河,源远长流。
传颂着他的功绩,
传说着她们的爱情。
雪花啊,雪花!
当列车匆匆经过这里,
天空的白雪就会落满大地,
装典着这草原的美丽。
战友啊,战友!
当你驾驶的列车,从这里往返经过,
一定要拉响汽笛,
给烈士们一个不朽的敬畏,
告慰英烈——
铁道兵的浴血奋战,
史无前例,在顽强的奋进。
烈士鲜血洒关角,天俊陵园埋忠骨。
吾辈定当永志强,先辈精神万代传。
红色基地抒传承,深情共祭英雄魂。
主题教育紧围绕,关角满怀敬仰情。
天峻天险变通途,五十四名献忠魂。
继承革命英雄志,定叫高原焕新颜。
英雄的身影虽然倒下,但英雄的精神丰碑却永远耸立在天峻山脉关角山下,他们用铁的灵魂守望着铁路,俯瞰着草原,屹立在高山之顶,见证跨世纪的年轮足迹,聆听着跨世纪时空的声声汽笛,他们仿佛看到繁忙的列车高速飞驰,他们仿佛听到往返西藏的旅客欢声笑语,感到多么的欣慰。
检察院工职人员为烈士扫墓
这里我更要敬畏的是这位标兵的张生林战友, 他曾是老关角隧道的开掘者之一,只到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电气化复线致改造, 新关角隧道全长32.645公里,张生林战友又成为新旧关角隧道的忠实守护者和杰出代表,他用毕生的精力,守护在青藏线上新旧关角隧道里,他用终身的脚步在往返丈量着天峻山脉的钢轨,不畏严寒酷暑,他是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标兵,创造人类生存奇迹的典范,用顽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神圣的使命担当,撑着多次受伤的身体,坚守在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最高点50年之久。情巡查,排隐患,确保线路畅通无阻,在人生的职场上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他现在虽然迈入晚年,但每年坚持不懈,怀着敬仰之情,为天峻县革命烈士陵园中54名关角隧道牺牲的战友烈士扫墓。为每一次来到关角隧道及天峻烈士陵园活动的各级部门,电视台报社记者和活动团体,讲述青藏铁路铁道兵精神,关角隧道的红色故事,把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祭奠革命英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为战友扫墓
为战友扫墓
参加活动的铁道兵战友留影
向纪念碑献花篮仪式
向烈士们默哀
面向天俊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
天峻县这里曾是文成公主的故乡,她也曾从这里迈开去往西藏的步伐,关角山见证了她的成长与辉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群血气方刚的将士们,青春印托着高原的彩虹,我们来了!同样要从这里走过,一定要让高山让路,岂能让大山阻挡进军的脚步。我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寄托,带着藏族人民的期盼,让高山低头的豪言壮语,跨越高山草原,战严寒,抗缺氧,安营扎寨,挑战极限。黄沙漫舞,强烈的紫外线吞食着肌肤,刺骨的冰雪又在消磨着我们的意志,战天斗地将钢铁巨龙蜿蜒向前,牵引上青藏高原,创造出令人震惊的伟大奇迹,让祖国的大动脉把西藏与内地,北京与拉萨紧紧的联系起来,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促进民族团结,加强边疆发展稳定,巩固西藏经济繁荣发展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选择。
布哈河依偎在天峻山下
老关角隧道全长4.1公里,洞口海拔3800米,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中卡脖子工程。因受当时国内条件限制,到第三次上马历时25年跨度,在这项隧道工程中就牺牲了54名铁道兵战友,是青藏线一期工程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段,平均每掘进8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他们永远长眠在天峻县革命烈士陵园。
安营扎寨
初入高原
一昔入天峻,一世享万年。岁月虽如梭,往事仍犹新。
有一条铁路承载几代人的梦想,传承着百年的期盼。
有一条铁路彰显着不屈的精神,书写着铁路建设史上的光辉篇章。
有一座高山叫关角,号称青藏铁路的东大门户。1974年第三次上马,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终将一条钢铁巨龙穿越天峻山脉关角隧道,让第一声汽笛划破沉睡千年的青藏高原。
洁白的哈达献关角
青藏集团铁路运输检察院姜波检察长,在天峻烈士陵园老关角隧道的感想
《铁兵忠魂》
草原的枯叶,期望着穿上绿衣。
沙土的烦燥,等待着淋下春雨。
清明捎来的敬礼,唤醒了铁兵。
铁兵们望着列队的战友亲人。
他们哭了,她们想起了战友,
关角隧道里逝去的好兄弟们,
爆破后冲进去的突击队员,
塌方后掩护战士撤退的排长,
他们都面目安详长眠在路旁,
沙尘暴后吹满墓碑上的沙粒,
沙粒中无数画面,映谢出铁兵,
在号子合唱下双肩扛起钢轨,
没有盾构机啊!
铁兵战友们用神奇的力量,
来到神奇的青海湖 畔,关角山上。
穿过了金银滩(中国原子城)大草原,
战友们踏过沙石浅滩,
河流,山脉、荒漠、戈壁。
傍晚送走高原的日落,
天亮迎来瀚海的黎明。
青藏铁路铺满道轨的石子,
浸透了铁兵们的汗水和心血,
平行线奏着乐章向前延伸着。
今天的青藏“天路”彩虹灿烂,
承载着铁兵们的忠烈英魂,
铁道两旁的不朽烈士墓碑,
仿佛庄严肃穆的敬着军礼,
呵护着战友的心血成果,
留下了献了终身的奇迹故事 ,
我们泪眼朦胧,憧憬着铁兵事迹。
砥砺前行,牢记铁兵的英魂奉献,
不忘初心,发扬铁兵的筑路精神。
阿波于天峻
作者江希红
槛外人 202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