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老师都意识到高考考查高阶思维,但是却苦苦找不到路径。意识到当前课堂停留在知识立意的“原地打转”,但该如何摆脱经验主义的藩篱似乎没有找到方向。有的教师说要削减历史课,让给语数外学科,因为历史课堂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对中学历史教育专业性的忽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尚未意识到学生成绩没有起色的根源,仍然停留在把学生视为矿工的长时间压榨以换取成绩。这就好比我们凿山开路不多花时间在挖掘机和炸药的研制和使用上,却满足于歌颂我们自己一铲一锹的辛苦劳作中。
以前我在思考新课改推行缓慢的问题时,总是在反思是否我们在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找不到路径的问题,或者思考是否是当前新课改理论太难以理解,以致我们的教师不好内化。后来我发现:中国人“实用主义”的观念限制了课改的推进。很多老师和我交流的时候都能认识到今天的高考需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但在如何培养高阶思维时更多的是寄希望于有个现成的“法宝”,能一用就会,让学生立马就能考个高分,我认为这是知识立意时代的“后遗症”。如果现在还寄希望于有一套“背多分”或者机械刷题就可以获得高分的方法,那简直像是在痴人说梦。在当今的素养时代,有一段话说的好:“普通教师想改变学生的考试分数,中等教师想改变学生的失分原因,优秀教师想改变学生的思维层次,顶级教师想改变学生的人格品质。”在一些教师看来,对学生思维层次和人格品质的培养那属于虚的内容,是“没用”的东西,如何提高学生分数才是硬道理。其实他们不知道,《论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我们如果一味只停留在提高学生分数的层次,不深入理解当前素养时代高考的要求,那么我们顶多只能取其下。
有些老师表现的很不耐烦,宁愿固守自己“经验主义”的温床,也不愿意深入学习教学理论。不是他们不上进,而是他们奉行“拿来主义”,想尽快能用到学生身上取高分。不过他们忽视了一点,高阶思维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而且要想让学生具备高阶思维,前提得教师首先具备高阶思维,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具备高阶思维呢?只有不断的学习教学理论,将理论内化于心,课改才能推行下去!

作者简介
郭龙飞,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师从陕西师大著名教授宋永成。现任介休十中任历史教师兼年级副主任。曾荣获晋中市高中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晋中市基础教育“三优工程”优秀案例一等奖,介休市模范教师,主持了一项山西省课题。
丰湖简介
丰湖,位于广东惠州市城西,又称西湖,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舆地纪胜》卷99有对惠州的记载:丰湖“在郡城西,广袤十里。治平间陈公偁领州,经画作堤截水,今台馆为广东之胜”。《方舆纪要》卷103记载惠州府归善县:丰湖,“(宋)太守林俛叙云,湖之润溉田数百顷,苇藕蒲鱼之利。数万民之取于湖者, 其施以丰,故曰丰湖”。
丰湖教育论坛简介
“丰湖教育论坛”由“教育创新英雄”孟国泰先生、“新锐校长”唐渝勇先生联合发起,旨在开辟教育新路,探寻教育新域,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理念、新理论、新认知、新路径、新实践(简称“五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