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北园
王明飞
我对北园的感情是因为大姨的缘故。我大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任职济南北园中学的校长(原济南第21中学,现在的济南明湖中学)。北园中学坐落在北园路的中段路南。路北面偏东方向是大杨庄。北园中学的教职工宿舍,就建在大杨庄。
从北园路进大杨庄不远有坐北朝南的一个大宅门,不是住家户,是公用的房舍。进院向东拐,有一个小桥跨过小水沟便是一个院子,里面有四排二层的简易楼房。每楼住十多户人家。我大姨住在最北面的一排二楼。从楼上向北看是一片藕池。夏天藕池里的荷叶连成一片,延绵到北面很远的地方。北园多水而且都是活水,汩汩流水清澈见底。水源来自南面城里的诸多泉群,流经大明湖和护城河通过东、西泺河注入北园湿地。这里的夏天是比较凉爽的。七十年代初每年放暑假时我都到大姨家小住一段时间,和表哥们一起玩。
最好玩儿的是钓青蛙。找一米来长的竹竿或者树枝,头上系一根半米来长的绳子,在绳子的下端拴上蚯蚓,垂钓荷叶丛中,轻轻的上下抖动,就会引来青蛙咬住蚯蚓,这时迅速将杆子收回,一把抓住青蛙,放到随身带的布兜里。刚下完雨的时候最容易钓。因为下过雨后许多小飞虫被雨打湿了翅膀飞不起来,还有不少落到水里,青蛙就会出来捕食这些小虫子。再就是雨后青蛙喜欢叫,我们就循着蛙鸣声过去垂钓,钓到的机会也就多了。回家做辣椒炒青蛙是一大美味儿。那时虽然也宣传青蛙是益虫要保护,但街道上仍有不少卖剥皮田鸡的。
还有捉黄鳝更刺激。捉黄鳝最好是在晚上。吃过晚饭拿着手电筒沿着水沟边或藕池边照就能发现黄鳝。黄鳝大多一尺来长,手指头粗细。如何抓住黄鳝是个技术活。黄鳝身上很滑溜,大把抓很难抓住。需要用特殊的手法。中指伸开和食指无名指形成三点。迅速卡到黄鳝的中部,中指扣紧和食指无名指形成钳子,黄鳝就跑不掉了。黄鳝反应很机敏,动作稍慢就会脱手跑掉,所以必须做到稳准狠才行。我胆小都是表哥下手捉。一般出去一趟,也能捉到好几条。去掉内脏切成段,黄鳝炒韭菜吃很鲜美可口。再配上北园产的水稻做的大米干饭,那真是解馋。
一朵朵荷花谢了后下面就是莲蓬,像一个个喷头的样子。剥开里面是白嫩的莲子。香甜可口,略有点苦头。在靠藕池边的地方,随手便能采到。但不能多吃会拉肚子,因为莲子心是凉性的。夏日炎炎我们在荷塘折一片荷叶举在头顶当伞或扣在头上当帽。荷叶上面有一层绒毛,遇到水不湿,会形成水珠。那时肉店里很多用荷叶包肉。莲藕浑身都是宝。北园产的藕多是白莲藕,外表细嫩光滑肥大,呈乳白色,肉质脆嫩味甜,入口嚼碎无渣。这大概和咱们泉城的水质有关系吧。莲藕好吃不好挖。听表哥讲挖藕是很辛苦的农活。秋后初冬季节在冰冷的水中劳作。一根藕有五六节,从淤泥中完整的挖出来并不容易。
沿着藕池之间的田埂往北走就是小清河。小清河的水有些泛黄,我们在河里捕捞了一些五彩鱼。放在玻璃瓶子里,在阳光的照射下鱼鳞闪烁,五彩缤纷很好看。小清河边的浅水淤泥里还能踩到蛤喇,一会儿就摸到不少。周边还有不少鱼塘,鱼是生产队养的。有鲤鱼鲫鱼鲢鱼等,见过有一米多长的大鱼。远处便是大片大片的稻田了。
五十年过去了,我故地重游。昔日狭窄的北园路已经变成了宽阔的大街,形成上有高架桥跨越下有地铁穿行的立体交通市区主干道。原来路边的连片藕池早已不见了踪迹。北园,我心中的那一抹十里荷香的田园风光,胜似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已经湮没在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之间。这里变得那么喧嚣热闹,没有了那份恬静,失去了水的灵性,缺少了怡人的绿色。领略沧桑变迁令人茫然若失,不由得感慨时代的发展。
遇见是一种缘份。感恩在我最美妙的年华遇见北园。那莲叶田田,流水潺潺的北园,就让她深深地珍藏在记忆里吧。
理想主义在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中呈现
——浅说王明飞散文新作《遇见北园》
程小源
明飞先生的写作是非常“有心”且非常“用心”的。从《一颗子弹头》、《检点锤》到《立体四合院》,越来越感觉他的散文写的好。这个好,似乎又好到说不出。但是,属于明飞先生散文的好,一定是由他者的参照而来的。
“遇见是一种缘份。感恩在我最美妙的年华遇见北园。那莲叶田田,流水潺潺的北园,就让她深深地珍藏在记忆里吧。”这是《遇见北园》结尾时的一段话。全部直观的感性和深蕴在文本中的理性以及灵魂深处的那种“舍与不舍”都已经浓缩在了这篇散文的短短的“结束语”中了。
评论家、资深报人李清宇先生曾说:“作为感觉的艺术,好的作品一定是感觉的品相好,而且最要紧的是能够写出情感思想在价值选择的悖论来,这两点是作品具备经典特质的充分必要条件。”我想,作为感觉——美学的散文《遇见北园》,它的感觉品相和思想精神与这个论断是契合的。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