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氏庄园——“利源家”商号始末(中)
高连君
四、招摇显富 惹上官司
闫世隆的生意遍布济南、北京等大城市,富甲一方,闫世隆做事有些太招摇显富了。不只是挤兑步步高鞋店,一些显摆做派被人背后议论。晋商过去在全国是最有名的,晋商不仅在山西地面做生意,且把生意触手伸到山东来。其实闫世隆的富裕程度,在济南不是最强盛的商家,不过,他把步步高鞋店挤兑垮了,在济南的名声也就名扬泉城了,这也致使其被其他商家盯上。
闫世隆也没在意,多少次了从未失信,超过半月还没送钱来,也许又拿这些钱投资了,也没有追问。时间又过去一个月了,闫世隆认为即使再次投资也应该回来了,便派一伙计去四滚子店铺追问,伙计没见着四滚子,只见到店铺的掌柜,便问:你家四爷在家吗?最近煤炭生意怎么样了?回道:别提了,上个月那趟生意赔了,我们家四爷不好意思去见你家老爷。什么?赔了?这可不是小数目,一万多银元说赔就赔了?伙计想跟掌柜的发火,但一想自己一个小伙计发火人家也不怕,再说了掌柜的也不是当事人。伙计快步回到“利源家”商号,跟闫世隆汇报。
闫世隆一听便知道,是被这家伙骗了,开始准时连本带利一起还,滚雪球滚大了,露出了真面目,怪自己太相信他了,除了第一次让他打了欠条,以后再也没有打条。转念一想,自己也不缺这一万多银元,我非得跟他打官司,一万多银元要不回来也得把他搞臭,让济南所有商家都知道他是骗子,以后在济南也就没有了站脚地。遂一纸状子把闫维正告到历城县衙门。
在清代,各地都有专门从事诉讼服务的人,有些人对他们冠以“讼师”之名,但也有人称他们为“讼棍”。这些人对官府的程序十分熟悉,对当官的人也不太畏惧。因此,官府对这些“讼棍”感到十分痛恨。 他们以收取费用为生,不论事情的大小,都会极力引起轩然大波。有时,知县老爷不接受他们的案件,或是在判决结果出来之前,他们就会越级上告,到上一级的府、省去投诉。然而,更多的时候,这些“讼棍”与官府勾结,既吃原告也吃被告,使得一场官司下来,使原告和被告的财产损失惨重。
闫世隆听从讼师的建议再次出钱,但,济南三个洋布店的盈余,经过挤兑步步高鞋店、投资运煤生意、聘请讼师费,已经没有钱了,只好从德平城后闫家,用马车往济南送钱。这就有了:“闫世隆打官司不差钱,拉银子去济南。”的顺口溜。李讼师调查的结果是,四滚子前三次确实运煤了,也让闫世隆派人到洛口码头看过,从第四次以后根本查不到流水账目。前三次连本带利加上转投共三千银元,后边的没有记录,也无根据追诉七千本金和三千利润,
五、信奉风水 改造阴宅
闫世隆有巨大的财富,但是有一个心病,就是从爷爷辈开始就是独苗单传,自己为了生出男孩,除了大太太外,又娶了四个姨太太,但无论娶几个小老婆,不是不生育,就是生闺女,为了改变这一缺陷,专门找到风水先生看了看阴宅,通过风水先生指点,要将爷爷的坟墓重新维修扩大。
按照风水先生的意思,子孙人才两旺、福寿双全,必须是爷爷的的阴宅风水好,这是其一,再者,“利源号”商号是从爷爷开始发迹,闫世隆想:如果不是爷爷闫汝常克绍箕裘踵事增华,修下家族院落庞大,军队怎么会驻扎在我们家,又怎么会得到那笔意外巨款?为了自己家族繁衍扩大、为了纪念爷爷的功绩,决定把爷爷的坟墓重新维修扩大规模。
从济南山区精选了上等的石料,聘请了泰山一带的石匠,雕刻精美的山水、松竹、鸟兽、葡萄、葫芦、蝙蝠等象征等增福增禄增寿的图画,七八个石匠足足雕刻了三年,把爷爷的坟墓用石头砌成高大茔丘,树立起雕刻精美的墓碑。所刻花鸟虫兽等依次排列在坟墓周围。
原本,闫世隆跟大太太和管家的遗嘱中是厚葬,也就是陪葬大量的金银财宝,在另一个世界也享受富贵荣华,虽然,他的坟墓、墓穴规模挺大,外表所有的雕刻等装饰与他爷爷相差无几,但,墓穴基本没有挖出珍贵的随葬品。(文革期间,其家族坟墓被挖开,闫世隆的墓穴中基本没有随葬品,在其家族最昌盛时期,竟然不如其祖父随葬品),极有可能是,自己院中无人,孙子又小,孤儿寡母没人照看,招来的外院帮忙人员,趁闫世隆管家不备,随葬品根本没有放进墓穴,放在其他地方然后偷偷拿走。或许,与管家合伙监守自盗,根本没有把随葬品带到坟上,事后他们分赃。
六、为生男丁 迎娶二房
虽然闫世隆请风水先生看了坟茔,调整了了风水,但闫世隆依然下边一个独子,其单传孙子闫毓荣出生时,已经到了清朝光绪初年(1878年),其家业依旧庞大,北京、天津、济南、德平等店铺收入颇丰,有良田二百多亩,家中每一位都雇佣者保姆。几年后闫毓荣成人,且娶妻成家,利源家的买卖生意,家中财权都归闫毓荣掌握。买卖有大老婆的俩弟弟掌握着,并且还雇佣了一个最信任的管家,家中大小事务都由管家主持。虽然家产万贯,最让闫毓荣难以释怀的是,自1896年开始,大老婆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没有生下一个男丁。
四个女儿都是由专门的私塾先生在自己家教授知识,在家读完小学、中学后,已经是民国时代,由北京的生意支撑,女儿们都去北京大学堂读书。大女儿身材高挑、模样俊俏、又有文化,从北京大学堂毕业后回家,一个是岁数已经超过当时16岁结婚的黄金年龄,二是见过世面的她不甘心屈就一般人。婚姻一直没有定下来,一直拖到了36岁,才勉强找到了一个婆家,这家也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四十多岁时老婆病故,此时的男方孙子已经六岁,大女儿实际上嫁给了失去老婆的再婚中年二婚,做了一个填房。嫁过去后,孙子称其为“花奶奶”。
后边三个女儿都分别嫁给了德平周边的大户人家,都从闫家“利源家”带去了丫鬟,大小事务都由丫鬟帮着操持,女儿们在娘家寸草不拿,到了婆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到,一切都由丫鬟伺候。
眼看着四个女儿相继出嫁,接近五十岁大老婆也不再生养了,偌大的家业后继无人,闫毓荣急得整天坐立不安,大老婆深知自己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瞅着当家的火急百燎的,就商量着让闫毓荣娶一个二房,为“利源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闫毓荣经常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监管生意,收取各店铺的资金。在北京朋友为其介绍了一个剧团的年轻貌美的女子——陶红,虽然闫毓荣年纪比她大了一倍,但凡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不会让女孩子学唱戏,所以她的家庭状况,她的演技已经决定了她在剧团的未来,为了将来能过上富裕生活,就跟随闫毓荣回到了老家闫家村。
过去,大老婆有十足的权力掌握着家中财产,闫毓荣在家时由他与管家共同管理,闫毓荣经常外出视察各地生意,钱财都由大老婆管理。大老婆心地善良,对待自己的贴身丫鬟孙氏十分疼爱,经常在背后塞给她白面馒头,原来丫鬟和长短工是吃小米窝头的,由于丫鬟孙氏对老太太照顾有加,所以,大太太经常在晚上塞给她白馒头,还赠送孩子换下来的帽子等物品。二老婆来后,大老婆对其也很仁慈,一家人相处的很融洽。
陶红嫁过来两年也不见动静,闫毓荣又是十分着急,等到他五十多岁时(1928年),陶红终于出现了呕吐的怀孕症状,闫毓荣大喜,一家人上上下下都替主人高兴。然而,闫毓荣却患上了重病,经常咯血,怀孕七个月时,闫毓荣自知可能等不到孩子降生了,于是,急切地请来老中医为陶红把脉,老中医把脉后面露喜色,告诉闫毓荣这是一个男孩,闫毓荣一高兴“哇”地吐了一口血。丫鬟们赶忙把他扶到床上。闫毓荣自言自语地说:老闫家有后了、老阎家有后了……死也能瞑目了。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