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2004年7月27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表彰大会,授予李统计等10名同志“廉勤兼优领导干部”称号。李统计作为在职区委书记获此殊荣,出现这种情形是不多见的。今天,李统计生前战友董忠武,含泪写下这篇纪念文章,或许对此作出了较好的诠释。
一片丹心为人民
——怀念战友李统计
(作者:董忠武)
2011年3月8日,年仅57岁的李统计,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十多年来,每每想起他,禁不住我心酸泪流。
统计作为农家子弟,他从部队到地方,从基层到机关,脚踏实地,努力拼搏,书写了辉煌的奋斗篇章。
统计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从小就手脚勤快,一边上学,一边劳动。田间地头,洒下了他那辛勤的汗水;宝鸡峡工地,留下了他那艰辛的足迹。
1972年冬,我和统计应征入伍。1973年秋,部队组织通讯报道学习班,我俩认识了。从此,我们并肩奋斗了38年,成为最为要好的战友。
1975年部队精减整编,我们俩所在的6连和9连合并为一个连队。统计当连队文书,我当一班班长。那时部队在搞营房建设,我们俩拿起瓦刀,各带领一队人马,展开砌墙盖房比赛,全连上下士气高涨,三天盖好一栋平房。
1976年我被提拔为四排长,1977年统计被提拔为三排长。1978年,我俩先后被调到师政治部机关工作。
在师机关,我们同住一栋单身宿舍楼。每天上班,我们早早来到办公室,打水擦桌子,工作不分轻重,大家总是抢着干。后来他任干部科科长,我任组织科科长。
1985年部队百万大裁军,随后统计转业到地方,开始在咸阳市卫生防疫站工作,后调市委组织部。1990年我也转业回咸阳。1995年统计被任命为长武县县委副书记、县长,1999年全省干部交流,他任宝鸡市凤县县长,县委书记,四年后任宝鸡市金台区区委书记,很快,又升任榆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副书记,2010年任省委巡视组副组长(正厅级)。
统计勤奋敬业,干事业非常投入。他和妻子长期分居两地,节假日别人休息,他却顾不上回家,总是忙不完的工作。妻子对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也慢慢习惯了,任由他回来也好,不回来也罢,这种理解和支持,成就了统计这个工作狂人的事业与追求。
在长武县任县长时,他对这个边远穷县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深入农户,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符合当地条件下的多项发展举措。特别是在果业发展上,请专家为当地果业发展把脉,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了农民从事水果产业的技能和效能,为长武县后续的发展走出了路子,为陕西省成为全国水果大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那时,一个长武县城,连一条象样的街道都没有。这让在任县长李统计很是着急。他在了解到前任县长有个城区改造规划后,虚心学研,接着前任的事业干,指挥靠前,攻坚克难,县城建设很快打开局面。正当他热火朝天大干时,突然间省上进行干部交流,他被确定为交流对象。尽管有人借机排挤他这个群众声望一浪高过一浪的人,尽管他有一百个心不甘情不愿,但他还是自觉服从组织决定,立即赴宝鸡凤县报到,先任县长,后任县委书记。
凤县地处秦岭山腹地,也是边远穷县。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带领一班人艰苦努力,任期一届未满,凤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已发生了很大变化,GDP、财政收入翻翻,干部职工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
在他任宝鸡市金台区区委书记后,他悉心研究城市、城郊、农村并存的区情,提出了“三五战略”“十大工程”,经过全区上下齐心努力,金台区多项指标,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统计每到一个地方,都能使那个地方很快改变面貌,除了他以身作则、带领干部群众拼命实干外,就是他坚持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摆花架子,不图虚名,只求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所以他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勤政廉洁,他一丝不苟。统计常和我讲,咱们是农民的儿子,不论官做多大,都不能忘本。他给自己定下了“四不原则”:不占国家和别人的便宜,不许愿,不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安排一个亲友,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作为一把手,他从来不批资金,不专权,不贪钱,不插手工程项目,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统计这“四不原则”,我是深有体会。有人知道我和统计的关系,便想方设法通过这层关系,让其给亲友安排工作,我自然知道统计的清廉,一概回绝。统计三个兄弟,他一个也没有给其安排工作,就是他三弟在一家私人企业干临时工,也是我给介绍的。
统计在吃穿用上从不讲究。有的领导干部穿一件衬衫上千元,甚至一身衣服上万元。统计对这种奢侈现象很反感。有一次他从商贸市场花了二十元买了件衬衫,穿在身上给我展示,说这和上千元的衬衣没有多大差别。
有一次,我到宝鸡学习城市建设管理经验。一位局长接待时,得知我和统计是战友,便说起当年统计带他们去南方招商引资的事。人家同去的单位领导住星级酒店,吃酒席。统计带他们住便宜的旅社,吃便宜的便饭。他从不讲排场,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但在招商项目准备上,那可是下足了功夫,所推荐的项目相关资料详实齐全,最终还是他们招商项目成功的最多。这位局长说,这次招商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育,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统计深有体会地说,勤政难,廉政比勤政更难,你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式方法。不然,整天得罪人,很快就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记得有一次我到他家,有个干部前来看望他,事前还让一位领导打了招呼,他知道统计家的门不好进。这位干部给他送了一些土特产,几番推不过,就留下一盒木耳。人一走,统计赶紧打开盒子看,怕中间夹带什么东西。果不其然,里边放了几万元,统计立马打电话让其拿走。接着又给那位领导打电话说明情况,请他理解配合。
多年来,统计肠胃不好,爱人多次催促他好好检查一下,他都以工作太忙搪塞过去。人实在撑不住了,他才去医院看病,结果发现已是胃癌晚期。做完手术后,市长劝他到南方静养一段时间。但他放心不下工作,出院第三天就上班。毕竟手术后,他的体力远不如从前,加之榆林天气寒冷,很快患上了重感冒,发烧40度。爱人流着眼泪劝他休息,可是感冒刚刚好,他又急着去工作。他知道,老天爷留给他的时光不多了,他要抓紧这有限的宝贵时间,尽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统计在部队十多年,因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受奖。回到地方,他发扬部队的好传统,奋发有为,连续六年被咸阳市委、宝鸡市委评选为“优秀公务员”。2003年、2004年,他先后被宝鸡市委市政府,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廉勤兼优领导干部”,五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
李统计获得的这一串串荣誉,
的确来之不易。这是人民群众对他的认可,是党员干部对他的肯定,是上级党委政府对他的褒奖。
如果说统计因全力奋斗而拓展了人生之河的宽度,那么,他却因劳累过度透支了身体而缩短了人生之河的长度。尤其是到了接近退休年龄,本该轻松安享晚年之时,却早早地离开了我们。一个多么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一个多么可敬的亲密战友,尽管我们有着万般的不舍,他还是走了。
天苍苍,地茫茫,我的战友在何方?正阳殇,断人肠,军地征战怎能忘。走三县,群众赞,改天换地迎挑战。路漫漫,心念念,丹心汗青留灿烂。
统计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2024年6月21日于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