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编亦评真高手
——速写《禹平文学》主编乐俊峰
文/萧军
《洛北文坛三剑客·良师益友乐俊峰》结尾,我曾自以为穷形尽相地概括道:“口吐锦绣,舌绽莲花;眼观八方,足踏天涯;初遇心旷神怡,久交情深意重;优秀的平台主编,出色的文学大咖。”只是没想到,还是草率了,乐老师的突破如此迅猛,让我的断言瞬间变得片面。
自2017年5月23日创办《禹平文学》以来,他作为平台的实际操盘手,用2000多个日夜编发6800余篇(首)原创文学作品,其“主编”首功自不待言。然其熟读深思,提纲挈领点评文友作品的一面,却始终被人忽略。尤其一度自诩为“首席评论”的我,还真的是狂妄冒功了。今日再翻览八年来乐主编呕心沥血的评论,深感其用情之深、落笔之巧,仅对本人拙作的评论,就足见其热情与专业。
《母亲的衫子》首发于《禹平文学》2017年10月13日,也是我较早的散文。韩殿盈、杨学艺、张秀秀、王志刚、张正阳、葡萄岭等文友热情留评。乐俊峰老师首发先声,极尽美誉。“每一次读,每一次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曾写过两次我的母亲,而且我爱我的母亲,每一次读到动情处也会流泪,甚至会大声痛苦,但这回是萧军的母亲,我同样失声痛苦。为什么?除了作品感人之外,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母爱如海,母爱天地间,恩情耀日月。我们整天的忙工作,家务,子女,很少光顾母亲的精神世界。孝敬父母不能等!作者良心发现就是一种醒悟,就是孝的行动开始,我们可以给母亲洗洗脚,梳梳头,捶捶背,逛逛街,不给自己一生留遗憾。母爱感动之外,不得不说,作者高超的文字语言功底令人叹服……”其推介之忱跃然纸上,自此感动着我,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章。
《仙峪行》首发于《禹平文学》2018年6月21日,乐俊峰老师既是同游者,又是点评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采风是作家艺术生命力的延续。每一次采风,都会诞生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次也不例外,《仙峪赋》就是证明。尽管潮热的天气使人透不过气来,衬衫湿透了,但漫步在蜿蜒曲折的栈道上,栖息在枸椰树下,或徜徉在巨石嶙峋的河道,看着万千游客脸上的喜悦,在狭长的仙峪谷回荡。你不能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拍案叫绝。听着正阳的初恋故事,感动着阿妮的感动,惊叹着民彩的惊叹,遗憾着门老的遗憾,生命的哲学在这一天演绎到了极致!快乐渭南行,在我生命的五线谱里,弹奏出了华彩的交响!感谢禹平文学,有幸结识你们,我很幸运!”“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语中的,我感受最深,但经由他美言妙语,更多人心领神会。
《太阳照着鞑子梁》首发于《禹平文学》2019年12月25日,迅即被多家平台转载,这也是我为数不多的“体量较大”的诗歌。乐俊峰以摘录的形式留评,充分印证了“最好的点赞是节选。”“做一片微不足道的石板吧/扎根在这寂寞的山梁/用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的等候/相约那一缕金色的阳光/任凭46亿年的太阳/照着一千年的鞑子梁/哪怕茫茫人海里/我卑微而惆怅/有感而发或无病呻吟/百无聊赖的诗行/既不会流芳百世/也不够出书的分量/尽管如此/我还是执着前行/在追梦的路上”
《山野报春花》首发于《禹平文学》2023年1月14日,记述了下乡途中偶遇好学乐教的山区教育工作者的一段经历。乐老师欣然留评:“不知跋涉了多久,还是被大山重重包围。爱,还有无悔的青春,支撑起信念,就这样坚守了一生。高山下的报春花,开了,谢了,谢了,开了,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姑娘,不知何时变成了姐姐,妈妈,苦了自己的孩子,却用的那支粉笔,点亮了大山里的希望,不知不觉间,也染白了自己的霜鬓。嗯,原来,你就是禹平河源头鹿鸣谷那朵奔腾的浪花。你就是高山上那株馨香的幽兰。谨以此献给那些默默无闻扎根秦岭大山深处的女教师!同时为作者优美的文笔点赞!”就这样,作者、编者、被描绘者因一个共同的职业理想而生发共鸣,带给人们别样的感动。
《从心底流向笔端》是新近发布的一篇创作体会,乐俊峰老师也欣然留评,且是600字以上的长评。这篇评论中,他对我的创作体会重点解读,深度生发,特别是关于“不断尝试”和“反复打磨”,乐俊峰老师这样留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勇于创新。文学爱好者在创作时也应不断尝试新的手法和风格,以丰富自己的写作。”“作者通过手写方式细致打磨文章,这表明好的作品需要反复修改和打磨。文学爱好者在创作时也要有耐心,不断修改和完善作品。”
天空不曾留下痕迹,但我们知道鸟儿已经飞过;大地不曾留下足印,但我们知道农人已经走过。对每一位文友来说,深耕《禹平文学》的乐俊峰老师,既是培桃育李的园丁,又是知人善用的伯乐,更是妙手慧心的评论嘉宾。我想,对他的敬重、感恩和佩服,恐怕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同心追梦,岁月如歌。我的主编、我的老师、我的兄弟、我的战友,亦编亦评的真高手乐俊峰先生,请收下我所有的感谢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