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红色云蒙源远流长,传承革命基因。原乡记忆根深叶茂,凝聚乡村力量。2024年5月12日,由中共洛南县麻坪镇委员会、麻坪镇人民政府主办,洛南县作家协会、云蒙文化研究会协办,陈台村党支部、村委会、原乡七间房农场承办的首届“原乡行动者”乡村振兴论坛已经圆满结束。
《文创陈台》《馨香盈秀》《四月芳菲》编辑部
2024年5月16日
乡村振兴工作感想和对未来的展望
文/陈典锋(丹凤)
一、乡村振兴工作感想:
感想概括起来六个字:三农、干部、坚持。
1、“三农”。首要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农村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可以再延长三十年或者更久。说到底土地才是农民的铁饭碗,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农业农村的最主要的命题,把农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我所包扶的地域,我所包的村,最适宜,而且得到验证的就是种植药材,将药材做大做强才是当务之急,这之中最重要的是解决劳力缺乏的问题,要在药材产业上持续加大扶持政策,特别是药材后期粗加工产业,加大下游产业链的产值增收。
2、“干部”。其次要解决干部队伍,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特别是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要将一批知识水平较高、带头作用较大、信息化程度较好的年轻人选进班子队伍。突出党的领导地位,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突出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有活力,能聚人、能致富。
3、“坚持”。一项政策的实施,我觉得要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抓,不要随意更改,导致半途而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既然提出来就要大刀阔斧的行动,而且要坚持不懈地抓。
二、对乡村振兴未来的展望:
展望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做到三个加法,实现三个目标。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
要继续扩大面对农民的专业培训力度,提供“套餐化”“精准化”教学,提高农民专业水平。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新创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1、实施“优先发展+配套支持”,让农业基础“强起来”。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资金予以优先保障,政策予以优先倾斜,人才予以优先提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器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要发展,关键是人才。
2、实施“宣传引导+典型带动”,让村居环境“美起来”。要围绕生态宜居、乡村文明、康养村落等,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切实改变“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把农村打造成“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的“后花园”。要对村居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村民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要重点整治门前屋后、垃圾处理等场所环节,做到无杂物、无异味。要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加大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引导乡亲见贤思齐,美化环境。要充分挖掘农村“乡土文化”“孝道文化”“宗族文化”,做好传统文化传承,让子孙后代“爱家乡、念家乡、建设家乡”。
3、实施“自主经营+优化服务”,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千条路,万条路,发展经济才是好道路。要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生产补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推广订单式生产模式,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获,提供一条龙服务,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增加收益。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技推广人等专家、学者作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大特色农产品推广宣传,扩大农产品销路。
做好“三个加法”,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三、乡村振兴的出路:
乡村振兴的基本出路在于六大振兴:政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六大振兴一是政策振兴,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政策要创新、落地,符合实际;二是产业振兴,时代要发展,产业是基础;三是人才振兴,人才是国家振兴和社会发民的关系,所以要积极培养有才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四是文化振兴,文化相当于一个人的灵魂,所以要加强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建设文明社会风气;五是生态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根本,因此目前国家也不断通过“绿化”“美化”等措施,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六是组织振兴,一个好的组织能起到带头作用,达到全面振兴的目的。
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政策振兴是前提。乡村振兴要真正可信、可行、可靠,政策振兴是前提,是基础,是导向。固有的政策、规定、条例、方案,甚至包括一部分地方性法律、法规,都要作出相应的先驱性、嬗变性的变革,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农村方面的体现。政策振兴的导向指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农业优先。以农业农村为基础,发挥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产业兴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三是生态宜居。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修复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四是公共服务完善。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
五是农民增收。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实施途径有以下十点: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加强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为农民增收增加收入来源。
二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设立乡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发展。
三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吸引人才和资本流入。
四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强化农村地域发展规划。完善乡村规划,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布局,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六是加强教育与技术支持。提供优质农村教育资源,推动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培养农村青年人才。同时,加强农村科技创新支持,提高农村科技水平。
七是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推动基层自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保障农村社会稳定。
八是加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九是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制定具体的资金倾斜政策,实行精准投资,解决贫困村困难户鄂实际问题,助力农村致富振兴。
十是加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和乡村的有机融合,通过引导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实现乡村振兴。
其他有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