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身单影岩缝生,
傲骨凌霜苦抗挣。
春风徐来花也俏,
绝处立足更传神。
点评
看似孤身单影,只要心系天下苍生,无数的挺立脊梁的骨肉,拥有善良的灵魂,是春风徐来的先驱,乃绝处立足之根本,为人如此,诗之歌之,莫非此类……
一一叶小兵
《三湘文学》总编辑。
诗说:
这首诗有两个非常好的特质:一是咏梅不见梅,却能让人感到“梅!”图画的抽象美;二是这首诗有了新的突破,诗人营造的意境,融合了一种新的竹石精神。所以这首诗与普通的《咏梅》,有很大的不同。
王安石曾有一首咏梅的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只选取了梅的一个横截面,尽管也能说明,梅的独立与独放精神,但在思想的深度与艺术的表达上,有点直白;而在朱江老师的诗里,坚韧的效果和画面冲击力更明显。
分开来讲,这里面能让我们联想到“梅”的品质、意象、图腾、提示有哪些呢:一是有时空感,比如“傲骨”“凌霜”“苦抗争”“春风”等词语,让我们联想到了梅的季节性;那么能让我们联想到“竹石”的又有哪些呢?就是开头与结尾两句:
“孤身单影岩缝生,““绝处立足更传神。”
这两句诗,很直接就能让人想到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笔者认为,朱江老师的这首诗,不管是咏梅还是掺合有竹的精神,归根结底,都是在借自然界的物象,咏出了人的性情以及傲霜斗雪与迎难而上的高贵品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人能在咏梅诗中,镶嵌了“竹石”精神,合二为一,说明诗人的艺术修养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艺术在于融合,据笔者所知,朱江老师是一位书法家,书法与诗歌,是两种艺术的交融,所以诗人在行文的过程中,很可能自然而然地根据图画的提示,由此及彼,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兼融入了物象的艺术元素,因此,使这首诗变得多元而很有趣味。
写诗是情趣义理的再现,所以这首诗的象征意义也非常明显一一高洁而有傲骨。诗人在艺术处理上,有大写意的色彩,比如诗中同时出现“梅”与“竹“的特性,就让诗意就变得更加朦胧,产生出更为广为阔的意境美。
总而言之,诗人这首诗,融合了“梅”与“竹”最显著的两种特质。全诗却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梅”或“竹”字,却我们都能感觉到竹的坚韧,梅的傲骨与芬芳,是一首难得的咏物抒情的佳作!(邹中海)朱江、男,1958年出生,高中学历,在部队服役五年。在蕲春县中国银行工作,现已退休。
本人从小爱好文学,读高中时给学校办专栏,写墙报,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好评。入伍后,在部队军人俱乐部不断学习进取,热爱上了书法。退伍后在单位发挥特长,为单位办宣传栏。退休后。参加县老年书画家协会,作品参展多次获奖。书法修身养性,乐在其中。释圣静:叶小兵。1971年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C C TV全球爱华诗词文化春晚宣传大使。
歌曲(作词)《灵魂》曾在2023年本次晚会播出。
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西部散文选刊》顾问。月印无心莲花文化传播总编辑。美国华人诗学会巜诗殿堂》诗刊(汉英双语)头条主编。《精短小说》杂志副主编。《三湘文学》杂志总编辑。出版诗集《月印无心》《乐道》。
邹中海,诗人、文评人。其散文代表作《鞋垫的记忆》《诗词里的中秋月》选进教辅;诗歌《粮仓九章》获湖南省建国七十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致敬钟南山》被关工委推荐推广,央视两次播发。有作品被中山市博物馆收藏。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编辑制作:一束暖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