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杂谈
乱用“分享”无分享
刘冀人
“分享”这个词儿,现在用滥了,看了听了某些“分享”的东西,实在是並没有得到享受,相反,得到的却是“难受”。
某些活动参与者,他们或唱歌,或舞蹈,或杂耍,他们的表演水平一流二流谈不上,三流也免强,这种“不入流”的演出能“分享”什么呢?
有些商业性质的团队,明明是推荐、推销自己的产品,却说是“分享”,这不让人腻味吗?
某些医务人工作者,打着“仁心”的旗号,介绍的只是普通的尽人皆知的医疗常识或健身做法,他们是在为自家门店服务,却说“分享”大家,这让人不心烦吗?
某些“砖家”“叫兽”,喜欢“标新立异”,所讲完全是一家之言,甚至是荒诞的偏见,然却大言不惭地说“分享给大家”,不叫人“牙碜”吗?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分享”的本意是:和别人分着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如晚会中老师也分享着孩子们的欢乐)。
概言之:推销自已,那不能叫“分享”;为产品包括服务性产品做广告,那也不能叫“分享”。分享是让别人得好处,而不是自己得好处。分享是让人以愉悦的心情获取,而不是摁着牛头让其喝水,强人所愿。
“分享”的乱用、滥用,其原因一是某些个人不知深浅、自不量力、鹦鹉学舌,闹出“邯郸学步”笑话;更多则是一些活动、节目、栏目主持人信口随说,廉价奉承,而后蔓延起来的。少一点廉价浮浅的奉承,须多一点对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动脑学习。
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的是蠢才。”少制造一点乱用“分享”的笑料吧,别再在让“分享”无分享!
(写于2024年4月25日)
作者刘冀人简介:中石油东方公司退休干部。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曾任解放军《人民海军报》记者、编辑,中石油《石油物探报》总编辑,主任记者、副处级。退休后在北京历任《中国改革报》《中国贸易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华建筑报》、北京海洲公司网站等媒体部门主编。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媒体发表评论、杂文等文章约4000余篇。百度至今收藏本人《王麻子破产风波思考》《顺义农民的“顺义”之路》等多篇文章。
刘冀人联系地址:河北省涿州市新安小区100号楼4单元102号
手机号:13621225121(微信号同此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