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从心站起》读后感
说实在的,很久没有这样认真地一气呵成地看完一本书了。当我捧着这本用辅助器完成的《从心站起》,读着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将报纸赶在第二天早晨上班之前准时、准确、无误地送到千家万户的读者手中,石新荣熬夜加班校稿、排版、编辑至转点,有时甚至到黎明。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报纸对人们了解时政、捕捉商机非常重要,而《证券时报》则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纸,它铅印出来的信息会更令人信服。他在《南下》中写道:“信息披露编辑工作,关系着人们口袋里的真金白银,责任重大!”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很快,石新荣就被公司委以重任,让他去西安组建西北总部。初来乍到,白手起家,从办公场地选址,到“招兵买马”,再到公司业务的拓展;他举家北迁,他奔波在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他伏案加班……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他与他的团队终于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开创之路,他所在的西北证券在北方已是小有名气,他个人也连续4年获得了报社一等奖,这一切都是社会与单位对他个人和他所在的单位的认可。此时的公司正朝气蓬勃,此时的他正带领团队奋发向上……就在石新荣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谁能料到,等待他的将是他人生毁灭性的灾祸!二、生命的沉睡当石新荣从ICU重症病房醒来时,奄奄一息的他发现自己浑身缠满绷带,上下插遍管子,身体被紧紧箍在床上……从医生口中与亲人们的眼神里得知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他不相信,更不能接受。石新荣在第二章《住院记事》中写道:“当知道自己颈部以下的身体没有了知觉,坐不起来,翻不了身,一杯水放在面前都喝不到口中的时候,我的精神处于极度崩溃。”36岁,这个年龄正是承担各种责任的年龄,他却什么都承担不了,你说他能不彻底绝望吗?遇到如此大的意外打击,搁谁身上也接受不了啊!他痛不欲生,心灰意冷,不愿接受康复治疗,一心求死。他在《住院记事》与《我是怎样快乐起来的》中写道:“坐在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下看着一朵朵木棉花打着旋儿飘落,我在思考着死亡的问题”;“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时候,我在想,假如有一颗炸弹落到我头上多好,或者有颗陨石落在头上也好啊!”身体上的创伤,精神上的打击,让石新荣看不到任何希望,他曾经奢想:“给我两根能动的手指头多好啊,那样,我可以写字、看书、拿勺子、端茶杯……”连这样的要求都让他达不到,他觉得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个时候的石新荣就像美国作家欧·亨利的《最后一片树叶》里描述的情景一样:他就像那一片叶子,随时会飘落。要渡过绝望这一关是多么的难啊!除了身体的病痛之外,最大的疼痛是在内心。事业的夭折,年迈的父母,弱妻幼子……哪一桩都是让他迈不过去的坎。他煎熬、挣扎,他活着,形同行尸走肉,他在《你的心是一座花园》中说:“车祸后,我沉默了五年,如同死亡了五年。”
三、凤凰涅槃
石新荣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道痛苦的肉体磨难,经历了七七四十九次心灵的煎熬,终于浴火重生从心站起来了,并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经过洗礼,他淡然超然,大彻大悟,他试图在生活中去触摸和寻找人生的乐趣与意义。
曾经的石新荣是那么的痛苦,那么的沮丧,如今变成如此乐观、积极向上;虽然他身体残缺,但他阳光健康。劫后重生的他笑着说:这是上苍赐给我独特的生命体验。
《从心站起》看似石新荣个人的故事,浓缩的却是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深圳人的精神奋斗史,更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在崎岖不平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阻碍,当我看到《从心站起》,看到曾经绝望的石新荣克服千难万险,重新走向辉煌时,我选择将这本有价值的书,推介给那些正走在迷茫路上的人和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也许,这本真实感人的故事书,可以帮助他(她)们冲出险境,帮助他(她)去正确看待人生、认识人生。这就是我把自己看这本书所感所思所悟写出来的目的所在。
作者简介:
李君龙 岳阳市作协会员。喜欢读书、画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