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王一玄:《诸神的狂欢:北京诗派简史》
(管党生论谯达摩之九)
王一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143.2024年4月19日,《海外头条》(火凤凰主编)发表“北京诗派”下列诗人的作品(13位诗人的13首诗):江耀进《入场与退场券》,南兮《大雪》,旺忘望《老我之死》,白若《一朵无名的野花》,林懋予《喧嚣与寂静》,火凤凰《日本记》(七十),上帝的拇指《清明》,韩兰娜《自行车》,犁铧《稼穑》,王水波《唤醒了》,四叶草《云的心事》,梦萱《闭嘴》,华万里《重庆夜雨》。


此日,《“北京诗派”文库》推出著名诗人管党生的文章《进入不朽者序列——评谯达摩<世界十八拍>之第九拍<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札记>》,全文如下:
管党生:《进入不朽者序列——评谯达摩﹤世界十八拍>之第九拍<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札记>》
第九拍: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札记
我,蒸不烂
我,煮不熟
我,捶不扁
我,炒不爆
我,锄不断
我,斫不下
我,解不开
我,顿不脱
我,玩的是梁园月
我,饮的是东京酒
我,赏的是洛阳花
我,攀的是章台柳
我,我,我,响当当
我,我,我,铜豌豆
(2023年11月24日,写于北京)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生平所作杂剧一般认为有67种,今存18种。其闾里、年岁、事迹则均缺少详细而具体之记载,留下了许多需要考证、填补的项目。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用第一人称记叙了生活上的某些经历,发了大量感慨,被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研究关汉卿的重要材料,如吴国钦教授说:“这一套曲,即是关汉卿的一幅‘自画象’。”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如何理解这一套曲子呢?也就是如何理解关汉卿这个历史人物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尤其是对其中“我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一句,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

这里说一说《不伏老》中的铜豌豆。《不伏老》是一个套曲,最后一个曲子如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总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幸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嚥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自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从《录鬼薄》、《中原音韵》等元人著作中关于关汉卿的零星记载来看,知道他在当时杂剧界是个头目,一辈子和戏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元代社会还是倡优不分,所以夏庭芝为元代名演员(主要是女演员)写的传记取名为《青楼集》,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之中,他和朱帘秀等人有着缠绵悱恻的爱情,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

戏班的所在处所或曰行院,或曰勾栏,各色各样的观众、顾客都有,上起王公贵族,中有商贾士人,下到贩夫走卒,他们都是来寻欢作乐的,因此这里除了演唱戏曲之外,还得有种种娱乐、赌博、运动的设施和活动。而杂剧所反映的生活面又几乎无所不包,直接描写勾栏、行院的戏甚多。南戏《宦门子弟错立身》、杂剧《百花亭》、《王魁负桂英》等都是,关汉卿自己写的《救风尘》、《金线池》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他既自称为“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说他在这一个圈子里确是有资历有影响的老前辈,他之所以会围棋、蹴踘、打围、插科、歌舞、吹弹、嚥作、吟诗、双陆……,并不是他在这些方面有天才,或下了苦工去练的,而是环境使然,天天耳濡目染,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便成为行家了。
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道德观念当然格格不相入,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元代,人们也能理解,因为知识分子既然失去了凭科举而仕进的路,不能不委屈自己而各找生计。知识分子处于这种境地,有时还要承受辛辣的讽刺和难堪的歧视,往往走上自我埋没或自暴自弃的道路,也有坚强者还是尽可能为弱者为妇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益的事,尽可能在生活中主持正义而为之作一些争斗。我们对关汉卿的杂剧作了全面的考察之后,认为他就是这样内心相当矛盾而痛苦地挣扎着的一个人物。

必须说明的是,包括《录鬼簿》、《中原音韵》两书在内,以及其他一切元代诗文,都没有关于关汉卿直接地公开反抗元代统治的任何记载。关汉卿的散曲也没有直接地公开地反元的篇章,只有愤世嫉俗的牢骚而已。以上说他“尽可能在生活中主持正义而为之作一些争斗”,剧作固然有明显的倾向性,至于行动,我之所以这样提,无记载。完全是根据他的杂剧作了逻辑推理,并无确证。
关汉卿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杂剧和散曲语言都丰富而具有特殊的表现能力,所谓丰富,主要是指他引用唐诗、宋词如数家珍,尤其对社会各阶层的行话以及市井俚语也信手拈来,十分恰当地用进曲中。元明清三代的评论家赞扬他字字本色,可为证明。
《不伏老》既是他的“自画象”,既然写了他自己在行院、勾栏中工作、厮混的行动,不可避免地也用些行院、勾栏中的行话、口头语,例如“铜豌豆”便是,正如吴国钦的注释所说:“宋元时对老于门槛、饱经风月者的称谓。”王学奇、王静竹的注释更说得通俗之至:“旧时妓院昵称老嫖客为铜豌豆。”从《不伏老》的全文所反映的内容看,关汉卿确是“铜豌豆”一颗,这种称谓符合实际情况。关汉卿用来自称,既非骄傲,也非自卑,乃是他的玩世不恭、放浪不羁的性格所决定的。

伟大的后现代主义诗学设计大师谯达摩,他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方式,复述了关汉卿(1219—1301)的“铜豌豆”,写出了知识分子特有的坚强,而又幽默的精神面貌。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对谯达摩说:“你就是但丁,你就是莎士比亚。”但丁(1265—1321)与关汉卿同时代,莎士比亚(1564—1616)与汤显祖(1550—1616)同时代。作为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诗学设计大师,谯达摩敢于开宗立派,而且擅于开宗立派,“第三条道路写作”、“北京诗派”已经屹立于当今中国诗坛,其万千气象,无人能敌。近期他创作剧诗的歌剧《王阳明》,即将在中央歌剧院首演(2024年5月10日至12日首演),据说还会在全世界巡回演出,这极有可能成为杰出的歌剧经典,最终使谯达摩屹立于不朽者的序列,成为非常伟大的世界级的诗人,而永垂青史。我先把话撂在这儿,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2024/4/19)
管党生,1963年生,祖藉江苏镇江。中国当代著名先锋诗人。1986年开始写诗,诗作发于各诗报刊及选本。著有诗集《我所认为的贵族》,《末日未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