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老师:您好!
最近,我反复收看您诗歌朗诵会的视频,我一次次的被感动了。说实话,这些年我很少读现代诗,因为那些诗许多都是故作姿态、无病呻吟,难以走进人的心里。第一次改变我的看法的是今年春节前,“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组委会发函,邀请我参赛。我一时觉得没啥可写,正当我迷茫之时,无意中从网上读到了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乡愁》,我一下子被震撼了,那么的荡气回肠,那么的魂牵梦萦。这首诗突然给了我灵感,写乡愁,写过年的乡愁,就这样《大年夜“转门子”》诞生了,并获得了大奖,给了我荣誉,极大地增强了我文学创作的信心。
再一次改变我看法的是读您的诗,我感到您的诗很形象、很灵动、有味道,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很吸引人,很令人感动。
文学作品情节可以虚构,但细节必须真实,细节决定作品的成败。您的诗,只所以能打动人,我觉得在于您精心地选择细节,由于细节的精彩,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母亲》,当您初中毕业,老师建议让你跟父亲学木匠混口饭吃,别再上学,免遭人生折磨。母亲微笑,苦苦地回答:“我就不信,天就没有亮的时候,老天爷不会让我等的嗐了眼晴的。”(有胆识,有远见。)当两万银元、七根金条被挖出,这对杨家将是灭顶之灾,一般人都会被吓个半死。而母亲却很平静和镇定,“让父亲坐到屋里去,撂下一句话,咱祖辈人真行噢”(大难面前不怕事,顶天立地。)在那个生不如死的年代,母亲为了您的未来,“让姨妈把您领走,母亲不惜用儿子对她的恨,为儿修了一条爱的生路啊。”(有心计,大爱之道)。当政策下来,要村上退还那两万银元、七根金条,但要全村人平摊,母亲同您商量,问要不要这钱?您稍一迟疑,她就怒了,说:“要钱你就滚出村子,这些年要不是乡亲们仁爱,咱还能活到今天?钱是祖先挣的,有本事就自已创业致富,那才是杨家后人。开国元帅都整死了,咱还有啥冤枉的。”(有胸怀,看事看的透,为子孙积福消灾)
至此,一个立体的,大气、有胆识、有胸怀、有智慧、遇事不怯、能为家人遮风挡雨、为了儿子甘受委曲的母亲形象树立起来了。
再如《父亲》,大年初一时,父亲把您叫到门前,“长鞭子甩的啪啪响,父亲说,这就是咱过年的礼炮,”(独特的表达穷的方式,扎心,永不能忘。我忽然想起了我贫穷的父亲。)考大学时,父亲送您到考场,“似乎有话要说,嘴唇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两个玉米塔,他和母亲三天剥完。”(父亲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煎熬,把痛苦都装在了自己心里,这就是父爱。)病中的父亲,“让您打开家里的仓库,把他做房匠的工具装进竹筐,叮咛我将来放到他的墓道,说到了另一个世界,还可以用来盖房子。说如果没有房住,那叫什么天堂?”(何等的朴实、善良)。父亲走的那天晚上,让二弟把手机关上。说您的心脏做了支架,经不住悲伤。(这时候,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儿子。)
至此,一个贫穷、朴实、善良、无奈、为主计而操劳一生的父亲形象树立起来了。
我觉得您对细节的选择很用心、很独道、很精致,细节的取舍都是有目的性,而不是材料的堆砌。所以作品更具艺术性,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从而打动读者。
由此我想起,您说我的散文,“只注意了客观的叙述,而不是有见识的叙述,后者就是艺术了。”“有见识方可叙述,这是文学的要求。于是记帐式的叙述,没有新意的叙述,把事情说清楚的叙述就不是文学了。”我仔细琢磨,似乎越来越明白了您这些话的涵义。

您的诗很能触动人的心弦,可读性强,我很喜欢。虽然我现在还没完全读懂,但我一定会走进您的诗里,彻底读懂它。并彻底弄明白“有见识叙述”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到我的写作中,使我的作品得到提升。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为时不会太远。
王满院
2024.04
